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97篇
海洋学   58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的发震机制与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特征紧密相关,应用反射地震探测方法精细探测发震构造内部的结构特征,对研究汶川地震的发震机理有重要意义.5.12地震后在地表错断最剧烈的区域之一虹口乡白庙村穿过发震构造和深钻科研井WSFD-1和WSFD-2布置了兼顾浅中深层信息的反射地震探测剖面,该区域断裂带硬岩出露,地形地貌复杂多变,起伏剧烈,只能采取弯线地震测线布设方式采集二维反射地震数据,而且弯曲度大,造成CDP点分散严重.区域内构造复杂,褶皱逆推构造发育,地层和构造倾角大,采用常规二维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叠加处理时,易将不同地层的反射信息叠加到同一反射层.弯线叠加剖面上侧面波,混波干扰严重,会显著地降低原本低信噪比数据的分辨率,或剖面可靠性低,容易在二维剖面中造成解释陷阱.本文利用弯线地震采集的三维特性,用拟三维地震叠加技术处理汶川地震科学钻井附近横跨北川-映秀断裂带的二维弯线地震数据,弥补常规二维弯线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不足,将不同地层的反射信息分离归位到不同的三维叠加剖面上,解决二维弯线地震数据处理时混波干扰严重的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选取合适的共中心点面元,获得了高分辨率的三维叠加剖面.相比于二维弯线叠加剖面,三维叠加剖面切片成像更真实,剔除了不同地层反射信息混叠的影响,能得到更准确的断点信息,并可以获得沿断层走向横向的信息,显著提高了构造解释的可靠性和精度.应用拟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处理龙门山断裂带的二维弯线地震数据,获取高分辨率的构造信息,有利于断裂带内汶川地震发震机制和龙门山隆起机制的解释.  相似文献   
332.
复杂条件下双层立管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双层立管进行了应力的计算分析。通过一个工程实例,阐述了模型建立.重要参数计算及结果分析的全过程,并着重分析了法兰位置,海底平管段的膨胀量及土壤的约束作用这三者对立管内部应力的显著影响,可为立管设计者借鉴。  相似文献   
333.
断裂力学是各行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半圆弯拉(SCB)试验为该领域经典试验,目前含裂纹的SCB研究多为底部切口等表面裂纹或穿透型裂纹研究。内裂纹和内部类裂纹缺陷是材料的固有属性,但是对于SCB内裂纹扩展规律研究较少。基于3D-ILC(三维激光疲劳内裂纹)技术,分析了表面无任何影响的情况下凭空生成任意参数的纯内裂纹,在SCB试样中生成内裂纹,对含内裂纹试样进行SCB试验,分析了裂纹生长过程、应力双折射规律、I-II-III型裂纹扩展面、破坏形态、宏微观断口特征,开展数值模拟,得到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分布规律及扩展路径,与物理试验一致。结果表明:(1)基于3D-ILC的SCB内裂纹及I-II-III型扩展断裂规律明显,3D-ILC为断裂力学中的内裂纹问题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2)应力云纹在内裂纹处显示应力集中,SCB整体云纹在内裂纹处发生明显变异;(3)SCB试样从预制裂纹处发生压剪型起裂,发生I-II-III型裂纹扩展,分为光滑区和撕裂区,持续生长转变为动态断裂进而破坏,动态断口存在裂纹分叉出现雾化区、羽毛区特征;(4)根据M积分和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对试样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试样内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分布规律及扩展路径,与试验结果一致。结论与成果对断裂力学领域的SCB试验、内裂纹、I-II-III型断裂问题、裂纹扩展路径模拟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4.
海底管道膨胀弯连接工程对姿态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惯导(INS)作为目前工程应用上精度比较高的姿态测量设备,将其安装在待测平面之上,经过数据采集处理可以完成高精度的姿态测量工作。文章对姿态角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由于仪器和待测平面轴线不平行引起的俯仰角和横滚角的安装误差,提出了一种仪器安装误差角度测量方法。在陆地模拟水下膨胀弯法兰的姿态测量,分别计算和改正俯仰角(Pitch)和横滚角(Roll)的安装误差,将得到的改正后值与全站仪所测姿态值进行对比,Pitch差值为0.026°,Roll差值为0.015°,满足实际工程0.05°的需求。  相似文献   
335.
深海悬链线立管涡激疲劳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海洋平台钢质悬链线式立管SCR(Steel Catenary Riser)的涡激疲劳损伤问题。对于悬链线立管外的流体,给出涡脱落频率和升力对立管作用的计算方法。悬链线立管采用索结构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并利用模态叠加法对其进行动力响应分析。根据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准则并结合S-N曲线,分析在不同流速下立管的涡激疲劳损伤。以工程中实际使用的1 500 m Spar海洋平台悬链线立管为例,对立管的涡激疲劳损伤进行了预报。并通过立管的参数研究,分别就立管外不同来流速度、立管壁厚、内部流体密度和柔性接头刚度对其疲劳损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36.
李良碧 《海洋工程》2009,27(2):46-53
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FPSO)经历满载和卸载,油船试验和多变的波浪载荷.此时结构中较高的初始残余应力常常已被释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类结构疲劳强度估算准确性.应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模拟FPSO典型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释放,并用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对结构在变幅循环载荷下的残余应力释放进行研究,得到相关的残余应力释放预报公式.从而为提高FPSO在实际载况下疲劳强度估算准确性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337.
采用生物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赤潮异弯藻对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的毒性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赤潮异弯藻导致二者较快死亡的机制。结果发现,赤潮异弯藻不仅对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的存活有显著影响,而且使其个体变小、产幼前发育时间延长、总生殖量降低、平均存活时间缩短,种群数量增长受抑制。显微观察发现,蒙古裸腹溞能摄食赤潮异弯藻,但摄食后,其粪便紧紧地粘在蒙古裸腹溞的肠道末端;日本新糠虾不摄食赤潮异弯藻,但该藻粘附在其触须、附肢以及腹部、尾部的刚毛上,以及作为食物的卤虫幼体也被大量粘附在一起,聚集成团,或通过赤潮异弯藻粘附在日本新糠虾的附肢上。因此赤潮异弯藻很可能通过干扰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正常的生理活动,而导致其快速死亡。  相似文献   
338.
宿东向斜形似不对称哑铃,在区域地质图上显得格外醒目,其成因值得关注。文章通过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背景梳理和宿东向斜构造组合分析,探讨宿东向斜成因,并结合朱仙庄煤矿构造发育特征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宿东向斜可以划分为四类变形区,包括NE翼整体变形区、SW翼挤入变形区、SW翼挤出变形区和SW翼正常变形区;宿东向斜形成经历了两个关键变形期,即SW向挤压应力持续作用下先后发生的,以层间弯滑调节为特征的宿东向斜和“X”型共轭断裂形成期(挤压弯滑期)和因宿南箱状向斜东南弯折端顶托而沿“X”型共轭断裂平移为特征的挤入挤出期(顶托平移期);朱仙庄煤矿8#煤层煤镜质组反射率光率体记录了形成向斜各期应力的来源方向;8#煤层不同变形类型和程度层滑构造的规律分布是对宿东向斜“挤压弯滑—顶托平移”形成机制的良好响应。提出了一种基于煤层底板等高线的断层走向断距计算方法,并据此定量表征朱仙庄煤矿南部断层的平移方向和距离,进一步验证宿东向斜顶托平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