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3篇
  免费   2860篇
  国内免费   3315篇
测绘学   1306篇
大气科学   728篇
地球物理   970篇
地质学   12198篇
海洋学   1000篇
天文学   121篇
综合类   1352篇
自然地理   1243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588篇
  2022年   663篇
  2021年   908篇
  2020年   622篇
  2019年   781篇
  2018年   555篇
  2017年   568篇
  2016年   547篇
  2015年   717篇
  2014年   1108篇
  2013年   936篇
  2012年   1063篇
  2011年   1077篇
  2010年   846篇
  2009年   851篇
  2008年   761篇
  2007年   743篇
  2006年   660篇
  2005年   708篇
  2004年   554篇
  2003年   410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215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203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59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范炳恒  张进 《地层学杂志》1993,17(2):145-147,T001
<正> 辽南复州湾地区本溪组出露较好,以往在上部即三棱山灰岩及以上层位研究较详,而下部研究甚少,未见古生物方面的报道,其地质时代总是同上部一起看作相当莫斯科期,有人曾怀疑该段地层有属早石炭世的可能(辽宁区域地质志,1989)。本文对复州湾区本溪组下部地层测制了两条剖面,三棱山剖面在以往资料中常见涉及,此处不再赘述,而位于三棱山西北约400m、丁屯村东的水泥厂附近(新开大路两侧),下部层位发育、出露甚好(图1),自上而下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962.
论陡坡寺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惠麟  蒋志文 《地层学杂志》1993,17(4):266-271,T001
<正> 一、历史回顾 陡坡寺组为卢衍豪、王鸿桢命名,1941年正式发表(见谢家荣,1941)。虽然陡坡寺组从创名到现在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是对它的时代归属及命名地点则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卢、王二人建立该组时,由上至下分为3层,总厚147m,置于中寒武统(?)。  相似文献   
963.
Ⅰ. INTRODUCTION. "One of the striking features in the Tsinan plain is a group ofisolated hillocks standing up boldly from it. Though mainly overgrown withvegetation, they are distinguishable by ther shape and dark colour from thelight-grey tabular limestone islands which for the last outposts pushedforward by the mountains lying to the south."  相似文献   
964.
广西大队十五分队经过数天工作,取样组进行分析总结,逐步改进,使开始淘一般砂要一点钟以上提高到只需五至九分钟,并在取样的其他环节上亦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首先要心中有数,了解河流的分布情况,包括主流与支流的分部情况,那些地方应该取样并且可以取样,那些地方不能取样也不应该取样等。这种可以避免沿河乱跑,大大的节省了时间。  相似文献   
965.
频率在3~30 kHz的甚低频(VLF,Very Low Frequency)波具有较小的传播损耗和较高的趋肤深度,可以在地球-低电离层波导中实现长距离传输,广泛应用于航海导航、对潜通信等领域,且在电离层遥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武汉大学自主研发的VLF接收机在武汉接收的NWC(North West Cape)台站信号,本文通过分析2018年4月23日—2020年7月22日的观测数据研究了日出期间NWC信号的幅度响应及其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NWC信号日出期间的幅度响应主要包括两种极小值结构:2个幅度极小值(SR1、SR2)的Type I结构和3个幅度极小值(SR1、SR2、SR3)的Type II结构.在以SR1出现时间为时间零点进行时序叠加分析后发现,Type I结构比Type II具有更强的规律性和稳定性.在Type I结构下,SR2出现时间的波动范围、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43~65 min、54.2 min、4.4 min,而在Type II结构下,SR2和SR3出现时间的波动范围分别为48~93 min、80~120 min,平均值分别为64.7 min、96.4 min,标准差分别为10.2 min、11.7 min.在27个月的观测期内,3—7月份Type I结构的出现概率100%,未出现Type II结构,而在1—2月和8—12月Type I结构出现的概率明显下降,最低降至1月份的20.7%,而Type II在1月、2月、11月的出现概率均高于70%.按春秋分交替变化(周期1和周期2)的统计结果,在周期1内Type I和Type II结构出现的概率分别为91.5%、8.5%,而在周期2内Type I结构出现的概率降至41.9%,Type II结构出现概率则升至58.1%,这表示观测期间内Type II结构主要出现在秋冬季,春夏季发生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966.
傅虹  王世芹 《地震》1999,19(2):204-208
1997年4-6月云南省地震局对滇西南重点监视区做了短临预报,但这期间未发生所预期的地震。而滇西南地区6级地震的背景和省内的前兆异常变化是明显的。为此,认为前兆异常是区域应力场增强的结果。异常与地震是相互伴生的兄弟关系,不是父子间因果关系,是造成地震虚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7.
云南保山金鸡剖面丁家寨组及其古水温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山金鸡剖面丁家寨组下部含砾层的双层结构特征与不同的地质作用有关:下部砾岩层为滨海相砾岩;上部角砾状灰岩由碎屑流产生。所产遗迹化石指示滨海相环境。根据保山地区丁家寨组的颗粒成分、胶结物及地球化学特征,对丁家寨组冷温水成因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968.
根据岩相序列、沉积、成岩作用特征,将吉林省大阳岔地区晚寒武世凤山期至早奥陶世冶里期层序地层分为6个三级层序,代表了6个三级海侵—海退旋回;与之相应,该时期碳酸盐岩δ13C值变化曲线出现5个低谷,其中凤山期至冶里早期泥晶灰岩δ13C值出现4次幅度较大的上升、下降飘移,而冶里中、晚期泥晶灰岩的δ13C值是在负值范围内波动。δ13C值低谷与层序界面和海退事件基本拟合。牙形类C.intermedius带下部海绿石质凝缩段是寒武纪末—奥陶纪初期最大海泛事件沉积,也是寒武纪与奥陶纪之交等时性的年代地层对比标志。  相似文献   
969.
湖南元古宙林家湾组和横路冲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单介绍了湖南元古宙论水铺群林家湾组正层型剖面和板溪群横路冲组正副层型剖面;对比了二组剖面的地层岩性和成岩时代及层位等特征;论证了沧水铺群林家湾组层位是合乎客观地质实际的;阐述了对湖南益阳沧水铺地区磨拉石一火山建造的划分对比讨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0.
丹东地区小岭组植物化石共9属12种。动物化石腹足类4属6种,叶肢介1属2种。均为首次发现。这些化石的发现为小岭组应属早白垩世而不属侏罗纪,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证据。同时,阐述了古地理环境和地层特征,并与邻区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