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2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469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1781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507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109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用GIS与专业计算地下水运动的FEFLOW软件结合模拟研究了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影响下地下水位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如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发展下去,受其影响,绿洲地区的地下水位将持续地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到2010年10月,绿洲内将出现以绿洲腹地为中心、范围波及整个绿洲的两个地下水漏斗,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将达47~52m,绿洲边缘地下水埋深将增加到17~22m,与1997年10月相比绿洲地下水位将下降9~34m。分析表明,在上游来水不变或减少的情形下,保持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将会逐步耗竭地下水资源,加速民勤绿洲的荒漠化过程的发生;如果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将会减少地下水抽取量,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2.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NO3-N深层积累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长期试验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系统中施肥、作物、降水、耕作措施以及土壤类型和特性对产生土壤NO3-N深层积累的影响.分析发现,氮肥的过量施用和400~800 mm降水量偏低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NO3-N积累在100~300 cm土层的主要因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NO3-N深层积累显著增加;氮磷配施有助于降低其积累量.不同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也是影响NO3-N深层积累的因素,作物之间的轮作方式会有效降低NO3-N深层积累;休闲期种植合理植物可有效降低NO3-N深层积累.NO3-N深层积累主要产生在质地较重的土壤上,带正电荷粘土矿物对NO3-N吸附是导致热带土壤中NO3-N积累的主要因素.深入研究深层积累NO3-N的生物有效性、迁移变化机理、与作物根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土壤性状和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全国干旱遥感监测运行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该研究利用1981-1994的NOAA AVHRR 8km分辨率的NDVI资料,以及对应时段全国102个固定农业观测站的20cm深的土壤湿度资料,建立了植被状态指数(VCI)与土壤湿度之间的统计模型,由土壤湿度旱情等级标准来换算出每旬用VCI进行干旱监测的旱情等级标准,以确定出全国的旬旱情分布状况,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建成了“全国干旱遥感则运行系统”,该运行系统使遥感手段监测全国干旱成为可能,将能提供每年3-9月每旬全国的干旱监测情况,为国家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干旱减灾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4.
华北地区农业干旱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华北地区冬小麦进行了水分胁迫实验,确定了冬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曲线,提出了农业干旱指数和农业干旱预警指数两个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明确生物学机理的华北农业干旱预测数值模式。对北京、石家庄、郑州和济南1998年至2000年432旬的农业干旱模拟结果表明:农业干旱预警定性准确率为90.7%,定量准确率在87.5%左右;此外,模拟表明模式也可以对区域农业干旱进行准确有效的预测。利用1961~2000年气象资料对北京等地区历年农业干旱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于大气干旱,在自然气象条件下,北京等地区作物生长期内几乎每年都存在农业干旱现象,特别是冬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每年均存在一次较为严重的农业干旱胁迫过程,但农业干旱胁迫程度年际间存在一定波动,功率谱分析表明其具有3~6年的周期变化规律。对平均气候状况下华北地区农业干旱进行了时空动态分析,结果发现在自然条件下,华北大部分地区冬小麦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即大约在冬小麦开花、灌浆至成熟期,农业干旱胁迫指数存在一种自然的逐渐加强的动态过程,这与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实践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45.
福建省干旱概况及夏旱期间人工增雨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福建省干旱的成因和干旱的环流形势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了夏旱期间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形势、云状、回波特征及云顶温度等条件,结果表明福建省干旱的形成与大型环流形势、地形、地貌及土壤植被条件有关;平均而言,闽东南沿海干旱多于内陆地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夏季致旱的主要天气系统;夏季,西风槽前型、台风外围影响型、副热带辐合带型是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有利天气形势,Sc、Cb、Cu云都有一定的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其中降水时长1~5 h,过程雨量1.0~5.0 mm的云是旱季作业比较适合的作业云.这些结果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供理论依据,达到解除或缓解干旱的目的.  相似文献   
46.
江西省夏季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1951~2000年江西省降雨量、降雨日数、降雨变率等资料,统计和分析江西省夏季干旱期间降雨量、降雨日数、降雨变率等变化与地理分布客观特征.文章还对江西干旱标准、干旱指数与伏、秋干旱时空分布客观特征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江西人工增雨抗旱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
利用火星冲日资料,分析了兴安盟地区8个站点最近50年的月降水量时空变化规律,得出距离地球最近的火星冲日时期与兴安盟地区干旱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最近几年在短期气候预测中应用,效果非常好。用未来火星冲日月份做兴安盟地区干旱、洪涝及白灾的短期气候预测以及长期气候预测等。并且给出了本世纪之初的2010年前兴安盟地区干旱、洪涝、白灾的长期气候预测情况。  相似文献   
48.
利用遥感信息建立草原干旱和雪灾监测服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以“3S”技术为依托,依据监测区域不同草原类型的土壤相对湿度与热惯量的关系等监测其干旱程度;根据草地积雪覆盖天然牧草程度反演监测区草地积雪深度和范围,以达到监测草原雪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王唐修 《山东气象》2003,23(2):46-47
调查分析了2002年五莲县蚕茧减产的主要气象原因,结论认为,2002年春季的低温、夏秋季的高温干旱不利于桑树生长和蚕儿发育,从而严重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0.
榆林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1960—2000年榆林市12个县的降水和气温资料,计算了各县41a3—11月的湿润指数,分析表明:干旱发生频繁,且较严重。干旱空间分布北部风沙草滩区多,南部丘陵沟壑区少;具有明显的持续性和季节性特点;年际变化大体上有20a振荡周期。降水特征和地理状况是榆林多干旱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