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349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文以四川盆地西北部钻井岩心及露头剖面样品的镜下岩石学特征为基础,以微区多参数实验分析数据为依据,对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进行了研究。认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类型主要为结晶型白云岩及残余颗粒型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孔、溶蚀孔洞以及裂缝。白云岩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到沉积微相、早期白云石化作用、晚期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以及构造作用等因素控制。其中浅滩沉积微相是储层形成的环境基础;早期白云石化作用是储层保存的重要条件;溶蚀作用及构造裂缝是储层改善的关键因素;而晚期白云石的生成则对储集空间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22.
台湾峡谷HD133和HD77柱状样的沉积构成和发育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南海东北部台湾峡谷内水深3 280 m的HD133和峡谷外水深3 378 m的HD77重力活塞柱状样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古生物和碳酸钙含量分析,利用AMS14C同位素测年和沉积速率初步认定是属于MIS3a以来的沉积。按沉积物粒度和碳酸钙含量可将两支柱状样划分为3套沉积层段:上部层段1和下部层段3均以粉砂质黏土为主,夹薄层粉砂,深水底栖有孔虫含量高,碳酸钙低于10%,代表受重力流作用较弱的正常深海沉积;中部层段2发育一套以中-细粒为主的厚砂层,含大量浅水底栖有孔虫,碳酸钙含量可高达60%,AMS14C测年出现倒置现象,表明主要为浅水重力流沉积。柱状样的沉积构成响应同期海平面变化,特别表现在深水砂层沉积的两大控制因素:在时间上,低海平面时期大量浅水和陆源碎屑物质直接输送到陆坡之下的深水区,形成富砂的层段2;在空间上,峡谷水道是重力流的物质输送通道,地形优势使得重力流携带物优先在水道中发生沉积,造成HD133柱的含砂量明显高于HD77柱状样。  相似文献   
123.
太行山东麓断裂带板内构造地貌反转与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可划分为东部地块、中部带和西部地块。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发生减薄破坏,其破坏中心位于东部地块,而西部地块与中部带基本保持完整,其过渡带就是太行山东侧。太行山地区近乎平行发育着两条重要的断裂:太行山大断裂和太行山山前断裂,统称为太行山东麓断裂带。通过研究发现,太行山山前断裂是继承早前寒武纪构造带形成的断裂,控制着太行山与东部地块前寒武纪基底的差异,古新世以来发生板内构造地貌的负反转,构成渤海湾盆地的西界断裂。太行山大断裂则在燕山期时为重要的逆冲断裂,对太行山的隆起起着重要作用;中新世以来,伴随着山西地堑系的形成,太行山大断裂发生构造负反转,控制着一系列山间地堑的发育。新生代以来,该区构造演化特征整体表现为向西构造迁移的特点,是区域走滑伸展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板内盆山关系。  相似文献   
124.
九仙汤侵入体位于江西九岭复式岩基内,前人认为属燕山期花岗岩。笔者在该区进行1:25万上高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利用T/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九仙汤英云闪长岩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九仙汤侵入体形成时代为(763±1)Ma,属新元古代花岗岩。  相似文献   
125.
辽王朝,中国历代王朝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兴衰史代表着公元十世纪至十二世纪王朝并存、朝代更替、文化交流、融合、借鉴、繁兴、发展的时代风貌和地域、民族特征。辽王朝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支劲旅,自王朝建立到王朝败亡,统治着东起鄂霍次克海的  相似文献   
126.
2009年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承担高层次科研项目上取得突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和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资助项目8项,其中面上项目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总计金额222万元.  相似文献   
127.
打开中国东北部的卫星遥感图,你可以看到在吉林省东南、长白山系龙岗山脉中段的通化市辉南县境内,点缀有7个或大或小的深蓝色水域,仿佛一颗颗蓝宝石镶嵌在绿色国土上,这就是发育在龙岗火山的玛珥湖,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它们为“龙湾”——火山爆发后,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的小而圆形的聚水盆地。带着对火山的敬畏和依偎在它身边的湖水的憧憬,我们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遗迹评价中心走进了这梦幻般的神秘世界。  相似文献   
128.
129.
真三轴试验中的端部摩擦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露  李小春 《岩土力学》2009,30(4):1159-1164
端部摩擦效应是三轴试验的常见问题之一。相对于常规三轴试验,由于在茂木式真三轴试验中方形试样4个端部需设置两对端部垫块,从而导致端部摩擦问题更加突出。运用FLAC3D,针对Mohr-Coulomb材料,即无中间主应力影响材料,模拟真三轴加载过程中端部摩擦对试样强度和变形行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端部摩擦也可以产生虚假中间主应力效应,即使对于无中间主应力效应材料,中间主应力也会导致最大破坏主应力的增加,且摩擦系数越大,这种趋势则越明显。分析了端部摩擦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指出了真三轴试验中减小端部摩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0.
根据服饰文化与环境相感应原理,即是在以湿热气候为主和地理区位、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的背景下,岭南汉民系服饰各有其独特的文化风格.文中通过对其服饰文化景观横向比较,析出其差异,即分布在江河丘陵地区的广府人服饰文化景观具有多元化特征;深处山区的客家人服饰文化景观特征单一;居住在沿海的福佬人服饰景观特征是精细、耐水.根据以上这些景观差异,划分出广府、客家、福佬三大民系服饰文化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