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9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通过人机交互判读提取广西大化县1988-2006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并分析该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力。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对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重新赋值,估算近18年来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园地、城乡建设用地、裸岩砾石地持续增加,水田、中覆盖荒草地持续减少,旱地、水域先增后减,有林地、灌木林地、低覆盖荒草地先减后增,土地利用变化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脆弱生态环境与生存型经济双重驱动、库区建设、移民安置、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及国家政策是导致区域人地关系变化的主要动因。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产生了显著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经历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调控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加大对国家生态政策实施力度,合理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发展,是喀斯特库区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探讨喀斯特地貌单元中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区县,寻找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是促进红水河梯级电站喀斯特库区生态服务价值良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
黄陵背斜、秭归向斜是三峡地区构造地质研究热点之一,前人将其划归于秦岭造山带的组成部分,认为是东西向构造后期改造的结果;分布于此区的仙女山断裂是否穿越长江也是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澄清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沉积学、构造地质学角度,在大量野外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看法:黄陵背斜、秭归向斜、当阳向斜、仙女山断裂同属统一的构造体系,其形成和演化与中国东西部构造格局的变迁一致,黄陵背斜具有断层相关褶皱的特点,秭归向斜具有前陆挠曲型盆地构造属性;仙女山断裂形成之初具有传递断层的属性,后期又经历了引张、挤压演化过程,不存在跨越长江向北延伸的问题;受秭归向斜沉降幅度以及东西向构造与南北向构造复合影响,在研究区形成3个滑坡聚集区,分别为贾家店滑坡聚集区、八字门向家店滑坡聚集区、兴山县城附近滑坡聚集区.  相似文献   
93.
孙琼 《中国地名》2012,(7):60-60
湖北省十堰市白马山景区位于城区西20公里,张湾区白马村境内。白马山融雄、奇、险、秀、幽为一体,同时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景区入口与十天高速公路、316闲道相连.交通便捷,素有十堰“后花园”之美誉。自黄龙水库大坝乘船约30分钟,渐入山谷深处。下船沿溪上行,但见两岸山峰雄伟,树郁林葱.脚下深潭清澈见底,水可照人。  相似文献   
94.
小湾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环境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文献[1]的基础上,通过对小湾库区岩石介质、地质构造、构造应力场、库区及周围地震活动特点的分析,认为小湾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存在发生岩溶型、裂隙型、构造型等三种成因类型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条件,而沿通过库区的澜沧江断裂带及其次级断层,和无量山断裂带发生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是小湾库区水库地震活动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95.
以澜沧江上游苗尾水电站某倾倒变形岸坡为例,对研究区工程地质概况、库区岸坡结构特征以及水库蓄水影响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库区边坡的稳定性在水库蓄水和运营过程中受到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借助UDEC离散元软件对该倾倒变形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认为在水库蓄水后,岩体强度明显降低,破坏模式由滑动破坏变为崩塌破坏,但边坡应力场变化不大。最后以二维极限平衡计算的边坡稳定性结果作参考,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6.
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可分为地形地质环境因素、动力环境因素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因素等三大类10余种因素,而不同成因类型斜坡,其空间分布、地表形态特征、松散堆积层岩性、结构以及与下伏基岩的接触界面等因素各具特征。本文在对不同成因类型斜坡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稳定性的宏观定性的地质判据,并研究了抗剪强度参数的确定方法和稳定性的定量评价方法。最后还给出了几种易失稳平缓斜坡类  相似文献   
97.
冕宁大桥水库蓄水前天然地震活动背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牟雅元 《四川地震》2001,1(1):20-26
为了解水库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和历史地震活动水平,加强对水库蓄水前期地震活动的监测,为分析预测蓄水后可能的水库诱发地震提供背景依据。1995年1月建成投测的冕宁大桥水库地震遥测台网,在水库蓄水前已连续运行了4.5年,积累了宝贵的资料。本文结合使用西昌地震遥测台网对该区域前期的地震记录,给出了库区蓄水前天然地震活动的背景特征。可将它们作为研究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的参考背景。  相似文献   
98.
99.
用GPS技术研究三峡工程万州库区滑坡的稳定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三峡水库2003年建成蓄水后,库区水位将有大幅度的升高,可能引起多处滑坡等地质灾害。文章在概述了GPS相对定位技术的理论,应用现状和进展的基础上,讨论了在库区运用GPS相对定位技术开展滑坡稳定性监测与研究的有关问题。基于在重庆市万州库区建立GPS滑坡监测网的观测实践,总结了提高观测精度的几点措施,论述了GPS技术在滑坡稳定性研究中的有效性。最后,以吴家湾实验小学变形体为例,详细介绍了这一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初步分析了近两年所获得的GPS观测成果。  相似文献   
100.
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迁建区地质灾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殷跃平 《地质通报》2002,21(12):876-880
三峡工程移民总人口达120万人,移民迁建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容量极为有限,人地关系紧张,移民安置难度大。本文将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区地质工作归结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质工作的阶段性、地质认识的局限性、地质问题的长期性4个方面,并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临测预警工程的建设内容和运行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将按照“中央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方针,在群测群防体系和专业技术体系相结合的基础上,以国家、省市和县区3级地质环境监测站为依托,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群测群防手段,对库区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批分级监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将分4个阶段实施。最后,就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