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349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热液活动,特别是高温流体释放,通常与轴部存在岩浆房(AMC)有关,然而这种关系尚未得到系统的验证。通过对6个区域性较长(长度在170—560km之间)的洋脊段进行连续的AMC以及热液羽流调查,就有可能定量比较热液活动的分布、强度与AMC范围、深度以及在部分站位岩浆熔融程度之间的关系。这六个区域性洋脊的扩张速率在55—145mm/a之间,共包含20个次级的洋脊段。在洋脊段尺度上(除去受到热点影响的加勒帕戈斯扩张中心),热液羽流的发生率随着AMC的发生率(AMCr,r^2=0.64)增加而线性增加。对所研究的6个区域性洋脊段而言,热液羽流的发生率随着AMC的深度减小而增加(AMCZ,r^2=0.66)。在次级洋脊段尺度上,热液羽流的发生率与AMCr(r^2=0.12)以及AMCz(r^2=0.25)相关性很差。最后在亚段尺度上,或者在局部尺度上(0.75km长的区间内),热液羽流的强度随着AMCz的变浅而增强(r^2=0.85)。羽流强度越强的区间也就越接近它们的海底来源,其中68±13%直接位于AMC之上。这种分布与现在已知的40个高温喷口场中至少有37个位于AMC之上的分布相似。现在的数据能够允许我们验证AMC与热液活动相互之间关系的假设。尽管现存的数据很少,不支持如下假设:熔融富集的岩浆透镜体优先发育强烈的、持续周期长的热液喷发。同时,在任何洋脊段也未能为如下提议找到证据:在段尺度上,热液冷却的增加可以在局部亚段上降低AMCz。在慢速洋脊,岩浆房存在的证据相当稀少,然而这些数据却与那些具有更快扩张速率洋脊的数据相一致。对所有扩张速率洋脊的观察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高温热液场均与岩浆或者推断的岩浆有关;而“热岩”或者非岩浆热源不足以引起高温热液喷发。  相似文献   
32.
根据对恒河盆地西部的多振型宽频带面波频散资料的分析推断,该区的地壳结构不具有大陆地盾的特征,相反,却非常象某些海洋高地。这一异常的海洋型地壳与恒河盆地东部地盾地壳的分界线可能在阿拉瓦利山脉(Aravalli Ridge)。该处地壳的地质特征具有异常高的电导率,其走向垂直于喜马拉雅山脉。目前广为接受的假定认为是构造均匀的印度大陆岩石圈向喜马拉雅山下俯冲。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此观点提出了置疑:在北部印度大陆内的地壳运动可能存在着差异。我们追溯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历史,这个因素恐怕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3.
一、问题的提出: 城镇地籍测量在我国正广泛开展,地籍图与普通地形图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要量算土地面积。目前,采用解析法和部分解析法测制基本地籍图相当普遍。用解析法计算面积的公式,适用于任意多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34.
目前,城镇大比例尺地籍图测量正在迅速地展开,国家土地管理局在“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明确提出:用部分解析法和图解勘丈法建立初始地籍后,都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用解析法进行更新”。因此,采用解析法进行城镇地籍调查是该图种发展的方向,由此种方法所获取的各种数据,其精度显然比由其他二种调查方法所获取的数据精度高,  相似文献   
35.
36.
张雄华 《地球科学》1995,20(1):43-46,T001
笔者用高倍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Kepingophyllidae壁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成因上将其划分为两类:泡沫板集聚型和隔壁始端集聚型,并对壁构造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
我国地震的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与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活动构造、大陆地壳形变与现代地壳运动、地震活动区与大震震源区的深部探测及动力学、大陆强震区的地壳介质结构与地震成因、构造的物理及数值模拟、大陆岩石圈动力学以及地球动力学模型研究七个方面扼要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开展的与地震有关的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和取得的一系列新认识以及研究动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微动态地球动力学,上地幔的非均匀性、深浅部构造关系及其动力学和地球动力学模型的理论研究三个应该优先发展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8.
倾斜基岩上的土-框架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倾斜基岩上的框架是山地、丘陵地区多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但以往对其抗震性能研究很少。本文利用二次开发后的ANSYS对倾斜基岩上的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上下部相互作用分析。在研究中发现,考虑土一结相互作用后,结构的高阶振型在地震反应中的参与程度提高;可能在结构的地震反应傅里叶谱中形成双峰;并使地震反应沿结构高度的分布不再沿直线变化,而呈锯齿状分布。由于倾斜基岩将降低土层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但基本不改变地基的卓越频率,因此倾斜基岩将会抑制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而倾斜基岩上结构的地震反应分布将比相应平坦基岩上结构的地震反应分布更接近直线形分布,但变化形状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9.
陈代光教授是我国一位著名历史地理学者.文章主要论述其在岭南广州、港澳、雷州等城市、南海海上丝绸之路交通、区域历史地理、广东历史地图集编纂、地名、中国历史地理教材建设、历史地理人才培养,以及历史地理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的学术成就和重要贡献,以作为对陈代光教授的一种纪念,同时唤起社会各界对这门又古又今、既要看书、又要走路的学科的关注.  相似文献   
40.
利用我国沙尘暴多发区 ,甘肃省祁连山东部民勤、武威等 4站建站以来近 5 0a的气象资料 ,详细分析了祁连山东部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成因 ,造成的危害情况及变化规律 ,指出土地沙漠化和大风是造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沙尘暴天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