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9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增强型地热系统:潜力大、开发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讨论了为什么要开发干热岩地热资源?什么是干热岩系统和增强型地热系统?中国干热岩系统的潜力,如何发展中国的EGS以及我们可供考虑的建议。随着常规能源的不断消耗,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人类的青睐。在可再生能源中,地热能的容量最大,地热发电提供的是基本负荷,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开发滞后。尤其是对潜力大、开发难的增强型地热系统,中国更是从研究到开发,都刚刚起步。如果地热发电的规模要超过风能及太阳能等其他新能源,不能仅靠水热型地热系统的开发利用,而必须重视和利用干热岩资源,大力研发增强型地热系统。中国干热岩系统的潜势如何呢?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利用921个大地热流数据编制了《中国大陆地区新版热流图》以及3~10km深处不同深度温度分布图,计算了不同深度干热岩地热资源量,总数为2.09×107 EJ;其中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占全国总资源量的五分之一。作者们认为,干热岩资源的开发和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地热资源的开发是一项风险投资,亚经济型的EGS风险更甚。国家必须统一安排和投资。工程项目必须学习国外的经验和吸取开发的教训。要选择关键地区进行试验和研究。作者们建议可考虑选择羊八井地热田的北部作为试验地区。  相似文献   
102.
在充分收集水文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野外地温调查,现场热响应试验等工作。建立了浅地层地热能源的计算方法,经过综合分析整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初步掌握了包头市平原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并做出了适宜性分区,初步计算了浅层地热容量和浅层地热换热功率,为包头市平原区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3.
<正>9月12日,"地热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主题交流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召开。会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校长指出:地热资源潜力无穷,是新兴的绿色能源。进入21世纪以来,资源和能源问题已成为这个时代人类的重大课题。地热作为一种新资源具有巨大潜力,仅地壳最外层10公里范围内就拥有1,254亿亿亿焦热量,相当于全世界现产煤炭总发热量的2,000倍,地热发电要比水力发电的潜力大100倍,但迄今为止尚未充  相似文献   
104.
正一、地热资源的类型地热资源:能够经济地为人类所利用的地球内部的热资源。地球每年通过地表传输的总热量虽然很大,但在有限的地区内不仅很小,而且很分散,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尚无法抽取和利用,因此还构不成资源。但是,自然界有一些过程(主要指地壳内火成活动和年轻的造山运动)能够使地球内热在有限的地域内富集,并且达到为人类能够开发利用的程度,这种地热便构成地热资源或地热能资源。地热资源有五类:以蒸气为主的地热资源;以液态水为主的地热资源;地压型地热资源;热干岩型地热资源和  相似文献   
105.
鲁北地区于2001年已陆续开始应用热泵技术开发浅层地热能,但区内的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工作却严重滞后,制约了区内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为促进鲁北地区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省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开展了鲁北地区浅层地热能的资源评价工作,前期在调查区域内开发利用现状和摸清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地下水换热方式和地埋管换热方式进行了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采用热储体积法对该区的浅层地热容量进行了计算,得出鲁北地区浅层地热容量为29.386×1015kJ/℃;并根据适宜性分区结果,分别对地下水式和地埋管式地源热泵适宜区、较适宜区可利用换热量也进行了计算,得出地下水式地源热泵200m以浅可利用换热量为0.848 9×1010kW·h,地埋管式地源热泵200m以浅可利用换热量为6.526 1×1012kW·h。  相似文献   
106.
陈伟 《安徽地质》2011,21(4):299-304
安徽省淮北平原广泛分布着宜于利用的浅层地热能,具有以地下水换热方式开发利用的前景。本文利用层次分析(AHP)法,以MapGIS、Access为平台,评价安徽省淮北平原浅部(评价深度50m)地下水换热系统适宜性。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评价区地质环境特点,在评价因素分类、等级划分和评价指数分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评价结果体现了浅部孔隙水系统的基本特点,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7.
《探矿工程》2011,(1):42-42
本刊讯近日,由河南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设计施工的"单井抽回两用系统"成功运用于荥阳市鑫苑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16500 m2)的供暖制冷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108.
地下水同井抽回井主要应用于浅层地热能开发。细颗粒地层中地下水抽回井的比例模式多数为1∶3~1∶6,不仅增加建设成本,而且造成占地面积大、管理不便和回灌困难等问题。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和研究,利用钻探理论和水文地质条件设计了"同井抽回两用系统",实现了在同一口井内抽水和回灌之目的,并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就钻井设备选择、成井工艺及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9.
近年的研究表明南海北部陆坡区发育有底辟构造、海底滑坡以及活动断层带等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受深部地幔上隆的影响,南海整个海区热流背景值偏高,地热资源十分丰富,由此提出了利用地热加热海水,用热激发法分解天然气水合物的设想,并设计了初步的生产工艺.用传统热激发方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藏本身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而且...  相似文献   
110.
《西部资源》2011,(3):31-31
据悉,国家初步计划在未来五年,完成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面积3.5亿平方米,预计总市场规模至少在700亿元左右。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李元普分析指出,预计"十二五"期间,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将掀起一轮高潮,除地源热泵设备制造和销售行业会进一步发展外,有关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