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瞬变电磁法在低阻覆盖层地区施工时会受到低阻层的屏蔽影响。虽然观测数据如感应电动势有较大的数值,但实际上探测深度却大大减小了。当有上覆低阻层存在时,要探测同样的深度,需要较长的观测时间。采用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和Gabor展开,分别将典型的二层地电模型(D、G型)与三层地电模型(H、A、K、Q型)的感应电动势衰减曲线映射成为时间-频率平面上的二维信号,通过对时-频能量谱的分析及模型之间的对比研究表明,瞬变电磁场能量在低阻层中聚集和损耗,尤其是对于描述我国华北型煤田的A型地电模型(地表为低阻层),瞬变电磁场的能量在由地面向下扩散的过程中,能量通过基底以上各低阻层的聚集和损耗,到达最有观测意义的底层界面(奥灰与煤系的界面)时,已经消耗殆尽。因此,当在A型模型地层地区进行瞬变电磁勘探时,应充分考虑低阻屏蔽层的影响,在施工设计时应选择较长的观测时窗以保证探测深度,并采用大功率仪器来提高信噪比。   相似文献   
92.
高黏性新近吹填淤泥真空预压试验颗粒流宏微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讨颗粒组成对淤堵层形成机理和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依托天津某新近吹填造陆工程,先进行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室内模型试验,然后基于颗粒流理论和PFC2D程序,在解决模拟过程中颗粒级配和孔隙比的二维转换、排水边界的等效模拟、真空渗流场的施加等问题后,对模型进行有效的模拟计算,进而将结果推广,开展了不同颗粒组成吹填土真空预压试验的颗粒流模拟,总结了排水速率变化及颗粒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对吹填土真空预压过程进行二维颗粒流数值模拟是有效可行的;真空预压过程中细颗粒沿渗透路径迁移,在沿途滞留,导致渗透路径变短变窄,从而形成淤堵层;对于高黏性新近吹填淤泥,在相同真空荷载作用下,黏粒质量分数越大,初期排水速率增长越快,并且随着土体不均匀系数的提高,淤堵层变得易于形成且致密,排水速率衰减越快;粉粒质量分数越大,土体孔隙率变化越均匀,尤其当粉粒质量分数大于黏粒质量分数时,真空预压加固效果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3.
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段高含沙支流对干流的淤堵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平  胡恬  郭秀吉  张原锋 《中国沙漠》2017,37(6):1240-1249
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段支流——十大孔兑的高含沙洪水多次淤堵黄河干流,造成灾害。基于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和模型试验手段对孔兑高含沙洪水特点、淤堵干流过程和交汇区沙坝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孔兑洪水具有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洪峰流量大、含沙量高、输沙量大等特点;孔兑洪水形成沙坝、淤堵黄河的过程可分为形成、相对稳定和冲刷3个阶段,支流洪水量级较大,形成的沙坝规模较大,沙坝冲刷历时也较长;孔兑高含沙水流入黄交汇区水流结构分区包括壅水区、回流区、高流速带、剪切层等组成要素,沙坝淤积形态模式包括壅水区、回流区、回流区下游淤积体和交汇区输水输沙窄槽;基于沙坝淤堵判别方法以及实测和试验数据提出了孔兑入黄交汇区沙坝判别条件。  相似文献   
94.
高速屏蔽层下广角地震波场分析及成像方法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速玄武岩屏蔽区进行勘探存在一定困难,本文以我国南 方典型靶区为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广角地震信号存在的条件以 及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利用正演理论模型分析了广角地震信号的运动学特征以及噪 声对广角反射的影响. 利用物理模型对广角地震的动力学特征、波场特征及动校拉伸现象进 行了分析. 在上述基础上,对广角地震数据作了精细处理,完成了玄武岩下的地震成像.  相似文献   
95.
刘传正  梁宽  王秀英 《地质论评》2024,70(3):960-974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最大地面加速度达到1.0 g。距震中20 km的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大沙沟上游台地出现约15×104 m2液化陷落,活动水土体积约60×104m3,约45×104m3侧流进入沟道,自北向南顺沟冲击形成灾害链,在草滩—金田村堆积约30×104 m3,造成20人遇难。笔者等采用现场调查访问、卫星遥感和无人机图像解译、含水量测定、分析描述和量化计算等方法,对泥土流灾害链的形成因素、动力学机理和运动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大沙沟泥土流灾害链分布长度约3. 1 km,可以划分为土体液化流失区、泥土流壅堵回淤区、路基堵溃冲击区、泥土堆积压埋区和泥水漫流区五部分,从上游到下游依次造成耕地损毁、电塔倒塌、灌渠破坏、摧毁村路、埋压乡道、压埋人员房屋和淤埋黄河引水灌渠等。泥土流具有过渡性三元分层结构,包括底部的冰水层、中间泥流层和上部的湿土层。液化土体从启动进入沟道到金田村被埋压的运动时间不足10 min,泥土流启动到美一村路基堵溃的时间约为4. 38 min,到达到草滩村牌坊的时间约为6. 15 min,在随后的3. 50 min内酿成了草滩—金田村灾难。泥土流灾害链的形成是地质、水源、动力、地形和承灾体等诸多因素遭遇叠加的结果,包括厚层粉砂土、高位地下水、强烈的地震动、平缓地形倾向沟谷出口、路基阻挡蓄能溃决和沿途遭遇多处承灾体等要素。泥土流在平缓沟道实现远程运动的动力学效应包括启动区土体液化、入沟“闸门”束流、跨沟路基堵溃、沟道冰水润滑、水土“列车”接续入村堆积和灾民地震应激惊恐等多种效应的接续传递、叠加耦合。农村社区建于大沙沟冲积滩地上,无形中增大了成灾风险和自主防范的难度。笔者等提出的防范对策包括开展防灾减灾培训、农田灌溉改为渗灌滴灌、民居选址建设避开河沟洪泛冲积滩地、疏浚河道拓宽过流断面和上游开展水土保持等。  相似文献   
96.
97.
蔡袁强  周岳富  王鹏  史吏  王军 《岩土力学》2020,41(11):3705-3713
疏浚淤泥含水率高、强度极低,真空梯度作用下排水板周围会快速形成致密“土柱”,导致排水固结能力迅速下降,即出现淤堵现象。由疏浚淤泥真空固结室内模型试验获得了出水量变化情况和土体含水率、渗透系数的时空分布情况,确定了排水体周围淤堵区的形成时间与范围,提出了考虑时间效应与淤堵效应的真空度传递模式,同时考虑疏浚淤泥土体压缩和渗透的非线性,建立了考虑淤堵效应的固结分析模型,获得了相应的解析解,通过与已有数据和现场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解答的有效性。利用该解析解,分析了真空度传递模式、淤堵系数λ和淤堵比c对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淤堵效应明显减缓了沉降速率,也严重降低了疏浚淤泥的最终沉降量。  相似文献   
98.
基于煤矿井下陷落柱、小断层等地质异常体精确探查对漏失地层近水平孔取心钻进的迫切需要,采用双壁水力反循环连续取心技术进行井下地质异常体探查,分析其技术原理及特点,研制配套的ø89/42 mm双壁取心钻杆和反循环取心钻头,并在某地面矿山进行功能性试验,共施工完成3个近水平取心钻孔,单孔最高取心率为83.6%,最大回次进尺69 m,平均钻进效率为3.61~6.26 m/h。针对漏失地层冲洗液漏失严重的问题,提出双壁取心钻具的结构改进优化方案,采用改进后的取心钻具岩心上返通道返水流量和流速大幅提升,最后指出该套反循环取心施工中出现的钻孔环空排渣及岩心卡堵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采用正反循环排渣法解决钻孔环空排渣问题和采用中心通道打水解卡方法解决岩心卡堵问题。试验表明:该套双壁取心钻具满足煤矿井下地质异常体探查的施工需要,为煤矿井下地质异常体探查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9.
100.
阻抗差异较大的地层在地震剖面上呈现为强振幅同相轴,会掩盖附近储层有效信息,需要做去除强屏蔽的目标处理。针对常规匹配追踪方法在构造复杂地区匹配精度和空间连续性不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权值的多道匹配追踪去强屏蔽方法。首先利用层位构造信息对强反射层进行局部拉平处理,减弱地层空间构造对提取强反射层的影响,然后引入相邻地震道与中心道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多道平均的权值,以提高匹配结果的稳定性和横向连续性。同时使用解释得到的层位时间作为子波初始时间,有效提高运算效率。模型试算和实际地震资料应用分析表明,改进方法能有效剥离强反射并突出有效储层信息,剥离后的井震吻合度得到明显提升,相较于常规匹配追踪算法匹配精度更高,同时具有更好的空间连续性与强反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