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70篇
  免费   3884篇
  国内免费   4133篇
测绘学   3364篇
大气科学   2761篇
地球物理   4281篇
地质学   11607篇
海洋学   2073篇
天文学   244篇
综合类   1375篇
自然地理   1082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614篇
  2022年   638篇
  2021年   779篇
  2020年   577篇
  2019年   884篇
  2018年   639篇
  2017年   636篇
  2016年   666篇
  2015年   807篇
  2014年   1142篇
  2013年   1002篇
  2012年   1111篇
  2011年   1077篇
  2010年   979篇
  2009年   980篇
  2008年   1004篇
  2007年   933篇
  2006年   909篇
  2005年   769篇
  2004年   820篇
  2003年   866篇
  2002年   822篇
  2001年   847篇
  2000年   593篇
  1999年   575篇
  1998年   650篇
  1997年   698篇
  1996年   669篇
  1995年   619篇
  1994年   531篇
  1993年   495篇
  1992年   450篇
  1991年   476篇
  1990年   499篇
  1989年   445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6篇
  1975年   9篇
  1959年   8篇
  1954年   11篇
  193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利用三维有限元模拟两层地球模型(包括弹性层和粘弹性层)介质的横向不均匀和断层错动的复杂性对震后地表位移场的影响,其数值结果包括弹性解和粘弹性解。结果表明,震后位移场的分布特征不仅与粘弹性层的流变特性有关,还与弹性层介质的剪切模量以及断层的同震错动有关。  相似文献   
53.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采用了当今高精度GPS、INSAR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并与精密水准测量,精密重力测量,精密激光测距和峒体连续形变监测等技术相结合,构成一个空间上点、线、面结合,时间上长、中、短兼顾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形变监测网络。该网络既可获取三峡库区特别是库首区区域形变场和区域应变场的动态变化,监测库区主要断层活动,为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及研究服务,又可用于气象、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等,该监测网络于1997年底开始建设,2001年6月建成,到目前为止,已获得大量宝贵的观测资料,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4.
55.
56.
侯书恩  常诚 《地质实验室》1996,12(3):135-138
将原子吸收光谱法应用于电镀注保高含量组分分析。以空气-乙炔火焰次灵敏线测定镍,钴,锰,N2-O乙烯高温火焰测定硼,空气-乙炔火焰发射法测定钠,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加标回收率96%-106%。已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57.
58.
本文讨论了节点偶对分析的三维扩展。节点偶对分析是针对摩擦滑动节理单元的约束边界进行的序列矢量判定。在三维节理单元的分析中,几何约束和相应的力学判据极为复杂,采用节点偶对等效结合力方法才能迎刃而解。文中对三维转向节理模型的分析得到合理的结果,它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成功地应用于节理岩体的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59.
关于南黄海地震区(带)的厘定及其有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对南黄海的地震活动特征分析研究,认为该区的地震活动水平远高于扬州-铜陵地震带,应作为一独立的地震区(带)存在,以利于对该海域的地震研究和监测;并对其地震活动有关的若干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60.
东南沿海地区地温场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四个方面讨论了东南沿海地区地温场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1.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其中着重讨论了岩浆岩的分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2.测温资料的分析和处理;3.地温分布的主要特征;4.控制地温场的主要因素。本文除对深部地壳结构及区域地质构造等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外,还就岩浆岩中特别是燕山期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及其蜕变产生热对地温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从而认为东南沿海地区的地温场形成模式主要有传导型的地温场和传导附加以对流型的地温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