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7篇
  免费   1277篇
  国内免费   2078篇
测绘学   688篇
大气科学   342篇
地球物理   797篇
地质学   5856篇
海洋学   1361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621篇
自然地理   711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268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445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331篇
  2002年   293篇
  2001年   320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80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46年   2篇
  1933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992.
陆徐荣  杨磊  陆华 《江苏地质》2014,38(2):293-297
从淮河江苏段与地下水含水层关系出发,认为淮河河床切割了地下水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的水动力特征表明地下水接受了淮河水的补给。从水质研究的角度印证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将淮河水与潜水、微承压、承压水之间进行聚类分析,印证了微承压、承压水与淮河水同源。  相似文献   
993.
以淮南潘二矿区、山西河池矿区和河南焦作矿区水样作为突水水源数据,采用距离判别分析理论,对突水水源进行判别分析。选用六大常规离子作为判别因子,分别建立矿井突水水源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经回判检验表明,潘二水样和焦作水样的距离判别模型回判准确率超过90%,而河池矿区水样距离判别模型的回判准确率仅50%。为此,增加总硬度、碱度、PH值和矿化度作为判别因子,重新建立河池矿区水样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回判准确率提高至90%,证明适当增加特征判别因子对改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的判别准确率有利。最后对三个矿区的未知样本进行了距离判别分析,并与Bayes逐步判别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判别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距离判别法稳定性较好,判别准确率与Bayes逐步判别基本相同,比模糊综合评判要好。因此,在判别因子选择合适的情况下,距离判别法是目前矿井突水水源判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4.
郝文霞 《地下水》2014,(4):35-37
张家口市坝下地区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水文地质情况较复杂,区内碳酸盐岩地层分布较广,地下裂隙岩溶水资源较丰富。根据相关水文地质资料,分析总结了可溶岩地层的厚度、岩性及岩性组合、分布面积、地质构造及地形条件等因素对岩溶水富集规律的影响和控制,阐明了区内岩溶水的供水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探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水文、气候对徐州地区岩溶水富集规律的影响,指出碳酸盐岩是岩溶、裂隙产生的岩性基础,地质构造控制着岩溶、裂隙发育,地貌、水文气候是岩溶水富集的储存、补给条件。对徐州地区岩溶地下水赋存规律研究,达到确定岩溶水富水地段位置的目的,对其他地区岩溶区找水有着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罗平生物群     
《云南地质》2014,(1):F0002-F0002
<正>罗平生物群是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中生代海生化石库之一,代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后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罗平生物群是海生动物、陆生植物以及少量陆生动物的混合群落。其中,节肢动物占主宰地位,以甲  相似文献   
997.
大水金矿床金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大水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成果,对金在成矿过程中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金矿床在主成矿作用过程中金主要以AuC12-、Au(HS)2-、AuH3SiO40形式迁移,少量以硫络合物、硫氢络合物、胶体溶液、砷络合物(配合物)及地幔流体等形式迁移。推断水—岩反应(尤其是硅化和硫化作用)和以深部流体为主与古大气水的均一化流体的混合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的降温减压作用是金沉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98.
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山西省人民政府近日出台《山西省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市分解下达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重要依据,排名前3位的市将会被奖励一定数量的用地计划指标。  相似文献   
999.
东峰煤矿主要水害隐患来源于上部煤层及同层采空区积水、井田周边小煤矿积水、大气降水。本文在总结该矿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害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地表水、构造、导水裂隙、含水层、采空区对该矿井的充水影响,确定了矿井主要水患。  相似文献   
1000.
矿坑(井)涌(突)水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事件频繁发生,并因矿坑巨量涌水淹没矿井而抽排水造成开矿成本增高。因此,进行水文地质研究,降低矿坑(井)涌(突)水给矿井建设和生产带来的危害,实现矿山安全生产,对于矿业工作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