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甘肃平凉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其发震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001年以来甘肃省平凉地区中小地震活动增强现象比较突出问题,通过遗传算法重新定位地震深度,利用矩张量反演方法反演震源机制解,并根据平凉地区地震时空分布特征、震相特征以及区域地质构造环境,认为平凉地区地震主要为煤矿诱发地震,可能发震机理为煤体压缩、顶底板拉伸、断层矿震等.  相似文献   
32.
《中国地名》2010,(3):26-30
温州——今澌江温州,唐高宗时分括州始置.以温峤岭得名。渭州——北魏置,治襄武(今甘肃陇西东北)。唐时曾属吐蕃,收复后复置,治平凉(今属甘肃)。参见“平凉”。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祁连山东段平凉华亭地区小震活动水平迅速增高,发生了2005年10月2日的4.2级地震,并造成了一定的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通过地震时空强分布特征及应力场状态的分析,对这些地震的性质进行了系统判定,讨论了小地震的增强活动与区域应力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2001年以来平凉华亭地区小震的丛集活动属于煤矿开采诱发的地震,震级结构主要由1-2级地震组成,空间上集中在30-40km的范围内,每年的5-8月频次明显偏高。其次,测震台网数字化改造后,区域监测能力的提高也是本区小震频度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4.
张荣 《甘肃地质》2008,(2):94-95
平凉市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众多,有西北高原独特的丹霞地貌和丰富的古生物化石遗迹.褶曲、断层、节理、裂隙等地质现象典型清晰,这些地质遗迹不仅具有一定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地学价值。  相似文献   
35.
本文对近期平凉地热勘查中引用以往推断的近SN向和NEE向隐伏断裂的推断依据进行了核实,并研究该区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场特征对区域断裂构造的反映,结合石油地质构造探讨了重力场特征在该区识别断裂和褶皱的标志,认为平凉城区地热勘查推断的两条近SN向隐伏断裂向深部延伸依据不足,NEE向断裂解释有误,同时根据重力场特征反映的平凉颉泾河断陷和基底断裂的构造格局,论述平凉市区内颉泾河断陷不具备南北向深断裂及其导水导热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36.
甘肃陇东盆地属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包括西缘冲断带、天环向斜与东部斜坡带等次级地质构造单元,赋存白垩系自流盆地型地下热水和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水,盆地内大地热流值普遍偏低。本文就平凉地热资源勘查和钻探验证的基础上,从区域地热地质构造、深部构造、盆地结构、地温场特征对地热赋存条件、影响温度的因素和热源机制进行了分析,对地热资源开发前景进行探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37.
在经典的平凉官庄剖面附近的一个采石场内,出露一套新鲜的奥陶纪地层。为了确定其精确层位,在灰岩和页岩层段分别密集地采集了牙形石和笔石样品并获得丰富的化石标本。鉴定结果显示,牙形石动物群存在不同生物地理区化石属种混生的现象,其中北美中大陆型的以Belodina compressa(Branson et Mehl,1933)、Erismodus typus Branson et Mehl,1933和Plectodina aculeatus(Stauffer,1930)等属种为代表,北大西洋型的以Pygodus anserinus Lamont et Lindstrm,1957、Periodon aculeatus Hadding,1913和Protopanderodus varicostatus(Sweet et Bergstrom,1962)等属种为代表。Belodina compressa系北美中大陆生物地理区重要的且常见的带化石,在本次获得的所有牙形石属种中其指示的层位最高。据此,判定研究剖面的牙形石动物群属于Belodina compressa牙形石带。本次研究的笔石动物群以带化石Climacograptus bicornis(Hall,1847)的出现为主要特征,与之伴生的其它重要的属种包括Nemagraptus gracilis(Hall,1847)、Normalograptus brevis(Elles et Wood,1906)、Dicranograptus brevicaulis Elles et Wood,1904以及Archiclimacograptus meridionalis(Ruedemann,1947)等,共计14属20种。显然,该动物群对应Climacograptus bicornis笔石带。Belodina compressa牙形石带和Climacograptus bicornis笔石带同为晚奥陶世桑比期全球广布性的重要的化石带。这表明两类生物地层研究结果高度吻合、统一,研究剖面的地层时代为晚奥陶世桑比期晚期,对比官庄剖面(标准剖面)平凉组的顶段。不同生物地理区牙形石属种混生的现象,反映了研究区在这一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令水体加深、水温下降的古构造活动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