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6篇
  免费   2305篇
  国内免费   1959篇
测绘学   2693篇
大气科学   2147篇
地球物理   4405篇
地质学   5320篇
海洋学   1093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977篇
自然地理   697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432篇
  2022年   434篇
  2021年   597篇
  2020年   451篇
  2019年   591篇
  2018年   400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438篇
  2015年   537篇
  2014年   833篇
  2013年   691篇
  2012年   752篇
  2011年   755篇
  2010年   676篇
  2009年   728篇
  2008年   661篇
  2007年   666篇
  2006年   572篇
  2005年   568篇
  2004年   532篇
  2003年   447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489篇
  2000年   528篇
  1999年   446篇
  1998年   464篇
  1997年   344篇
  1996年   373篇
  1995年   314篇
  1994年   306篇
  1993年   269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237篇
  1990年   206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91.
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82,自引:11,他引:82  
刘永强  丁一汇 《大气科学》1995,19(2):200-208
对近40年来ENSO当年和次年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异常进行了合成分析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ENSO当年我国以少雨、低温为主,次年则相反。降水和温度异常季节变化也基本呈相反趋势。长江中下游地区显著降水异常并不发生在夏季,而在ENSO当年春、秋季和次年春季;东北地区最显著的低温也不在夏季,而在ENSO当年秋季至次年春季。根据本文结果对目前ENSO影响研究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采用OSU-AGCM大气环流模式,对青藏高原下垫面热力异常与夏季江淮流域暴雨形成的关系进行了数值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下垫面热力状况的异常对东亚环流形势及云量分布异常的影响是形成1991年夏季江淮流域持续性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青藏高原异常热力强迫还可以引起大范围云量的异常分布和云量异常区类似于二维Rossby波列没大圆路径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3.
杨芳林  袁重光 《大气科学》1995,19(5):535-544
本文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设计的两层大气环流模式(IAP-AGCM)研究了夏季赤道东太平洋地区负的海温异常对全球大气及赤道太平洋地区和东亚局地短期气候变化的影响,着重分析了海温异常(SSTA)所造成的降水、高度场、风场以及赤道太平洋地区海表感热和潜热输送等一些物理场的异常,并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影响全球及赤道太平洋和东亚局地短期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4.
世界植被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世界植被监测本多,嘉明等1前言自从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给全球环境带来负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负担急剧加大。先进诸国从1960年代后半期,就把环境问题列入其研究对象进行广泛的讨论。在这种形势下,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相似文献   
995.
1994年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兴芳 《气象》1995,21(12):3-7
对1994年副高的异常气候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4年副高强度异常强,季节性北跳早,盛夏位置稳定北,副高的这些特点除了气候背景的影响外,主要与海气相互作用有关。同也,也讨论了副高异常对海温距平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Guha  J 周永章 《地球化学》1995,24(1):69-75
微量元素在矿源岩中迁移遵循严格的级序路径,并且存在两种迁移倾向。迁移的结果图象是一分维结构,两种共轭地球化学异常出现的有利环境是温度高度反差地区和大断裂系及其其附近。  相似文献   
997.
利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分析技术,对采自华北东部鲁南和苏北18个矿区的太原组和山西组煤中镜质组的超微结构和组分进行了分析,确认太原组镜质组中含有较丰富的超激类脂体,且超微类脂体主要来自菌藻类。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中超微类脂体在数量上存在明显差异,证实镜质组中超微类脂体数量与其化学工艺性质紧密相关。从超微组分层次的角度解释了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性质差异性的原因,并分析讨论了镜质体类型、太原组煤性质异常性的原因,提出成煤过程中明显的菌藻类低等生物贡献是太原组煤性质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999.
东昆仑是我省找矿重点地区之一,通过1:50万区域地球化学扫面,初步查明了各元素的分布特征,分散、富集规律,明确了找矿方向、目标矿种和重点找矿区段,为解决区内某些基础地质问题提供了地球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阴山山链隆起机制及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阴山隆起为异常地幔发育区,软流层上凸、岩石圈变薄、幔汁上侵、地幔底辟,垂直运动激烈;阴山隆起又处在南北两大板块夹击挤压构造带上,水平运动强烈。所以,阴山隆起是中新生代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阴山山链的隆起,在其南缘形成了呼包、临河等地堑式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