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气候变化对河西内陆干旱区出山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根据祁连山区与河西走廊平原区有关水文气象台站的降水、气温和径流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近50a来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西内陆干旱区的山区和走廊平原区近几十年来气温变化总的呈上升趋势,与全球增温存在着某种种度的一致性。但山区气温的变化幅度一般大于走廊平原区,其中祁连山中段温度升幅为最大。全球增温对河西内陆干旱区气候与出山径流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受此影响影响,河西祁连山东部地区出山径流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中部地区出山径流的增加趋势不是十分明显,西部出山径流在山区降水量与气温同时上升的情况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提取区域磁异常方法作了讨论。在对京津及周围地区航磁资料进行了一系列向上延拓基础上,提出区域磁异常可区分为上部区域异常及下部区域异常。它们分别与地壳的上、下磁性层对应。文中根据上部区域磁异常,对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作了构造分区。根据下部区域磁异常,推测地壳下部磁性层受后期的中、新生代岩浆作用的影响很大。同时又探讨了第三类深部区域异常,推测其可能是莫霍面隆起所致  相似文献   
43.
GIS支持下的新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阐述地下水资源系统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水均衡的基本原理,在MAPGIS、RS、数据库和VBA面向对象开发技术支持下,构建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评价模型主要应用了遥感信息、水文地质调查、水位水质观测及其他试验资料多源信息,综合考虑了影响地下水系统的多种因素,如含水层特征、水质、植被覆盖情况以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该评价方法同传统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另外,基于GIS的评价模型更大的优势是数据更新时,便于模型重新评价,最终为水资源统一规划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4.
平原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控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兴辉  谷秀英 《水文》2005,25(4):23-25,38
平原区三水转化关系强烈,由地表水和地下水形成了统一的水资源系统。本文研究分析了基于费用准则和供水量准则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控模型,以合理开发、优化调度本区的水资源.充分发挥该区地表水库和地下含水层空间的联合调蓄作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5.
根据科研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借鉴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示踪物源的方法,对冲积平原景观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冲积平原区土壤中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总体规律大同小异,表明冲积平原区成壤母质特性基本相同。利用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的细微差异能够有效判别成壤母质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6.
山东高青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青平原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基地。长期以来,引黄灌溉为其水资源开发重点,而当地地下水则主要消耗于潜水蒸发。选种不合理的取水结构不但导致土地沙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环境效应.而且由于近年来黄河断流,使其用水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本文在定性分析地下水朴、排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将无用的潜水蒸发转化为有用的可利用资源作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同时根据实际资料选用合理的参数,用有限单元法定量地预铡了不同开采方案的地下水水位及埋深。同时在保证水量平衡的前提下,着重对开采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分析。本文对于改良高青平原的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以及缓解现今用水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同类的平原区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
崔红英  崔炳玉 《地下水》2008,30(5):32-33
根据忻定盆地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对于忻定盆地区各县分别进行了地下水特征研究,包括降水量、地下水动态、地下水蓄变量的变化。总结出了多年的变化规律,对于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8.
49.
一、下更新统猞猁组 1.岩性特征。主要由灰白色、黑灰色含卵石砂砾石夹含泥中细砂层构成,厚5m~7m。卵石含量约占5%左右,最大直径5cm,多呈次棱角状,主要由脉石英及酸性火山岩构成,脉石英表面见有溶蚀现象。  相似文献   
50.
基于D-InSAR三轨法的北京平原区地表形变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赵文吉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2):146-148,154
首先阐述了D-InSAR三轨法提取地表形变的基本原理,以北京平原区为实验区域,利用2009年9月到2010年4月间时隔210 d的三景Envisat ASAR数据进行解算,获取了该时间段内北京市城区范围内的整体地表形变,并将其与常规水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区监测结果范围与传统测量方法累计沉降量等值线吻合较好,D-InSAR三轨法能很好地反映实验区域的地面沉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