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3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594篇
测绘学   230篇
大气科学   1681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705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55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渭河上游干旱特征与降水对天水市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利用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渭河上游50a的干旱特征及降水对天水市水资源的影响,分析表明,渭河上游年降水在空间上有量的差异,但在气候变化趋势上基本一致;降水量存在17、13、11和3a的周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有很强的敏感性。岷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对渭河水资源变化有很强的指示性;气候阶段性变化比年际变化对水资源所造成的影响严重;未来20a渭河流域降水很可能呈缓慢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2.
柴达木盆地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青兰 《青海气象》2003,(2):33-34,57
本文分析了柴达木盆地的干旱程度及造成柴达木盆地干旱的主要原因,发现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动力作用和屏障作用是造成柴达木盆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在阐述本省干旱概念、类型、成因与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了旱情监测区域,采用地面常规监测、气候监测和空间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和建立了“监测-评估-预测-预警”信息业务系统,为研究干旱发生规律,及时监测、预测干旱的发生及对旱情程度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55.
56.
干旱致灾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华 《四川气象》2003,23(4):40-43
对高温伏旱致灾机理,影响伏旱灾害程度的因素,伏旱对几种主要大春农作物生长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对防御伏旱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7.
徐良炎 《气象》2003,29(5):62-63
2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适宜,气温偏高,日照基本接近常年,对农作物生长和越冬比较有利,但四川盆地等地持续少雨干旱,南方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月内,部分地区出现暴风雪、冰冻、冻雨及大雾、沙尘暴天气,给交通等造成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8.
叶殿秀 《气象》2003,29(6):62-63
3月份,我国降水分布不均,东北大部、西南东部、华南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局部地区旱象持续或发展,而华北大部、黄淮中部、江淮等地降水较多,土壤墒情尚可,对作物生长有利;全国大部月平均气温偏高,月内气温变化起伏较大,上旬和中旬,大部地区气温偏低,低温寡照,对作物生长不利,下旬,全国气温普遍偏高,热量条件好,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59.
陇东黄土高原春末夏初旱的气候特征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位泰 《气象》2003,29(9):34-36
应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分析了甘肃省庆阳地区春末夏初干旱的综合评价指数DH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随时间演变规律;分析了春末夏初干旱对冬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春末夏初干旱的预测模型,业务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0.
1976年唐山地震前,在距震源很远的地区内都观测到一些前兆趋势变化,如重力、重力位二次徽商W△、水氧、地电阻率、水位和油井出油量等变化。作者认为这些变化不是由震源体直接引起的,而是在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在某些活动断层附近,浅层岩,尤其是含水砂岩层和含油层受挤压出现的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其特征是:(1)异常范围大,可能在距震源很远的地方发生,但就同一种方法的多个观测点来说却又是局部的,即只有其中部分测点才能观测到异常,不少测点观测不到异常。(2)异常发生的时间大致相同。有些异常有同步变化的特征,如同时上升或同时下降。(3)临震前多数异常有恢复的趋势。这些特征与引起异常的机理有关。作者还从理论上计算了这种趋势异常量级,重力变化100×10-6cm/s2左右,重力位二次微商变化(1~2)×10-9/s2,地电阻率变化2%~3%,Rn变化7.4~11.1Bq/L,这样的变化量在活动断层附近的一些台站可能观测到。作者还研究了干旱降雨对某些前兆的影响,其影响量级可以被一些方法观测到,因此在确定是否是地震异常时,必须注意利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排除干旱降雨的影响,减少异常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