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2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472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1793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512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109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0引言运城市地处φN34°35'至φN35°49'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基本气候特征是冬季气候干燥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阵雨多,秋季凉爽有连阴。年降水量从东南往西北递减,山地多于丘陵,丘陵多于盆地。主要农作物以冬小麦为主,冬小麦的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居所有农作物之首。影响本地冬小麦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则是干旱。1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运城市历年平均降水量为472mm至596.7mm,降水的时空分布为东南地区多于西北地区,山地、丘陵地带多于河滩地,其中垣曲、永济、平陆相对多为550mm以上;绛县、盐湖、芮城、闻喜、万荣…  相似文献   
52.
渭河上游干旱特征与降水对天水市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利用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渭河上游50a的干旱特征及降水对天水市水资源的影响,分析表明,渭河上游年降水在空间上有量的差异,但在气候变化趋势上基本一致;降水量存在17、13、11和3a的周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有很强的敏感性。岷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对渭河水资源变化有很强的指示性;气候阶段性变化比年际变化对水资源所造成的影响严重;未来20a渭河流域降水很可能呈缓慢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3.
柴达木盆地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青兰 《青海气象》2003,(2):33-34,57
本文分析了柴达木盆地的干旱程度及造成柴达木盆地干旱的主要原因,发现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动力作用和屏障作用是造成柴达木盆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在阐述本省干旱概念、类型、成因与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了旱情监测区域,采用地面常规监测、气候监测和空间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和建立了“监测-评估-预测-预警”信息业务系统,为研究干旱发生规律,及时监测、预测干旱的发生及对旱情程度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56.
57.
绿洲环境形成机制和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胡隐樵  左洪超 《高原气象》2003,22(6):537-544
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本文总结了绿洲小气候的一系列研究结果。根据绿洲小气候的形成机制和绿洲稳定性状态,提出了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对策及提高绿洲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的建议。指出绿洲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应充分利用绿洲冷岛效应小气候特点,把有限的水资源与丰富的光热资源结合起来,发展独特的气候生态类型。对于不同稳定状态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应采取不同对策。并指出良性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应发展耐旱喜阳生态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效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应尽量调整绿洲格局,将破碎绿洲连通成片,力图减小晒衣绳效应;“退化绿洲”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是在足够水资源供给的条件下修复生态系统,限制地下水开采和农牧业的发展,抑制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58.
干旱致灾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华 《四川气象》2003,23(4):40-43
对高温伏旱致灾机理,影响伏旱灾害程度的因素,伏旱对几种主要大春农作物生长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对防御伏旱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9.
徐良炎 《气象》2003,29(5):62-63
2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适宜,气温偏高,日照基本接近常年,对农作物生长和越冬比较有利,但四川盆地等地持续少雨干旱,南方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月内,部分地区出现暴风雪、冰冻、冻雨及大雾、沙尘暴天气,给交通等造成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0.
叶殿秀 《气象》2003,29(6):62-63
3月份,我国降水分布不均,东北大部、西南东部、华南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局部地区旱象持续或发展,而华北大部、黄淮中部、江淮等地降水较多,土壤墒情尚可,对作物生长有利;全国大部月平均气温偏高,月内气温变化起伏较大,上旬和中旬,大部地区气温偏低,低温寡照,对作物生长不利,下旬,全国气温普遍偏高,热量条件好,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