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0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455篇
测绘学   549篇
大气科学   607篇
地球物理   225篇
地质学   1034篇
海洋学   383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92篇
自然地理   39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4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81.
采用等温蒸发法研究简单四元体系Na+//Cl-,CO3^2-,B4O7^2--H2O273K时的介稳相平衡,并测定该体系273K平衡液相中各组分的溶解度及密度,该体系的介稳相图和密度组成图显示:该四元体系在273K时的相图由3条溶解度单变量线、3个结晶区及1个共饱和点组成。体系属简单共饱型,无复盐或固溶体形成,3个结晶区分别对应单盐Na2CO3·10H2O,NaCl和Na2B4O7·10H2O。共饱点E处于Na2CO3·10H2O,NaCl及NaB4O7·10H2O3盐共饱和,所对应的平衡液相组成为w(Na2CO3)=6.81%,w(NaCl)=21.69%,w(Na2B4O7)=0.65%,w(H2O)=70.85%。研究体系在273K下,Na2CO3·10H2O是碳酸钠盐的唯一析出形式,且硼酸钠对碳酸钠有盐析作用。  相似文献   
982.
砂岩铜矿的含铜矿物较简单,为典型的溶蚀交代岩石组构。含铜砂岩中胶结物主要有碳酸盐类、硅质、泥质和铁质四种,胶结类型有孔隙式、接触式、基底式三种;与矿化关系密切的是碳酸盐类胶结物;矿化强度与铁白云石和孔隙式、接触式胶结类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83.
针对当前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在吸取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地理信息学、现代数学的先进理论和技术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地形表面平坦程度不同对原始地形模型预简化,对表面较平坦的区域不再分层,将原始地形模型的完全四叉树结构改变成自适应四叉树结构,从而生成自适应四叉树结构的地形模型,并采用VC^++结合OpenGL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984.
以中缅泰老"黄金四角"地区缅甸段为例,通过构建土地利用重心测度、动态变化及景观指数等模型,对其1993年~2017年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状况进行探究,得出以下结论:(1)随时间演进,研究区林地显著扩展而草地、耕地、灌丛及水体等均大幅减少,建筑用地虽扩展显著但比重始终较小;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重心及其转移变化差异显著,24年间,建筑用地、耕地、草地、水体及湿地重心均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而林地与灌丛重心偏向西南。(2)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整体较快但小幅放缓,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剧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林地、草地及耕地等用地类型上;随时间演进,各用地类型均发生了较明显的相互转化,其中以林地、草地、耕地及灌丛的间转化最为显著。(3)从斑块类型尺度来看,研究区不同用地斑块间的景观指数及其变动差异悬殊,整体而言,灌丛、草地及耕地的斑块密度明显较高但形状规整程度显著较低,而林地的平均斑块面积远大于其余地类。(4)从景观总体尺度来看,研究区景观的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均持续降低而破碎度指数整体减小,各用地景观面积差异持续扩大且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不断降低,整体呈由分散分布向集中布局的转变。  相似文献   
985.
地理大数据为地理复杂性研究提供新机遇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大数据之风自2010年席卷全球,已在科学、工程和社会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首先从地理大数据、第四范式以及非线性复杂地理系统3组基本概念出发,剖析上述3组概念之间的科学联系与相互支撑作用,提出大数据和第四范式为地理复杂性研究提供新机遇。其后,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和复杂性科学的理论方法开展地理复杂性研究。基于地理大数据,可以通过统计物理学的系列指标描述现实地理世界的复杂非线性特征,同时,还可利用深度学习、复杂网络、多智能体等方法,实现复杂非线性地理系统的推演和模拟。上述方法对认知地理现象和过程的复杂性,对复杂地理系统的分析、模拟、反演与预测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地理大数据和复杂性科学相互支撑可能成为21世纪地理学的主流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86.
云迹风在热带气旋路径数值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通过一系列四维变分同化试验对GMS5卫星资料反演的云迹风资料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初始化及路径数值预报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同化资料为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GMS5水汽和红外云迹风资料,其中70%在400hPa以上,50%集中在200~300hPa。应用美国NCAR/PSU中尺度模式MM5及其四维变分同化系统,同化窗口为6h,对初始时刻和6h后的云迹风进行同化。同化前对云迹风资料进行了简单的类似ECMWF初值检验方法的质量控制。对2002年8个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共进行了22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同化云迹风对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有一定改善,12,24,36和48h预报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降低5%,12%,10%和7%,但同化云迹风的作用与初始气旋强度有关。选择初始中心海平面气压960hPa作为强、弱气旋的分类标准,则11个较强气旋平均路径误差12h减小了13%,12h以后的预报误差减小率维持在20%以上。而对于11个较弱气旋,平均路径误差反而略有增加,说明同化云迹风资料对不同初始强度的气旋作用也有所不同。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强度较强的热带气旋往往具有较为深厚的垂直结构,因此受高层大气流场的影响更明显;同时,较弱热带气旋的云迹风观测相对稀少且凌乱,并且更容易受环境气流的影响,因此对于较弱的热带气旋,当模式变量与模式或变量之间在同化后不够协调的话,就会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987.
广东丹霞地貌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志才  彭华 《热带地理》2005,25(4):301-30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物质基础、地质构造、主导动力、地貌形态、发育阶段等为分类依据,探讨了丹霞地貌的分类系统.针对广东丹霞地貌发育状况,根据丹霞地貌分类系统,对广东发育的丹霞地貌进行了各自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988.
《今日国土》2010,(6):25-27
从"四个现代化"到"三步走"战略目标,中国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今天,中国现代化要更加注重公平和正义,这是对——  相似文献   
989.
"影像广东"三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广东"平台采用四叉树索引、渐进网格多分辨率地形模型、小波变换数据压缩算法、Direct3D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实现三维地理信息和影像的网络发布应用,对平台技术路线进行论述,展示初步建设成果,供同行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990.
平面控制网四参数法坐标转换与残差内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详细推导平面控制网四参数法坐标转换的实用公式,提出新的残差内插方法,并给出算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