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5篇
  免费   710篇
  国内免费   738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210篇
地球物理   354篇
地质学   2860篇
海洋学   22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21篇
自然地理   47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6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地学前缘》2016,(5):127-134
近年来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新近系地层发现了较多的天然气,但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与天然气资源量相差甚远;这就需要把资源量转化为储量,需要加强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及富集规律等基础地质研究,其中又以天然气成藏期次研究最为重要。因此,文中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新近系地层为重点研究对象,采集了柴西地区大量的包裹体样品并测试了其均一温度,收集和分析了研究区不同构造带的22个包裹体样品均一温度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盆地模拟、圈闭演化对工区天然气成藏期次进行了研究,为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新近系烃源岩的主力生烃期为N12末—N22时期和N32末—Q时期;圈闭形成发育期贯穿整个古近系和新近系,天然气成藏期晚于圈闭形成期,结合生烃史认为其成藏期在N1末时期以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地温史和埋藏史曲线也证实研究区至少存在两期油气充注,即N1末—N12初和N22末—N32初。总之,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新近系天然气具有多期生烃、晚期成藏的特点;其主要成藏期为N1末—N12初期和N22末—N32初期,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和阶段性。最后提出建议,即围绕中浅层N1末—N12初期和N22末—N32初期气藏进行勘探部署,为研究区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打开一个新场面。  相似文献   
972.
塔里木盆地西部的新生代断裂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以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巴楚隆起为核心,包括其南侧的麦盖提斜坡和北侧的北部坳陷(阿瓦提凹陷)。这里新生代断裂异常发育。以鸟山-古董山地区为重点,通过精细的地震剖面解释,在塔里木盆地西部识别出5期新生代断裂活动,分别发生于:白垩纪末-古近纪初(ca.65Ma)、中新世末-上新世初(ca.5Ma)、上新世末-更新世中期(ca.3~1.5Ma)、更新世中-晚期(ca.1~0.1Ma)和全新世(ca.0.01Ma)。中寒武统和古近系膏盐层构成了研究区的2个主滑脱面。ca.65Ma的冲断受控于基墨里中间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ca.5Ma、ca.3~1.5Ma、ca.1~0.1Ma和ca.0.01Ma的断裂活动(包括滑脱断层、冲断层、走滑断层和正断层)均受控于印度-亚洲碰撞的远程效应。晚新生代(中新世以来)的断裂活动以脉动式冲断为特征,两次相邻脉动式冲断之间为时间不等的短暂的构造间歇期;间歇期构造平静,甚至可以形成正断层。  相似文献   
973.
谭先锋  王佳  雷丽丹  况昊  高红灿  王伟庆 《地球科学》2016,41(11):1893-1908
古近纪早期,地球上发生了古新世-始新世极热气候(PETM)事件,严重影响全球碳循环过程和海陆生态环境系统.依据普通薄片、元素分析、碳同位素、TOC等实验结果.研究了渤海湾盆地济阳断陷湖盆古新世-始新世时期的湖泊环境时空波动变化及其对PETM事件的响应,发现济阳断陷湖盆早期经历了多旋回的演化过程,湖盆中碎屑物质和化学物质的分异作用同时发生,陆地风化作用和化学沉积物质分异指示了极热气候的变化过程;该时期湖水为逐渐咸化的盐湖环境,具有空间的分带性和时间的阶段演化性,湖水咸化是热气候事件发生的直接响应;湖泊的时空波动演化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时期的极热气候(PETM)事件,该事件早期湖泊尚未完全咸化,浮游生物比较繁盛,早期浮游植物对12CO2的吸收,会导致短暂的湖泊古生产力较高,但是随着湖盆逐渐咸化,生物的活动存活较难,主要以旱生植物为主,古生产力降到最低.由于过量的12C吸收沉淀,造成湖泊沉积记录中的δ13C明显负偏,最大可达5×10-3.由此证实全球PETM事件影响了古新世-始新世之交济阳断陷湖盆的时空演化和物质分异过程.   相似文献   
974.
柴达木盆地目前所发现的油气都围绕着侏罗系、古近—新近系及第四系富烃洼陷区分布。近年来,围绕"富烃洼陷"油气勘探,发现了昆北和英东两个"亿吨级"油田、阿尔金山前东段"千亿方"天然气及扎哈泉"亿吨级"致密油勘探区,勘探成效显著。随着柴达木盆地建设千万吨高原油气田及新区、新领域勘探的迫切需求,借助于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利用硼元素及黏土矿物资料,引用科奇公式开展古水体盐度恢复,明确柴达木盆地新生界为咸化湖盆沉积。从柴达木盆地新生界咸化特征及与已知富烃洼陷进行类比,结合一里坪坳陷周缘有机地球化学测试资料,提出一里坪坳陷为潜在的生烃洼陷,可能为新的富烃洼陷,围绕该洼陷进行油气勘探将是一个新的接替领域,对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75.
钾盐一直被列为我国重点找矿矿种,成盐盆地油气钻探完好地保存了大量的深部盐岩岩屑,对其进行研究是了解深部盐岩含钾性的重要途径,既经济又快捷.盐岩岩屑研究需要进行观察-描述-采集-实验-测试一套工作手段,通过对库车坳陷羊塔4井盐岩岩屑的复查、系统采样和多种测试手段分析,首次在塔里木盆地发现钾石盐,并推断库车拗陷羊塔4井深部存在古代钾盐矿层.证明油气钻探岩屑的复查在成盐盆地深部找钾非常重要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76.
为了预测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段古近系异常低压背景下致密砂岩的类型与分布规律,讨论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致密储集层物性的综合影响,应用异常低压力背景下的成岩数值模拟模型,预测了沙三段的成岩阶段,结合沉积相的研究成果,预测了异常低压背景下沙三中亚段的各种致密储集层类型在平面上的分布。结果表明,常规储集层(孔隙度φ≥10%)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埋藏较浅的欢曙斜坡带;低致密储集层(6.0%≤φ10%)和高致密储集层(2.0%≤φ6.0%)主要分布在埋藏较深的凹陷区。  相似文献   
977.
东北西部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变化及优化布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利用2003~2013年东北西部各县市粮食生产统计数据,运用聚类分析、粮食贡献度和PSR模型方法,分析东北西部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国家“镰刀弯”地区规划提出的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目标,对各县市具体调减值进行核算,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从2003年以来,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明显向玉米、水稻两种作物集中,而相对低产的大豆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粮食生产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多数地区被以玉米为主的类型区取代。2003~2013年东北西部粮食增产主要归因于种植面积扩大,其次是粮食单产提高,受粮食作物结构影响较小。东北西部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值均小于0.6,处于不安全级至临界安全级阈值范围内,其中不安全级和较不安全级所占比重为97.01%,集中呈片状分布,亟待调整区域种植结构以提高耕地生态安全。东北西部玉米播种面积调减总目标为145.20万hm2,其中农牧交错带调减113.23万hm2,冷凉区调减31.97万hm2,调减地区主要集中在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吉林西部和辽宁西部地区的部分县市等玉米为主的类型区。东北西部各县市在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耕地生态安全、农民的生计替代和利益补偿等问题,做到科学、合理、有序地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978.
基于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的中国冰川高度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基于第二次中国冰川编目数据,计算和分析中国西部各个山脉冰川面积随高度分布特征、冰川平衡线高度场的分布规律和积累区比率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 各个山脉冰川面积随高度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冰川最大面积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比与冰川分布高度差的比值可以作为描述冰川面积随高度分布的形状参数;② 平衡线高度的分布特征受气候和地形影响,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由东向西逐渐升高;西北和南部高大山脉边缘比较密集,青藏高原内部比较稀疏。③ 冰川积累区比率的分布特征与水汽、地形和物理冰川属性有关。各大山脉外侧和海洋型冰川区积累区比率较小(<0.5),山脉内侧及高原内陆地区和极大陆型冰川区的积累区比率较大(>0.7)。  相似文献   
979.
彭琪瑞 《地质论评》1941,6(Z2):303-304
妈姑位于贵州西部威宁县之东北,相距八十里,有川滇公路通过,铁矿在妈姑之东北约四十里,交通尚便。  相似文献   
980.
Introduction Hailing Bay located in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marine aquaculture base and a famous scenic spot. Moyang River which flows across Yangjiang is the major runoff and polluted source in the sea area of Hailing Bay. Hailing Bank ( approximately 5 000 m ) which was built to connect Hailing Island and the continent in 1964 has blocked the natural circulation of suspended sand and pollutants in seawater. Water flux through the Yangjiang harbor extensively decrease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