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298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318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镇旬铅锌矿田热水沉积硅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镇(安)旬(阳)铅锌矿田热水沉积硅岩的产状、形态、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硫同位素、氧同位素等研究表明,本区硅岩具有以热液为主兼有生物和正常沉积的特征,并非典型热水沉积岩。  相似文献   
22.
滇西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广泛发育盐岩层系。通过对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区的露天采厂和地下采坑的最新野外调查及大量钻孔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区盐岩层系具有多期、多阶段运动的特点,厚度分布极不均一,它们作为区域推覆构造作用的滑脱层,对盐上层构造变形起着重要控制作用,形成一系列储矿构造。研究表明,矿区盐构造主要包括盐枕、盐背斜、盐焊接、盐穿刺、盐推覆、盐岩滑脱-断层相关褶皱组合等多种盐构造变形样式。这些盐构造的形成演化及变形机制主要受到推覆挤压缩短作用、基底断层作用和塑性流动汇聚作用、盐下和盐上层断裂滑脱作用等控制,主要沿推覆断裂构造带呈串珠状分布。金项矿区盐构造分为两个阶段:古新世–始新世挤压–拗陷层内变形阶段,形成盐枕、隆升较低的盐背斜等整合型盐构造;渐新世的逆冲推覆–盐岩滑脱阶段,受强烈的挤压推覆作用而形成盐墙、盐株等盐穿刺型构造。盐构造不同阶段的变形演化对金属元素富集成矿起到关键作用,其流动变形而形成的盐构造圈闭促使了金属聚集成矿。  相似文献   
23.
江西千子岭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千子岭铅锌矿床是钦杭成矿带江西段核部新发现的一处隐伏矿床,成矿定位于信江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北缘大断裂;铅锌矿体赋存在EW向硅化破碎带中,矿石为块状热液硅质岩-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萤石组合,容矿热液硅质岩从地表到深部表现为无矿化→铅锌矿化→铅锌铜矿化的垂向矿化分带特征。EW向容矿破碎带卷入上白垩系紫红色砂岩,推断铅锌(铜)矿化属喜山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4.
西藏当雄县尼拢玛铅锌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北带之拉屋―嘉黎成矿带西段,区域上铅锌矿床较多,成矿条件有利。本文根据已知矿体特征及化探异常特征,对矿区进一步找矿方向进行分析,认为矿区F3断裂以北地段显示较好的Pb、Zn、Ag、Sb等元素综合异常,异常中心明显、衬度高、峰值高,且该异常沿推测断裂带分布,与已知矿体位置一致或几近平行,表明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矿区F3断裂带以南存在Cu、Au、W、Sn综合异常,该异常沿背斜和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外接触带分布,地质背景及化探异常特征与拉屋矿区类似,表明其具有寻找中高温金属矿床的远景。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罗平富乐铅锌矿区地层及矿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梁山组样品 ΣREE值25.91×10-6~108.40×10-6,δEu值0.35~0.73,δCe值0.64~1.35.具Eu负异常和Ce弱正异常;阳新组碳酸盐岩样品 ΣREE值0.82×10-6~6.75×10-6,δEu值0.15~0.97,δCe值0.22~0.62,具Eu负异常和Ce负异常;玄武岩样品 ΣREE值204.17×10-6~290.57×10-6,δEu值变化范围0.91~0.97,δCe值1.02~1.03,Eu异常和Ce异常不明显.峨眉山玄武岩、阳新组、梁山组岩石与矿石REE配分模式比较区别明显,暗示成矿物质并非这些地层提供另有其它来源;梁山组及含矿地层阳新组样品为轻稀土富集型,并具有Eu负异常,暗示地层可能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26.
阿尔恰勒他乌铅锌矿床是一个矿床分带清晰、控矿机理明显及矿化蚀变强烈的多金属矿床,铅锌矿体产于灰岩地层,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已知矿体上的实验表明矿体具有低阻高极化的特点.采用激电中梯扫面在矿区圈出了6个激电异常区,并在激电异常区内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查明了激电异常区地下深部构造的电性情况,结合矿区矿体特征及成矿模式,建立了矿区地球物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电性找矿模型,指出倾斜或层状的中低阻电性异常最有可能是含矿构造带存在的地球物理标志.综合物探激电扫面、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地质等信息,圈出2个找矿靶区,经钻孔在Ⅱ号靶区19号线验证,在孔深331~349m见到厚度约18m的矿体.激电法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的方法技术组合可以在该类型矿床深部找矿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7.
凤太矿集区是秦岭铅锌金成矿的重要组成部分,铅锌矿主要集中分布在矿集区的西部,可划分为南部的铅硐山―水柏沟铅锌(铜)矿带和北部的八方山―八卦庙―银母寺铜铅锌金矿带。目前区内发现的大、中型铅锌矿床均具有"沉积相+层位+构造"的"三位一体"的成矿规律,即热水喷流沉积是成矿的必备条件,古道岭组灰岩与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面及附近是赋矿的主要层位,NWW向褶皱和断裂是控矿的重要因素。根据区域成矿规律、前人经验和野外总结,提出已知铅锌矿床的走向延伸部位、已发现矿体但勘查程度低的控矿背斜倾伏部位、受同一背斜控制的两个铅锌矿床之间的构造凹陷部位、与已知控矿背斜平行的次级隐伏背斜、白垩纪东河群下部、已知矿床两翼深部等部位是重要的找矿靶区和方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8.
对架子台沟一带1:50 000化探异常检查中,地表发现有铅锌矿化显示,经对激电测深异常深部钻探验证发现有低品位锌矿(化)体。通过系统采集0号勘探线上的2个钻孔中岩石、矿石样品,进行原生晕特征研究分析表明:矿体近矿元素为Ag、Pb、Zn、Cd,尾矿元素为W、Sn、Bi;轴向分带序列由上至下为:Pb-Au-Ag-Mo-Bi-Sn-Cu-Cd-W-Zn。对成矿元素与相关金属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并结合激电测深结果,认为在矿体的侧部、深部仍可能有盲矿体。  相似文献   
29.
天宝山矿床是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内的代表性铅锌矿床之一,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中。近年来,该矿床深部发现了以铜为主的矿化,甚至形成铜矿体。目前,对铜矿成因及其与铅锌矿的关系尚不清晰。本文报道新发现铜矿的矿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以期揭示铜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结合铅锌矿的相关研究,探讨铜矿形成机制及其与铅锌矿的成因关系。镜下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显示,铜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和银黝铜矿,其次为方铅矿和毒砂,含少量闪锌矿和黄铁矿;铅锌矿石中闪锌矿是主要金属矿物,方铅矿和黄铁矿次之,含少量黄铜矿和深红银矿。铜矿石中闪锌矿主要呈半自形-他形粒状,与黄铜矿共生或被其包裹,方铅矿主要呈细脉状充填在黄铜矿、银黝铜矿和毒砂的裂隙中或呈他形粒状分布在这些矿物中;铅锌矿石中黄铜矿主要呈浸染状分布于闪锌矿之中。两类矿石金属矿物的组构特征,显示铜矿物与铅锌矿物具有密切的共生、穿插和包裹关系,应属同期成矿。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显示,铜矿石中黄铜矿的δ34SCDT值为3.9‰~4.2‰(均值为4.1‰,n=3),铅锌矿石闪锌矿的δ34SCDT值为3.3‰~3.9‰(均值为3.5‰,n=3),十分相近,暗示它们具有相似的S源,应均属赋矿地层海相蒸发岩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的产物。铜矿石中黄铜矿的~(206)Pb/~(204)Pb=18.441~18.476(均值为18.461,n=3),~(207)Pb/~(204)Pb=15.731~15.751(均值为15.741,n=3),~(208)Pb/~(204)Pb=38.809~38.873(均值为38.849,n=3),μ=9.72~9.76;铅锌矿石中方铅矿的~(206)Pb/~(204)Pb=18.442~18.480(均值为18.455,n=3),~(207)Pb/~(204)Pb=15.746~15.763(均值为15.752,n=3),~(208)Pb/~(204)Pb=38.793~38.892(均值为38.840,n=3),μ=9.75~9.78。两者具有相近的Pb同位素组成且其壳源特征明显,表明它们的成矿金属来源相似,均来自上地壳,与赋矿沉积岩有关。综上,矿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表明,天宝山矿床深部新发现铜矿与铅锌矿具有明显的同期共生关系和相似的成矿物质来源,是同一成矿热液体系不同阶段演化的产物。天宝山铜铅锌矿床与MVT矿床的成矿特征不同,暗示其成矿作用(环境)特殊,可能与矿床所处的地质背景有关,其成因认识对川滇黔接壤区同类型矿床深部找铜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针对单个油包裹体和储层沥青等结构复杂样品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吸收峰严重重叠的问题,基于高斯、洛伦茨函数或其组合(高斯-洛伦茨)模型理论,采用显微红外分峰拟合技术,对塔中北坡顺托果勒地区单个油包裹体成熟度和储层沥青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取得了4点认识:(1) 通过与Pironon对合成油包裹体的峰位坐标区域化划分吸收峰对比,认为分峰拟合技术更为真实地反映各子峰的面积,而且能够识别重叠区“隐蔽”的吸收峰,有助于准确判别有机质的结构组成;(2) 高斯、洛伦茨函数或其组合(高斯-洛伦茨)模型拟合子峰时,高斯-洛伦茨函数分布拟合的吸收峰与实测光谱吻合度较高,噪音目标越低拟合效果越好,但计算耗时越长,故优选噪音目标在1~10高斯-洛伦茨函数分布拟合各子峰;(3) 结合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和均一温度-埋藏史投影法,单个油包裹体显微红外参数(CH2a/CH3a、Xinc、Xstd等)揭示塔中北坡顺托果勒地区存在3期油充注,分别为加里东晚期、晚海西期和喜山期;(4) 显微红外光谱定量化分析是研究储层沥青多成因化和多期次油气充注叠加作用的有效手段,分析结果说明塔中北坡顺托果勒地区储层沥青经历了生物降解、氧化降解和水洗淋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