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29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断裂结构面对回采工作面矿压及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系统研究了断裂结构面对回采工作面矿压分布和顶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回采工作面顶板断裂结构面有3种典型组合类型,即“正三角形”结构、“川字形”结构和“倒三角形”结构。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正三角形”结构顶板稳定性差;“倒三角形”结构顶板稳定性好;而“川字形”结构顶板能形成结构平衡且稳定。由于断层使介质不连续,导致初始应力场挠动,局部产生附加应力,在断层带附近形成低压力区和高应力集中区带,比较明显的影响范围距断层面大约10~30 m。当工作面推进到高应力集中区带时,工作面前方煤(岩)体中支承压力明显增大,支承压力峰值位置向前方煤岩体中转移,易于发生冒顶事故和其他矿井动力地质现象;当工作面推进到低应力区带时,压力峰值降低,顶板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72.
长江中下游特大桥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勘察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福兴  石林 《地球科学》2001,26(4):377-380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长江中下游特大跨江公路专用桥建设开始起步, 至今已有黄石、铜陵、江阴、武汉、南京等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并有多座大桥正在建设和勘测设计.在大桥建设中遇到了地震与断裂构造、软弱层带、极软岩、岩溶等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除了采用常规的工程地质勘察和试验技术外, 还进行了软岩流变试验、钻孔内彩色电视录像、原位承载力及压桩试验、桥基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等技术和方法, 取得了可靠的数据, 为大桥设计提供了依据, 并通过已建成大桥的实践得到了证明.这些勘察研究的技术方法为长江中下游特大桥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3.
石圣  赵德军  蒋祥  翁新海  陈伟 《矿物岩石》2021,41(1):106-115
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雄曲河拉康段在600 m距离内出露温泉4处,仅1处位于河谷右岸;平硐勘查显示两岸岩性、产状、构造一致,地热异常却仅在左岸平硐内部显著,右岸平硐地热异常不明显.本次研究以此异常为出发点,通过片麻状花岗岩不同切面导热实验、片麻状花岗岩与板岩相同切面导热实验,温泉水δ2H,δ18O同位素测试分析等方法,探究...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配合盐酸乙哌立松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颈舒颗粒治疗。观察患者在用药前、用药2周及用药4周后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效率治疗组为91.67%(44/48),对照组为87.50%(42/4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4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VAS评分、NDI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一定疗效,可以在短期内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主要优势为缩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自然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5.
范卫群 《四川测绘》2001,24(2):90-90
本文对的确良布地图印刷谈了一些体会,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6.
碳纤维布用于砖砌体抗震加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通过4片碳纤维布加固砖砌体在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了粘贴碳纤维布来增强砖砌体抗震能力这种加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砖砌体的受力特性,分析了碳纤维布的用量以及贴布方式等因素对砖砌体抗震加固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砖砌体抗剪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可以满足实际工程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77.
李世超  李永飞  王兴安  朱凯 《岩石学报》2016,32(9):2793-2806
布敦化岩体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地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该岩体由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和斑状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组成。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显示布敦化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岩体为弱过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主量元素表现出高硅(73.73%~78.33%)、富碱(Na2O+K2O=7.07%~9.06%)、低钙(Ca O=0.01%~0.87%)、贫镁(Mg O=0.12%~0.52%)的特征;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和M型四分组效应配分型式。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布敦化岩体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Lu-Hf同位素研究显示其εHf(t)值为7.0~12.4,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812~473Ma。结合邻区晚三叠世地质资料可知,布敦化岩体是在古亚洲洋闭合造山后伸展的构造背景下产生的,是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布敦化地区的四分组效应花岗岩的稀土元素总量高、岩浆侵位后经历了强烈的分异演化,暗示布敦化地区可能具有较好的稀有金属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8.
像控点布测是航空摄影测量工作中的关键步骤,它不仅影响航测的精度,更影响着整个工期的进度。本文重点分析无人机航摄规划数据、实际飞行数据和空三加密数据的相关性,提出了无人机航摄前布测像控点的方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行。  相似文献   
79.
采用2000—2017年1月地面和高空观测基本气象要素(气压、温度、湿度、风、能见度和雾-霾天气现象等)观测信息、1980—2016年1月NCEP再分析资料等,基于气候平均态的环流异常特征分析,发展对平均气候态出现异常变化的综合诊断分析方法,研究华北地区冬季典型雾-霾多寡年大气环流的三维结构及其遥相关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7年冬季1月,华北平原、中原等黄河中下游地区冬季雾-霾的发生日数呈增加趋势,雾-霾发生日数线性增加拟合趋势相关确认系数为R2=0.36,超过0.001的显著性水平。基于气候平均态环流异常特征分析表明,华北平原、中原等黄河中下游地区雾-霾污染出现多、寡年的对流层大气大尺度环流分布差异显著。气候平均态的环流异常特征分析表明,多雾-霾年,在冬季1月影响中国的冷空气主要路径上,自极地区泰米尔半岛,经中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地区到中国东部区域,对流层中层与高层位势高度距平呈现"高—低—高"的分布,在低层则出现"东高西低"的气候平均态异常分布;少雾-霾年,该分布型不复存在,并出现反位相特征。多雾-霾年的这种异常环流分布型可为中原至华北平原冬季雾-霾的频发提供有利的气候背景,是该区域冬季雾-霾多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0.
正 From the "Red Beds" at Lufeng, Yunnan, two forms of Saurischia, Lufengosaurus huenei and Gyposaurus sinensis, have been described heretofore: Recently, a well-preserved skeleton of an undoubtedly new type of ano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