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86篇
地质学   937篇
海洋学   60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2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关于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宋鸿林 《地质通报》2002,21(4):193-197
核杂岩顶部代表深处韧性变形的长英质糜棱岩,其实是温度敏感型的,在异常高的古地温梯度或同构造岩浆活动的情况下,不一定代表中地壳变形的产物。伸展的剥离断层造成相当厚的地壳柱的切失,但在长期受到剥蚀的古老岩系出露处,年轻岩层(如白垩系或第三系)直接覆盖于太古宇之上,究竟是沉积缺失还是构造切失,必须加以具体分析。核杂岩隆升至地面,难以单纯用地变薄的重力均衡作用来解释。与变质核杂岩密切相关的局部的古地热异常、同构造岩浆岩的强力侵位等。揭示出热隆和岩浆作用在核杂岩隆升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变质核杂岩和岩浆核杂岩的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晚造山的伸展不一定是变质核杂质所反映的伸展作用的唯一起因。一个地区可以有多次伸缩交替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82.
昆仑山黄土与中国西部沙漠发育和高原隆升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昆仑山北坡黄土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同期相关沉积. 对出山口河流最高阶地80多米厚的黄土古地磁和古气候记录研究表明, 昆仑山黄土形成于距今约88万年 前, 指出塔里木盆地现代形式环流格局与极端干旱气候和塔克拉玛干沙漠雏形大致于同时出现. 青藏高原、 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的隆起是导致上述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 适应于高原隆升的大气环流变化是干旱化过程进行的机制. 随高原和周边山地的隆升, 中国内陆和塔里木盆地持续干旱化和沙漠化, 沙漠逐步扩大至今天规模, 并在距今约50万年前有一次突变,全球变化仅是叠加于这一变化趋势之上, 并在长期变化和冰期-间冰期旋回演化上, 均表现为西风环流越强, 降水越大, 但水热搭配似仍与亚洲季风区气候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83.
上盘向斜和中间隆起是在断坪-断坡式伸展断层上盘发育的特殊伸展构造.在断坪近水平情况下,上盘向斜与半地堑相互分离,中间隔以中间隆起,隆起上形成一个剥蚀面.随着伸展的持续,半地堑内沉积地层和中间隆起上形成的剥蚀面逐渐跨越隆起并进入上盘向斜,同时被上盘向斜内沉积地层所超覆,从而形成一个两侧属于同时代地层的、连续的、穿时的不整合.在伸展作用下,上盘向斜内沉积地层也表现出侧向迁移和倾斜的伸展特征.中间隆起上不发生沉积作用,但随着伸展的发展,隆起上来自半地堑的沉积地层却逐渐增厚.  相似文献   
84.
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高原的岩石圈结构和构造地貌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回顾青藏高原隆升研究的历史,剖析各种隆升动力学模式,依据着青藏高原岩石圈组成的构的强烈不均一性和、三分性”,“对称性”构造地貌格局,提出了青藏高原隆升是印度地块和塔里木一可拉善地块双向不均一俯冲和青藏腹地深层热隆扩展联合作用的结果,俯冲是高原隆升的重要机制,而热隆扩展是高原隆升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5.
张智礼  曹立君 《地质通报》2001,20(3):252-258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巴楚地区10口探井的石炭系-下三叠统的大孢子进行研究,建立了石炭纪-早三叠世大孢子组合5个(包括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及早三叠世大孢子组合各1个),并对国内外相关层位的大孢子组合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其所在层位的地质时代.笔者为首次报道该地区早石碳世和二叠纪大孢子组合,对本区及邻区今后开展地层古生物研究及油气勘探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6.
新生代西昆仑隆升的地层学和沉积学记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金小赤  王军等 《地质学报》2001,75(4):459-467
西昆仑北坡的新生代沉积在很大程度上良好地记录了新生代西昆仑的隆升过程。区域性不整合面和沉积界面记录了隆升的阶段性;沉积环境变化反映了山体和盆地在格局上的变化;沉积物厚度、粒度变化显示了隆升的幅度和速率。就西昆仑的情况看,海相环境(塔里木海湾)由晚白垩世持续到渐新世,尽管此时海湾已退缩到西部。在此期间,形成了石膏层、瓣鳃类介壳灰岩和杂色砂泥质沉积。中新世全面出现了陆相沉积。中新世2000-3000m的沉积厚度表明了相对较高的隆升速率。从中新世后期开始的厚达2000-3000m的磨拉石沉积,其粒度向上加大,显示从中新世后期到早更新世隆升速率高而且是加速的。磨拉石沉积被早更新世的一次强烈的构造脉动所打断,它使磨拉石沉积和较老的沉积在许多地方高角度向盆地方向倾斜甚至直立、倒转。水平盖在磨拉石和更老地层之上的中-晚更新世河流和冲积扇机粗粒沉积是重新隆升的标志,亦可视为磨拉石沉积的继续。由昆仑山流向塔里木盆地的河流将中-上更新统及更老沉积切割50-100m以上,表明全新世以来的隆升速率是相当高的。  相似文献   
87.
在大口径钻孔灌注桩的基础施工中,对第四系覆盖层中砂卵石层、基岩、均采用回转钻钻进,在钻进工艺上,采用泥浆护壁正循环成孔,泵吸后循环清孔,另外还介绍了砼水下灌注断桩事故的处理。  相似文献   
88.
89.
张书元  周希云 《贵州地质》1992,9(2):143-149
雪峰隆起带西缘是否存在大的推覆构造,是80年代以来地质学者热烈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依据丰富的地面地质资料和深部物探资料,从地面地质构造特征、早古代沉积相带展布、深部物探资料(主要是可控震源地震资料和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对比分析、雪峰隆起带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演化过程等几个方面,论证了该区并不存在大的推覆构造,雪峰隆起带不会是外来的推覆体。  相似文献   
90.
对吉林省小合隆地区物化探找油工作的具体测量及采样是以剖面法进行的,在各点位上做了放射性伽玛能谱总计数率、铀、钍、钾及218Po的测量,同时取土壤样做了△C、吸附烃、发光沥青指标紫外、荧光的分析.通过对物化探多参数综合异常及构造图的分析,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初步认为各异常显示可能反映深部含油气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