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530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08篇
地质学   1277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6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研究了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及陕西地区地震的集发现象,分别建立了地震集发段的灰色预测模型,得出鄂尔多斯地块周缘Ms≥5.5级地震的下一集发段为1987年至1994年,陕西地区Ms≥4.0级地震的下一集发段为1990年至1995年。经内测检验,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3.
84.
鄂尔多斯地块周邻地震构造体系与强震活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地块位于中国大陆北部,其周邻地震活动十分频繁。本文依据该区历史地震活动及构造发育情况,结合部分试验结果,把鄂尔多斯地块周邻划分了四个应力集中区:一对以隆起为主的压应力集中区和一对以断陷为主的张应力集中区。隆起区为太原—北京区和海原—古浪区;断陷区为汾渭区和河套区。分析各区强震活动,发现以呼和浩特—宝鸡为界,西北和东南两大区中的M≥6级地震活动,存在着134—329年交替发生的现象。看来,下一个活动区以邢台地震为信号转移到太原—北京区和汾渭区中,其强震活动将要持续一百余年。目前汾渭区中的平静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85.
新疆古地磁研究及几个地质构造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塔里木、准噶尔、伊犁、昆仑山等地区古地磁研究获得了大量数据,结合磁性地层、古生物、沉积相等综合分析,对塔里木地块构造演化、新疆晚古生代构造分区划分、伊犁地块、天山板块等几个地质构造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6.
刘爱国  丁国瑜 《地震地质》1995,17(4):397-404
为了探讨用古地磁方法确定第四纪时期地壳块体相对运动状况,选择了分别处于陇西块体和鄂尔多斯块体内的兰州九州台和陕西洛川两个黄土剖面作为实验对象,在这两个黄土剖面的4个相同年代的层位采集定向大样,作黄土沉积剩余磁化矢量测量,并用虚磁极法拟合,初步结果表明,约110万a来陇西块体相对于鄂尔多斯块体作顺时针旋转,其转动量达9.0±4.7°。  相似文献   
87.
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别地块是扬子地块北缘中晚元古代古岛弧的一部分,加里东期,它作为扬子地块北部陆缘的水下隆起,与华北地块南缘的早古生代古岛弧碰撞拼合,古洋壳消失,完成了南北两大陆块的对接,开始进入漫长的陆内俯冲时期,大别造山带就是扬子地块,大别地块和华北地块在陆内俯冲作用下,依次叠覆的结果,印支期是大别山的主变形期和高压动力变质时期,燕山期是主要的造山期,基底剪切引起地壳重熔,导致大范围的热流变质作用。大别地块的降  相似文献   
88.
为了探讨用古地磁方法确定第四纪时期地壳块体相对运动状况,选择了分别处于陇西块体和鄂尔多斯块体内的兰州九州台和陕西洛川两个黄土剖面作为实验对象。在这两个黄土剖面的4个相同年代的层位采集定向大样,作黄土沉积剩余磁化矢量测量,并用虚磁极法拟合,初步结果表明,约110万a来陇西块体相对于鄂尔多斯块体作顺时针旋转,其转动量达9.0±4.7°  相似文献   
89.
扬子地块陡山沱期与梅树村期磷矿区域成矿规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扬子地块是我国重要的产磷区 ,陡山沱与梅树村两大成磷期磷块岩储量占全国磷矿储量的85 %。在多年来丰富的资料积累与研究基础上 ,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 ,归纳与提练出具有共性和普遍适用的海相磷块岩区域成矿规律 ,上升成为理性认识 ,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可作为成矿预测的准则。这些规律有 :含磷岩系规律、磷矿层规律、磷块岩自然类型规律、磷块岩结构类型规律、磷块岩矿物与化学成分规律、磷块岩序列规律、磷块岩成矿的构造古地理规律、陆缘坻含磷岩组规律、磷块岩富集规律等。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扬子地块的 2个三级成矿亚带和若干四级成矿区。  相似文献   
90.
西藏冈底斯地块中新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特征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冈底斯地块上的中新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是北部班公湖一怒江和南部雅鲁藏布两个特提斯演化及其后的陆内汇聚碰撞造山和后造山伸展等大地构造事件的完整记录。地块上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可划分为三个带,其中北部岩带岩浆岩形成于燕山期,其类型从早期的Ⅰ型到中期的过渡型再演化为晚期的S型,分别形成于板块俯冲-缝合-碰撞等构造条件下,是北部班公湖一怒江特提斯演化的集中反映。中部和南部岩浆岩带则集中体现了南部雅鲁藏布特提斯时空演化的完整经历,其中,南部岩带岩体以燕山晚期为主,喜山早期次之,成因及形成环境与特提斯洋壳向北俯7中作用密切相关(燕山晚期),同时俯冲结束后的同碰撞条件下的岩浆活动在该岩带内也有明显的反映(喜山早期);中部岩带岩体以喜山早期为主,燕山晚期次之,岩体大部分为同碰撞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它表征了随着洋壳板块向北俯冲程度的加深和强度的加剧,岩浆活动中心在不断向北迁移,并最终缝合碰撞的过程。因此,该岩带内岩浆岩主要形成于俯冲的晚阶段及缝合后的同碰撞条件下。喜山晚期的小斑岩体实际上广泛出露于整个冈底斯地块上,它反映的是该区在经历了碰撞造山后发生的陆内伸展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