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La Coste地震计的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旋转型La coste地震计的原理和各种悬挂方式及其周期表达式。指出消除“拐腿”效应和振幅效应的最好办法是采用零长弹簧(l=0)并使绞链簧片的弹率c1=-M′(0)否则,地震计将表现为正“拐腿”效应、正振幅效应或反效应,它们严重地阻碍着固有周期的增长。绞链簧片弹率c1固定后,地震计只能工作在对应的周期。列举了满足La coste悬挂条件时各种因素变化对周期和零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建立了粘弹性有限元方法和弹簧滑块的耦合模型,模拟了缓慢的大尺度地壳构造运动转化为急剧的小尺度断层失稳的时间过程,展示了地壳块体系统在板块边界作用下的相对运动,断层分配了主要的变形,导致了应力的积累,通过弹簧滑块模型模拟出服从Gutenberg-Richter定律的地震序列。断层摩擦强度的不均匀性控制了地震的发生以及块体的应力状态,地震破裂过程由成核点开始向两端扩展,伴随有应力的触发、应力释放和应力再分配的过程。断层的破裂事件释放了地壳块体的部分应力,靠近断层的地块应力受到局部破裂段的影响,而远离断层的地块应力状态受到断层整体地震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从控制装置实现角度,研究了调谐质量阻尼控制装置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装置的支撑系统、气压弹簧和液压阻尼器。应用这些技术研究了在地王大厦安装HMD装置控制结构风振响应,解决了地王大厦在风荷载作用下总侧移和层间位移角超出我国规范限值的问题。在准确把握结构动力特性和设计准则的前提下,对控制装置的参数进行了设计。系统仿真分析表明,HMD控制装置在地王大厦上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结构侧向位移。  相似文献   
64.
张佳文 《探矿工程》1994,(4):4-5,18
介绍了几何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在工程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将几何规划用于XRC-1型斜井人车的弹簧优化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显著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5.
在工程地质勘察用的多功能钻机的振动锤的设计中,基本参数的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振动锤力学模型和振动方程的分析,探讨了在保证振动锤有一定寿命、有最佳工作效果、受外界因素影响最小的最佳工况时,基本参数(i、ε、λ、R)的组合规律。从振体处于一定位置时弹簧压缩量考虑,探讨了振动锤弹簧设计中,上、下弹簧刚度的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66.
将凯威特网壳结构的固定支座设置成隔震支座,分别采用弹簧支座和粘弹阻尼支座对结构进行了隔震控制。在有控和无控状态下,计算了凯威特网壳结构的自振频率,初步分析了凯威特网壳结构的隔震控制机理。分别在常遇和罕遇各三种地震作用下,对网壳结构进行了时程分析,对网壳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隔震支座的最大水平位移、最大支座反力和网壳结构的杆件轴力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隔震装置均有效地控制了凯威特网壳结构的支座反力和杆件轴力,粘弹阻尼支座还明显地减少了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和隔震结构的水平位移。隔震方法对于大跨网壳结构的减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7.
简述了对插入式大直径薄壁圆筒进行数值分析采用的力学机制,用弹簧元模拟薄壁圆筒与地基土体接触面间的连接所形成一种简化的数值计算模型,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二次开发后对其进行数值计算与分析,比较了对筒内外淤泥粘土采用不同加固处理方法以及考虑相邻圆筒间采用不同边界约束条件时,对圆筒的应力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并得出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68.
以静力平衡法为依据的传统支护结构计算方法已难以满足工程的需要,而较为理想的连续介质有限元法又由于理论本身复杂、参数多、本构模型难以确定等多种因素而应用较困难.弹性地基梁杆系有限元法因能考虑支护结构的平衡条件和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分析中所需参数简单等诸多优点在基坑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杆件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对武汉地铁2号线某站点深达15.31 m、采用3道水平支撑的复杂基坑支护结构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对所得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推出了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内力随工况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6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型渡槽的建设向西部高烈度山区快速推进,渡槽面临着严峻的地震风险。正确模拟渡槽中水体晃动性能,是渡槽抗震性能分析的关键技术难点。依托滇中引水工程中的松林渡槽,本文建立了大断面渡槽结构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欧拉-拉格朗日耦合(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简称“CEL”)分析建立了渡槽水体晃动的流固耦合分析模型,同时建立了经典的等效弹簧-质量模型(简称“SM模型”)作为对比,量化两种水体建模方法产生的结果差异。通过对松林渡槽中典型简支跨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对比了两种建模方式下,槽身和墩柱混凝土损伤的发展情况,摩擦摆支座的竖向反力,并呈现了CEL分析得到的水体波动情况,阐释了两种分析方法的主要误差来源。在渡槽地震响应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建立了槽身的节段模型,研究了CEL方法和等效SM模型在不同槽身加速度和竖向分量下的动力分析结果异同,并提出了等效SM模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0.
为了确定桩的刚度,通常需要通过静载荷试验测取,耗资巨大。而现行《港工规范》桩的刚度计算公式是经验性的,与实测值相比误差较大。本文提出的用模拟桩周土约束的剪切弹簧模型来计算单桩刚度,并推导出了相应的理论计算公式。把计算值与实测值作了比较,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