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2篇
  免费   735篇
  国内免费   890篇
测绘学   280篇
大气科学   917篇
地球物理   1357篇
地质学   1339篇
海洋学   347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257篇
自然地理   23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5篇
  1946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各林区林火的区域划分、时间分布以及林火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出了能较好反映青海省林火发生规律的天气指标,建立了气象因子与林火险级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992.
虞南 《浙江测绘》1990,(1):31-32
90年代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关键的年代,我国经济建设将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江泽民同志最近作了题为“推动科技进步是全党全民的历史性任务”的重要讲话,监提出了“当前科技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任务”,这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93.
地震断层活动年代测定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4.
榕江断陷形成年代与莲塘海蚀遗迹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近年工程钻探剖面及^14C测年资料,对榕江断陷的形成、演变进行讨论,认为该断陷开始形成于35000年前,完成于23000年前,并认为前人所指莲塘、桑浦山南麓的第三、第四两级“海蚀”遗迹(阶地)不是海蚀成因,而可能是风蚀产物。  相似文献   
995.
996.
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领导着5个科学研究领域的工作,即固体地球、海洋、内陆水体、陆地环境和大气。同时,该委员会也管理着地球科学研究经费的分配,1988年4月1日至1989年3月31日年用于地球科学研究的总费用为12814.4万英镑,其中固体地球5430.6万英镑,海洋3489.2万英镑,内陆水体1172.3万英镑,陆地环境1944.1万英镑,大气778.3万英镑。这些经费主要分配给英国地质调查所(BGS)、英国南极调查所(BAS),  相似文献   
997.
国外有关海气系统年代际变率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近期国外有关年代际变率机制的诊断和模拟研究作了综合评述 ,着重介绍形成年代际变率的 5种主要机制 ,即热带海洋的强迫作用、中纬度的海气相互作用、温盐环流的作用、热带—中纬度的相互作用、海气之间的随机强迫作用机制 ,并简单阐述了作者的有关看法  相似文献   
998.
利用1983~2011年降水量、环流和海温的再分析资料,探讨了东亚北部地区夏季水汽输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前冬北大西洋海温对东亚北部地区夏季水汽输送与大气环流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末期东亚北部地区夏季整层水汽与降水年代际的变化特征相一致,整层水汽通量的年代际变化主要是由于纬向水汽输送异常作用的结果。东亚北部地区(35°~55°N,90°~145°E)西边界的水汽输送通量由多变少,东边界的水汽输送通量由少变多特征则直接导致了该地区降水由偏多转为偏少的年代际变化。就外强迫海温角度来说,前冬北大西洋海温跟东亚北部地区夏季500 hPa高度场、850 hPa风场和850 hPa比湿均显著相关。同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前冬北大西洋海温也表现出由偏低向偏高转变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由于海温自身的记忆性前冬的海温异常一直延续到夏季。并在夏季激发出横跨北大西洋和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的大西洋-欧亚(AEA)遥相关结构,并进一步影响东亚北部地区夏季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999.
选取青藏高原东部地区1967~2010年61个测站的积雪数据,分析比较了整年和不同季节高原积雪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降雪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了秋季以外,高原东部积雪表现出“少雪-多雪-少雪“的显著年代际变化特征,80年代末发生的由少到多突变仅在冬季积雪中表现显著,20世纪末发生的由多到少突变在冬春两季积雪中均表现显著;降雪和气温的变化是影响高原东部积雪的重要因素,降雪变化的影响更加显著,尤其是秋季降雪;在冬春季降雪偏多时段,降雪的变化主导着积雪的变化;在冬春季降雪偏少时段,气温变化的影响增大,某些时段会超过降雪,甚至达到主导积雪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深地勘探的化探新方法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然而随着已知矿、露头矿及浅部矿的日渐枯竭,未来的勘探工作重点势必将由地表浅部转向地下深部的隐伏矿勘查。国内外找矿实践证明,化探在寻找深部及隐伏矿床方面是一种直接、快速、有效的方法技术,而且随着"深穿透地球化学"概念的提出及发展,通过对穿透能力很强的气体、纳米级微粒、离子提取技术和植物地球化学测量技术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探方法技术,本文对其异常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在寻找深部及隐伏矿床中的成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