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根据在射电天文频谱观测中出现的新需求,介绍了近年来数字技术的新进展.达到GHz采样速率的多位高速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海量数字处理芯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xammable Gate Array,FPGA)以及运行在这些芯片上的并行快速傅里叶变换知识产权(Fast Fourier,Transform Intellectual Property,FFT IP)内核,结合高性能数据总线的系统集成,为射电天文构建新型FFT频谱仪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选择.与现有其他类型频谱仪相比,集成了这些新技术的数字型FFT频谱仪有更大的带宽、更高的谱分辨率、更高的动态范围和整体稳定性,此类频谱仪的出现显示了射电频谱技术已经进入了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82.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调查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21  
根据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实地调查,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断裂与前山断裂地表破裂带宽度自北向南一般<40m。在Ⅹ—Ⅺ度极震区,沿断裂延伸方向破裂带之上及其两侧,各类房屋建筑无论何种结构均绝大部分倒塌损毁。考虑到逆断层作用引起的"地壳缩短"以及各种不确定性,并结合以往历史强震地表破裂带的宽度统计,提出汶川8.0级地震灾后重建时,极震区地震断层两侧的"避让带"宽度为25m。在"避让带"之内,只能建造高于抗震设防标准的2层以下的建筑物,应明确禁止兴建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  相似文献   
83.
乌鲁木齐市活断层数据库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洁  刘云华  傅长海 《内陆地震》2008,22(3):193-202
乌鲁木齐市活动断层信息数据库包含了大量的活断层实测数据及研究成果。研究城市地层3维模型及市区活动断裂对建设场地的影响,可供城市建设、政府决策、规划、土地利用、重大工程选址、建筑抗震设防和震时灾害的快速评估及指挥部门的应急救灾使用。  相似文献   
84.
活断层地震地表破裂“避让带”宽度确定的依据与方法   总被引:44,自引:16,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不同类型活断层产生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和跨断层探槽地质剖面的地层强变形带宽度等观测事实 ,结合地面建筑设施毁坏带与活断层密切的空间位置关系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 ,确定了活断层“避让带”宽度为 30m。各活断层更为准确的避让带宽度可通过分析跨断层探槽地质剖面上地层的变形特征加以验证或修订 ;活断层斜列阶区、平行次级断层围限区、走向弯曲区等特殊地域的避让带宽度为这些地域宽度与两外侧各 15m之和。建议有关部门进行活断层“避让带”立法与执法管理 ,并加强活断层鉴定及其地表活动线几何结构形态的准确定位工作 ,积极而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85.
对北京天文台动态频谱仪1996-1999年观测到的68群Ⅲ型爆发作了统计分析,并对这些事件的频率漂移、持续时间、偏振和带宽的基本特性作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86.
结构面连通率一直是岩体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其在评价岩体强度及稳定性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基于蒙特卡洛模拟计算连通率是应用较为广泛且更具经济性的方法.目前,基于蒙特卡洛模拟计算连通率的方法包括带宽投影法、动态规划法和最短路径法.通过举例比较研究三种方法,结果表明,三种方法计算所得连通率值均表现为各向异性;而在投影基...  相似文献   
87.
根据不同移动网络数据传输的特点,结合地震数据的压缩算法,分析不同采样频率和数据长度下使用移动网络进行地震数据传输的带宽需求,并给出计算公式.根据计算分析,得到平静期和发生大地震时不同的数据压缩率和带宽需求.给出利用移动网络数据传输数据的影响因素,总结各种类型的无线网络传输地震数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8.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地质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随着相关理论的发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已经应用到油气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S盆地南部处于勘探开发的前期,具有井少、二维地震测网较稀、储层预测难的特点。由于沉积地层的变化能引起地震波在动力学和运动学上的相应变化,因此利用地震属性能较好地进行储层特征的定性研究,即通过地震多种属性分析,进行研究区内砂岩储层横向预测。其研究技术路线实际上为先找储层,再进行初步油气检测,最后进行勘探目标优选。根据这个技术路线,地震属性的研究则相应地以三个方面的分析为主:即利用振幅属性来寻找砂体富集区,利用有效带宽判断砂层的均质性,再利用频率属性判断其含气性。地震属性分析方法的应用在早期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可以推广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