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4篇
  免费   919篇
  国内免费   1673篇
测绘学   1439篇
大气科学   396篇
地球物理   335篇
地质学   4665篇
海洋学   470篇
天文学   187篇
综合类   820篇
自然地理   434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392篇
  2014年   632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姬塬油田长4+5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与成岩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常规物性、岩石及铸体薄片、重矿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多项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4 5含油砂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类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长4 5储层孔隙主要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粒间溶孔次之,孔隙组合一般以粒间孔和溶孔-粒间孔为主。本区破坏性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石英及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作用等,其中压实作用是造成本区砂岩原生孔隙大量丧失的主要原因。建设性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绿泥石粘土膜形成作用,但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对储层物性的改善不足。  相似文献   
72.
煤矿区沉降与遥感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城市煤矿区沉降研究为例,介绍了应用遥感图像调查与数字高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煤矿区沉降研究及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沉降区主要集中在该区域的西北部,沉降区面积较大,沉降原因是大矿开采3#煤层,导致地面沉降,只有2处沉降由小煤矿开采9#煤层引起。经验证,具体位置虽有差异,但沉降区基本与实际吻合。依据当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对煤矿区遥感综合监测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3.
抚顺矿区城市下压煤面积6km^2,煤炭储量23901.5万t。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煤储层特征分析.认为区内煤层气含量高(9.81~24.53m^3/t),煤层中大空隙多,透气性好,渗透率较高(0.24~3.60mD)。煤层直接顶板为厚100m左右的致密油页岩,底板为泥岩、凝灰岩,具有良好的封闭条件。根据矿区多年测试资料,采用容积法得出区内煤层气资源量为30.53亿m^3。综合开发煤层气资源符合东北老矿区的实际,其将为复苏东北重工业基地提供有效的洁净能源。  相似文献   
74.
河南荥巩矿区岩溶水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寒武-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是矿区的主要含水层。岩溶水受地层岩性、构造的作用明显,岩溶发育程度在矿区呈现出西弱东强,浅部强、深部弱的发育规律。岩溶水动态受大气降水和矿井排水的双重控制,大气降水是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井排水是主要排泄方式,水位动态属于降水-矿排型。在天然状态下,岩溶水主要接受南部露头区大气降水的补给,然后自南向北、自西向东径流,经过新中-三李一带的岩溶水强径流带,在三李一带以岩溶大泉的方式向外排泄。  相似文献   
75.
陕西潼关金矿区太峪河底泥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友宁  张江华 《地质通报》2008,27(8):1263-1671
通过对潼关金矿区太峪河和太峪水库底泥中重金属元素总量的调查,探讨了金矿开发活动中重金属元素对河流底泥的污染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除As外,河流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尾矿渣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一致,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尾矿渣,但又明显高于尾矿渣。在同一地点河流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平均高出河水中的1048.61~666030.08倍,呈显著富集。以邻近地区不受工矿活动影响的河流底泥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值作为评价参比值,太峪河底泥受到了Hg、Pb、Cd、Cu、Zn元素的极度污染,单项污染超标倍数及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Hg、Pb、Cd平均污染超标倍数达366.90、217.42和149.97,是底泥中最主要的污染元素。河流底泥重金属元素的综合污染指数高达278.97,表明河流的复合污染亦呈极度状态。太峪河底泥受重金属元素极度污染的现实提示,矿区的环境防治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6.
《地学前缘》2008,15(5)
尊敬的作者:您好! 《地学前缘》被世界最大的科技出版公司Elsevier选人中国合作期刊,并获得了国际标准刊号(ISSN1872-5791)。从2007年起人选的《地学前缘》文章英文版将在Science Direct在线全文平台上发表,Elsevier的近2000万用户,包括全球著名的大学、图书馆、科研机构等都可以进行在线阅读。  相似文献   
77.
沈亚明 《河南地质》2008,(4):F0003-F0003
巍巍小秦岭,藏金埋银地。在豫西小秦岭金矿区,驻守着这么一支队伍——他们默默无闻,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用忠诚捍卫着“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法律尊严,用血汗维护了矿业秩序的长久稳定,被人们誉为“小秦岭矿产资源保护神”。这就是灵宝市地矿局所属的9个基层矿管所。  相似文献   
78.
依托“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工程,对晋城矿区进行了旨在提高小断层,小陷落柱探测能力的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根据面元选择因素及该区地质任务,采用5m×5m网格进行野外数据采集;考虑炮检距、方位角、覆盖次数、排列片横纵比及煤层埋深(350~500m)等因素,采用中点放炮、60道接收,24次覆盖(横向4次,纵向6次)的8线16炮束状观测系统,基岩中激发。原始资料经同一处理流程后,获得5m×5m×1ms、5m×10m×1ms、10m×10m×1ms及2.5m×2.5m×1ms不同单元的三维数据体多个,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小断层,小陷落柱在其小面元叠加时间剖面、顺层切片及相干切片都有清晰的反映。实例说明,小面元采集技术可以提高对小构造的纵、横向分辨能力,满足山区对三维地震精确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79.
大泉水-白沙岘矿区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段,区内含煤地层为下石炭统靖远组和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属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可划分为两个沉积旋回。该矿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组赋存于羊虎沟组,厚1.71~9.00m,沿走向由西向东厚度变小,在大泉水井田可采厚度主要分布在V线以西,其东区段只是零星分布且不可采;在白沙岘井田煤层总厚度为2.99~5.15m,厚度变化小,属稳定煤层。煤:层组赋存于靖远组,仅分布在大泉水井田,厚1.33~8.88m,沿走向由西向东呈长透镜体状,西段和中段煤层发育较好.V线以东区段煤层变薄并出现无煤区。  相似文献   
80.
靖远矿区采煤沉陷区复垦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靖远矿区为例,从土地复垦和恢复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建立了靖远矿区采煤沉陷区复垦综合评价系统,选择土壤条件(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水分)、地形改造条件(地面坡度、地表破坏程度、改造难易程度)、气候及水文条件(年降雨量、灌溉条件)作为分类及评价因子对复垦潜力进行评价。将采煤沉陷地分为四种潜力区,对每种潜力类型区的复垦开发利用方向进行了优化设计,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靖远矿区采煤沉陷地的复垦能力以及复垦过程中用地结构的优化作了探讨,以期对当地沉陷地的复垦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