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459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69篇
地质学   1073篇
海洋学   322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再论冀北古缝合带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南北走向的冀北太古宙麻粒岩相古陆核北侧受到近东西走向的古元古代造山带的交切。在陆缘沉积增生带内发现大量残存的古洋壳残片,包括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且鬣刺结构的苦橄岩、透闪石岩、橄长岩、异剥钙榴岩、细碧岩、退变榴辉岩、基性枕状熔岩和斜长花岗岩等,与陆缘沉积岩一起构成古蛇绿岩混杂带。推断该蛇绿岩混杂带从古元古代开始直到新元古代末有逐步向北后退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982.
东秦岭邓县—南漳反射地震剖面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县-南漳剖面叶是-邓县剖面南延部分,其反射地震剖面的测定使得从中朝克拉通到扬子克拉通横穿秦岭造山带的一条反射地震剖面得以完成。邓县-南漳反射地震剖面清楚显示了扬子克拉通地壳俯冲到秦岭造山带之下的客观事实,证明襄樊-广济断裂带(即北大别山-大巴山前缘断裂带)并不是一和板块缝合带,而是一条大陆壳俯冲断裂带,扬子克拉通的大陆地壳沿大约20km深的上地壳底面向秦岭造山带之下俯冲。  相似文献   
983.
秦岭造山带的壳幔结构及其形成,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处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之间的秦岭造山带是一个壳幔结构十分复杂的地带,它的形成、演化也有其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本文依据近年来在该地带及邻区取得的地球物理资料所显示的多种信息来推断其壳幔结构及其形成、演化的某些特征,并尝试利用反映不同深度范围物质密度分布不均信息的卫星重力资料,探讨其地球动力学等背景。  相似文献   
984.
985.
杨豹  毕守业 《吉林地质》1991,10(2):23-30
吉林省南部早太古宙上壳岩是太古宙高级区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其中各类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康迪统计的太古宙同类岩石大致可此。本区上壳岩随SiO_2含量增高,ΣREE逐渐增高。各类岩石普遍具Ce、Eu的负异常,表明它们具相同的成岩环境。  相似文献   
986.
在对贮液圆柱壳进行动水压力计算时常常仅仅采用整体弯曲和整体剪切两种计算模型。本文作者针对短壳的特点,又提出了局部弯曲和局部剪切两种计算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贮液短壳的整体剪切和局部弯曲两种力学模型的动水压力进行了一系列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局部弯曲模型更能反映贮液短壳的实际情况;径高比是影响动水压力的主要因素,但不能忽视壁厚与高度之比这个因素。 本文的研究成果已被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所采用。  相似文献   
987.
利用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90,分析了南大西洋异常(SAA)区磁场变化的特征,计算了低轨卫星轨道积分粒子辐射通量及其随年代的变化。结果表明,在SAA上空,同一高度上的磁场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粒子辐射通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对不同高度的卫星,轨道积分粒子辐射通量随年代的变化相差很大,低轨(<1000km)卫星的变化明显,而>1000km时变化很小.粒子辐射通量随时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SAA区的磁壳结构畸变和“移动”,因此,计算不同年代的轨道粒子辐射通量,应使用同年代的磁场模型。近期卫星测量结果表明,这一论断与观测相符。本文提供的计算轨道积分粒子通量方法,结果的可靠性较高,对卫星的合理设计,载人飞船的辐射防护以及卫星的正常运行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8.
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单层连方型球面网壳结构在90种工况下的3种失效模式:弱支承结构失效模式、强支承结构失效模式和中等支承结构失效模式。不同失效模式下结构所能承受的极限加速度有较大差别。结构处于弱支承或强支承状态时失效极限荷载较低,处于中等支承时失效荷载较高;在由弱或强支承向中等支承过渡的区间,结构的失效荷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当上下部结构刚度比较匹配时,二者才能充分发挥抗震性能,同时结构的极限承载力也会相对较高。下支承柱刚度是影响结构失效模式和极限荷载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支承刚度的增加,结构极限荷载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屋面等效荷载的增加,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将会降低,在地震中更容易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989.
洋壳厚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前人大多关注地幔温度、地幔源成分等岩石圈深部因素,很少关注岩石圈浅层的热液循环对洋壳厚度的影响。利用基于有限元的数值模拟手段,对扩张期不同背景(洋中脊、拆离断层)、不同扩张速率的热液循环与洋壳增生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洋壳增生达到稳定前,热液循环导致理论洋壳厚度发生阶段性减薄,减薄量随时间改变,并且推迟了上地幔中熔融体出现的时间;当洋壳增生达到稳定后,热液循环下产生的理论洋壳厚度反而比无热液循环的更厚。结合洋壳增生过程中对流热通量的变化分析,在洋壳增生前期的上地幔温度低,驱动热液循环的热源小,产生的对流热通量相对较小且不稳定,热液循环缓慢冷却上地幔顶部的温度,进而推迟上地幔初始熔融的时间,减弱上地幔的熔融,并造成一定时间阶段内的生成理论洋壳比正常理论洋壳厚度更薄;当洋壳增生达到稳定后,对流热通量达到最大并稳定,热液循环持续快速的冷却上地幔顶部温度,导致上地幔深部的热向上地幔顶部补给,反而增大了上地幔顶部的温度和熔融量,进而增大了理论洋壳厚度。随着扩张速率的增大,理论洋壳厚度增大,对流热通量增大,热液循环导致的洋壳阶段性减薄的最大减薄量也增大,阶段性减薄的时间缩短。结合南海西南次海盆的洋壳结构特征分析:两条横跨南海西南次海盆的地震剖面显示,海盆内存在异常薄的洋壳区域,并且两条地震剖面的最薄洋壳厚度相差0. 85 km,推测海盆内异常薄洋壳和不同扩张时期的最薄洋壳厚度差异受到扩张期热液循环阶段性减薄洋壳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0.
骑田岭岩体及其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骑田岭岩体位于南蛉构造-岩浆带中段,是一个印支、燕山期都有活动,且以燕山期为主体,且壳源重融分异型特征的复式岩体,其化学成分以富硅、富硷、富挥发组份为特点,富集W,Sn,Pb,Nb等成矿元素。在岩体内部及其内、外接触带形成了新田岭、白腊水、狗头岭等十多个大型、超大型钨、锡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