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4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833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957篇
地球物理   561篇
地质学   1520篇
海洋学   353篇
天文学   295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29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51.
弗拉斯-法门期(晚泥盆世)动物灭绝事件是显生宙五次主要生物事件中的一次,在此事件中,大约有21%的海洋生物科和50%的生物属消亡,低纬度热带生物礁生态系和浅水海洋动物所受影响最为严重,而高纬度生态系,深水生物和陆地动、植物群仅受到微弱影响,对于该事件的持续时期和最终原因存在广泛分岐。  相似文献   
952.
本文对1763~1987年间历次强、中、弱El Nio事件的发生频率、各次事件的间隔年数,以及当某类强度事件发生后下一次事件的强度级别与发生时间的概率等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El Ni(?)o事件的长期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可作为预测El Ni(?)o事件的参考。  相似文献   
953.
中国内蒙古白云鄂博Fe-Nb-REE矿床地质特征与陨石撞击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内蒙古白云鄂博Fe-Nb-REE矿床由于其独特的矿床地质与矿物地球化学特征而明显有别于世界上其它绝大多数的Fe、Nb、REE矿床。本文提出该矿床是约1500Ma前一块富含REE、Nb的铁陨石撞击在华北地台北缘碳酸盐沉积陆架上形成的。现在矿床矿体中心的块状铁矿石更多地代表了陨石的成分,矿体外侧富含REE、Nb的环状白云岩是陨石撞击浅海碳酸盐沉积陆架释放的巨大能量使海水(含Mg)迅速受热溶解陨石中的REE、Nb等形成的含金属热液蚀变沉积成因方解石质碳酸盐沉积物的结果。块状铁矿石和环状白云岩之间矿物成分异常复杂、结晶颗粒十分细小的条带状、侵染状Fe-Nb-REE矿石组成的矿体则是撞击瞬间导致的由陨石(Fe、Nb、REE)、海水(Mg、Na、K等)和碳酸盐(含少量硅质夹层)(Ca、Si、Al等)组成的超高温、多组分、富水体系在快速冷却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产物。撞击释放的巨大热能,在撞击体(陨石)下部相对不易释放,导致部分碳酸盐沉积物在富含REE、Nb、Mg等的热液参与下融熔,然后侵入到周围岩石裂隙形成矿区内众多的富含REE、Nb的白云岩脉。撞击的瞬间导致大量岩石、矿物碎屑、海水、蒸汽弥漫天空,同时引发巨大的海啸,然  相似文献   
954.
一系列巨大的气候突变不时打断末次冰期。尽管关于这些变化的幅度、时间和区域范围的大量证据已经获得 ,但是在这些变化之后的物理过程仍然知之甚少。问题是没有人能提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设想来满足以下 4个主要要求。第一 ,这个设想必须刻画气候系统跳跃状态的特点 ;第二 ,这个设想必须确定一种机制 ,通过这种机制可以引发气候系统从一种状态跳跃到另一种状态 ;第三 ,这个设想必须借助于一种无线电通讯系统 ,通过这个系统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整个行星上 ;第四 ,这个设想必须有一个储能轮 ,其在给定的状态下有控制这个系统可达百年的能力。目前…  相似文献   
955.
吴滨 《台湾海峡》2001,20(2):147-151
通过分析福建省出现秋台年与无秋台年夏季几个物理因子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1)有秋台年夏季东亚500hPa高度距平场呈现“-+-”的分布特征。,无秋台年东亚500hPa高度距平场呈“+-+”的分布。(2)有秋台年夏季副热带高压较活跃,北进南退的步伐较大,而无秋台年只在秋季的回跳速度快。(3)拉尼娜事件开始年份可能会出现秋台风,同时有秋台年夏、秋季海温距平分布是赤道中、东太平洋为负的海温距平、西、北太平洋为正温海距平,无秋台年份海温的分布形态与此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956.
西沙事件旋回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沙事件旋回是上新世晚期至早更新世早期发生的事件综合体,是一个大的冰期旋回,其间有六次以上的相对湿暖阶段。可划分出早期旋回、主旋回、后期旋回三个阶段,其总体时限大约从180万年至315万年。  相似文献   
957.
赤道低空急流及天气成因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海洋大气耦合响应试验强化观测阶段,“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于2°S、155°E定点海洋气象和高空大气探测资料,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暖水池区低空急流及天气的成因.文章指出强化观测阶段北半球东北季风(或信风)越过赤道转变成的西北气流与赤道南侧SPCZ北─西北部西南气流辐合,是暖水池赤道南侧低空西风急流、赤道西风爆发及降水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8.
新仙女木事件的发生及其全球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短时间尺度气候事件的研究成果 ,对新仙女木事件 ( YD)的全球性分布及其界定方法和成因机制进行探讨。揭示了新仙女木期的气候特征和多种不同的气候替代指标 ,表明在太阳辐射 -大气 -冰盖 -陆地 -生物相互作用、多层次反馈的全球气候系统中存在着非线性气候变化 ,且在时间上、地域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不同步性 )。进一步阐明了 YD事件是全球性气候突变事件 ,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过程中一次短暂的滞缓或回返 ,支持了 Fairbanks的气候 -海平面变化理论。冰期 -全新世过渡期气候变暖的驱动力是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 ,YD事件作为非轨道事件 ,其驱动力可能归因于全球 CO2 浓度的变化 ,但 CO2 变化的因果关系至今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959.
长江三角洲地区1万年以来洪水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埋藏古树、泥炭以及海相贝壳测年资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1万年以来古洪水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洪水频繁发生的时期往往也是气候转型期。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这一地貌特征使海面变化对于研究区洪水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的海面上升对长江下游河段径流的顶托作用导致河流上溯以及地面排水不畅,导致洪水发生频率加大以及洪水灾害程度的加强,以至于出现“小水大灾”的现象。长江三角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与美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在大的气候变化趋势上与全球其他地区可能有着遥相关关系,既有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区域响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960.
尹延鸿等[1] 在东太平洋的 DSDP5 73孔发现始新世末期微玻璃陨石。他们认为始新世末期微玻璃陨石场的展布方向为 2 5 0°,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改变所需要的矢量变化几乎一致 ,提出很可能是始新世末期陨星撞击引起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由NNW突然改变为 NWW。这与万天丰等 [2 ,3 ] 提出的陨星撞击可能诱导板块运动或引起板块运动方向改变的观点一致。这假说很有创新性 ,很有趣 ,在多学科中都可能有重要意义 ,值得详细研究。始新世末期有两层陨星撞击产物 [4,5] ,上面一层是 microtektites (微玻璃陨石 ) ,稍下一点的一层为clinopyrocene-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