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4篇
  免费   615篇
  国内免费   1031篇
测绘学   1064篇
大气科学   452篇
地球物理   356篇
地质学   2225篇
海洋学   41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74篇
自然地理   100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田丰  文鸿雁  张静 《海洋测绘》2007,27(4):23-27
使用多项式和切比雪夫(Tchebyshev)多项式分别对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未来沉降值,其中切比雪夫多项式的外推效果较好;应用前向BP神经网络对两种不同的单因子输入模式进行非线性函数逼近,并进行了不同采样步长的比较,实例表明将时间点作为网络的输入对沉降进行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2.
长江口泥沙絮凝静水沉降动力学模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细颗粒泥沙在咸水中的絮凝沉降是河流泥沙向海输送过程中在河口区发生的重要现象,是河口拦门沙形成与发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根据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提出长江口泥沙絮凝静水沉降的二级动力学模式,通过该式求得不同泥沙含量和盐度情况下絮凝沉降的衰减系数,半衰期和平均沉降速率等动力学参数,定量地分析泥沙含量和盐度对泥沙絮凝沉降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用小麦岛和团岛观测站提供的青岛近海气象和水温资料,以适于SO2气体和硫酸盐(SO42-)气溶胶的干沉降模型研究了模型中的输送阻尼对两种污染物质干沉降速率的贡献,并计算了2003年青岛近海地区两种污染物质干沉降速率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对SO2而言,粘性副层传输系数对沉降速率的贡献大于空气动力学传输系数;对于SO42-,空气动力学传输系数对沉降速率的贡献要大于表面传输系数。SO2和SO42-的干沉降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187~0.868cm/s和0.188~0.532cm/s。两种污染物质干沉降速率的四季变化有相似的规律,即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24.
泉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矿物碎屑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泉州湾1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矿物碎屑定量分析.通过矿物分析,发现泉州湾不同站位的轻、重矿物组分、含量和表征存在差异.根据矿物的分布和组合特征.将耒州湾划分为4个组合区,不同组合区所处沉积环境是不同的.分析表明,研完区表层沉积物的碎屑矿物具有明显的亲陆性,物质来源主要为河流输砂和沿湾海岸侵蚀来砂,且其分布受物源、水动力条件和矿物物理性质等因素所控制。  相似文献   
25.
我国东部及其海域,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接触带。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因而影响和控制着上述地区构造的形成和发展。构成我国东部地区构造格架的北北东向隆起带和沉降带,是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的结果。中、新生代以来我国东部及其海域,岩浆活动具水平分带性及水平迁移性;在时间上具多旋回的特点。  相似文献   
26.
中国海污损生物区域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损生物区域性差异是指不同港湾或海域污损生物种类组成的不同而言的。不同的海港、船只、浮标及平台,它们的污损生物种名录可能相同,也可能完全不同,给具体应用带来很大的困难,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海洋石油开发迅猛发展,急需这方面的资料。因为过去没有系统的研究,要了解某特定海区污损生物的情况,不得不进行专业性的调查。  相似文献   
27.
1 IntroductionManila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is aworldwide distributed species. In China, it is foundfrom the northern to southern seashores (Wang etal., 1993; Zhuang, 2001). This species is eura-line with the salinity tolerance ranging from 20 to4…  相似文献   
28.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中国孤雌生殖卤虫胚胎发育的相关基因,并对中国孤雌生殖卤虫差异显示中SYBR Green Ⅰ、硝酸银和溴化乙锭三种染色方法进行了比较。以三种单碱基锚定引物对发育0h,4h,8h,12h,16h和10天的中国孤雌生殖卤虫的RNA进行逆转录和26种随机引物进行PCR反应,经非变性的6%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后,分别用SYBR Green Ⅰ、硝酸银和溴化乙锭染色,最后进行差异条带的回收和再扩增。结果表明:(1)6种样本的DD-PCR产物显示长200-3.0k不等的扩增片段,条带清晰,并呈现出有无和强弱的变化(2)SYBR Green Ⅰ和硝酸银染色的灵敏度比溴化乙锭染色的灵敏度高(3)经SYBR Green Ⅰ和溴化乙锭染色的凝胶的回收和再扩增效率比硝酸银染色的高(4)水煮法和NAP-25过柱法对凝胶片段的回收效果几乎相当。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中国孤雌生殖卤虫胚胎发育相关基因时,得到了较好的扩增片段;三种染色方法中SYBR Green Ⅰ染色灵敏度较高,并且SYBR Green Ⅰ染色有利于凝胶片段的回收和再扩增。  相似文献   
29.
长江河口三角洲区有孔虫沉降速度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对有孔虫壳体沉降速度进行了测试和研究,提出了不同属种有孔虫的壳径与沉降速度相关方程,引进了“当量直径”的概念,并用于长江口三角洲地层中的化石群,提出了解释潮汐河口有孔虫埋葬群的形成机理,从而定量的研究和辨别三角洲地层中的原地埋葬和异地埋葬化石群。  相似文献   
30.
长江口生源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与絮凝沉降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本文研究了长江口区生源元素C、N、P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与悬浮物质絮凝沉降的关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活动及水-颗粒物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不同,导致C、N、P等生源元素在运移过程中发生形态变化和物相转移,从而改变了颗粒的表面组分、性质及介质成分,影响胶粒分散系的稳定性.夏季出现NO3-、PO43-与logSPM呈正相关,PON、POC、PP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与logSPM呈负相关.颗粒物从河流向海方向运移过程中在盐度0.1~2.0出现絮凝速度的峰值区和在底层盐度2~11形成巨形网状絮凝团和高浊度区,并且在这两段盐度区间分别均出现C/N的峰值(亦即CEC的低谷区).说明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是控制长江口区颗粒物絮凝的重要因素和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