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9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地外迁定居的205户牧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生态移民的生计能力、适应水平与适应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牧民生计能力由生产能力、社会能力、劳动能力、金融能力等多种因素决定,适应水平由生活适应、文化适应、经济适应、社会适应与政策适应等维度构成。生计能力显著正向影响适应水平和适应策略选择,适应水平在生计能力对适应策略影响路径中起到38.46%的促进作用。牧民生计能力越强,异地定居适应水平越高,留在城镇定居的可能性越大。应通过激发主体内生动力、打造良好“三生”环境、创新定居移民生计发展模式来持续提升牧民生计能力和异地适应水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加密自动站、FY-2G卫星云图以及NCEP的FNL 1°×1°和欧洲中心的ERA5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6月28—29日巴音布鲁克山区一次罕见雨转暴雪天气环境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雨转暴雪发生在对流层高层南压高压双体型呈西强东弱向东强西弱转换和中层两脊一槽的大尺度背景中,由中高纬度同位相叠加低槽锋区南段强冷温槽掉入南疆盆地东移北抬造成。(2)咸海北部、阿拉伯海水汽从中高层、北疆和河西走廊的水汽从中低层向南疆盆地汇合堆积,沿偏南气流向中天山集中辐合,并在中高层增强,偏西路径水汽输送持续时间长,偏南路径水汽仅存在短暂接力输送。(3)南疆盆地冷温槽前西南湿暖气流风速脉动辐合与中低层伊犁河谷冷湿气流和南疆盆地东南侧干暖舌在中天山附近叠加触发β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与α中尺度云团合并增强,在中天山高海拔地形作用下与低槽冷锋叠加影响,形成长时间维持的<-50℃TBB中尺度对流云团,降温明显致使雨转暴雪。(4)雨转暴雪区位于副热带西风急流分流区、地面冷锋后部负变温区和南疆盆地700hPa东南低空急流出口区顶端辐合区的叠置区域,高空强烈发展的倾斜锋区致使暴雪区垂直涡度显著发展。(5)中天山东西两边的暴雪落区与600hPa中尺度涡旋锋生对应,低层偏北气流为暴雪发生提供“冷垫”并与中层西南暖湿急流形成强的垂直风切变增强斜升运动,水平方向上冷暖、干湿气团的局地锋生造成中尺度次级环流与大尺度锋面次级环流叠加发展,致使上升运动更强、向上伸展高度更高,对降雪强度起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34.
刁鹏  李刚  袁先雷  温春 《干旱区地理》2023,(12):1963-1972
降水量作为人工增水效果分析常用指标,受地理、经济、技术等影响,往往可研究分析的代表性数据站点数量较少,一定程度上对区域性效果检验精度造成影响。为此,基于1973—2018年的5—9月巴音布鲁克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和开都河上游大山口水文站逐月径流量资料,利用Budyko模型构建径流模拟方程,并运用序列试验检验、不成对秩和检验以及t检验等统计方法,以降水量、径流量等作为指标,探讨该区域暖季不同统计指标对人工增水作业效果检验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基于Budyko模型得出的径流量与降水量不但相关性极高(R2=0.9971,P<0.001),而且速率与趋势变化一致,表明模拟径流量不仅能准确反映降水量变化趋势,还能代表降水对径流的影响量。(2)将实测径流量、模拟径流量和降水量作为统计变量,利用不对称秩和检验及t检验,分析得出人工增水作业后,降水量与径流量增加显著(P<0.02)。(3)降水量作为统计指标检验功效最好,人工增水作业开展后只需增值11.59%就能显著检验出效果,而模拟径流量相比实测径流量的检验功效值低3.72%,说明检验功效有提升。(4)选取统计显著性水平90%的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135.
利用1982—2018年巴音布鲁克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和开都河流上游大山口水文站逐月径流量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气候敏感与水量平衡法,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汛期(5—9月)巴音布鲁克盆地地表径流量变化趋势及气候变化与人工增水作业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7 a巴音布鲁克盆地汛期地表径流量呈增加趋势,突变年份为1989年,存在主周期依次为14 a、22 a、4 a 、7 a的周期变化,具有17~27 a、11~16 a年代际尺度和4~8 a年际尺度的丰枯位相交替变化特征。降水量是影响径流量变化的主导气候因素,对径流量变化的平均影响率为73.1%。因人工增水因素影响,盆地的降水可分为自然降水和人工催化降水,其中自然降水在历史期(1982—1993年)为69.5%,作业前期(1994—2006年)为59.28%,作业后期(2007—20018年)为74.56%,而人工催化降水在人工增水期(1994—2018年)对径流量变化的平均影响率为7.93%,表明径流量对降水的依赖程度正大幅增加,同时人工增水作业对径流量也有一定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