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6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通过对河南南阳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化石的阳域-丹水剖面的岩石磁学与古地磁学研究表明,该陆相沉积地层的特征剩磁载体以赤铁矿与磁铁矿为主,特征剩磁通过了倒转检验,表明其很可能为岩石形成时期获得的原生剩磁.结合该剖面古生物资料,磁性地层学结果表明,剖面上部2973~3023 m处年代为83~79 Ma;该剖面蛋化石所在最高层位年龄不晚于83 Ma,暗示该地区大型爬行动物的绝灭可能与西峡地区当时的气候、环境变化有关.此外,自晚白垩世以来,该剖面所处位置相对华北和华南地块发生了约18°的顺时针旋转,可能由该地区的局部构造活动引起.  相似文献   
82.
河南省恐龙蛋化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对河南省恐龙蛋化石的分类和命名、恐龙蛋化石在各个沉积盆地中的分布特征以及恐龙蛋化石的新类型进行了扼要综述。从含蛋层的岩性、蛋化石埋藏的古微地貌、蛋化石 在岩层中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及保存形式、恐龙蛋与恐龙骨骼化石和其他生物门类化石的共生以及恐龙蛋化石的芡生组合特征等方面论述了恐龙蛋化石的埋藏特征。对恐龙的生活方式、产蛋方式及生态习性、恐龙蛋化石大量富集的机理及恐龙蛋“挂”在石板下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83.
王德有  何萍 《河南地质》2000,18(4):249-256
该文详细叙述了全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形势和概况。作者提出:应抓住机遇,积极开荼,力急早日建成“豫西南恐龙蛋化石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深入探讨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和化石与文物的区别。最后,作者提出了对恐龙蛋化石应依法进行保护和管理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84.
广东恐龙蛋层位及其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广东已知产恐龙蛋地点除南雄外,已遍及粤东—粤西的白渡、河源、惠州、三水、茂名等大小晚白垩世红层盆地,含恐龙蛋地层大致可划分为:早期含圆形蛋层,仅见于三水盆地;中期圆形蛋—长形蛋层,见于三水、河源、惠州、白渡等盆地;晚期含巨形蛋—椭圆形蛋—长形蛋层,见于南雄、茂名盆地  相似文献   
85.
河南淅川盆地的恐龙蛋发现与研究始于1974年,淅川盆地恐龙蛋具有非常高的多样性,共计发现4个蛋科、6个蛋属、6个蛋种,尤其以树枝蛋类最为丰富。近年来,河南地质博物馆对全省地质遗迹调查过程中,在淅川盆地再次有新的恐龙蛋类型的发现,本文对其中的部分标本进行记述,根据壳单元呈多分叉的不规则树枝状,蛋壳厚度为1. 62~1. 74 mm,锥体间隙明显,壳单元自锥体上部开始出现分枝,蛋壳中部大多具有3~4个分枝,近蛋壳外表面形成融合层,蛋壳具有复杂的气孔系统等特征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树枝蛋类,建立一新蛋种:大石桥树枝蛋(Dendroolithus dashiqiaoensis oosp. nov. )。通过对淅川盆地恐龙蛋分类与对比、不同类型恐龙蛋在地层中的分布研究,将有助于盆地内白垩纪红层的划分,也将为秦岭东段各盆地中同一时期红层的划分与对比、古地理、古环境和古气候等研究提供更加翔实的古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86.
广东南雄白垩系及恐龙蛋到鸟蛋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次实测了南雄盆地一条完整的白垩系剖面;沿剖面在66个层位中采集到蛋化石, 新建了1个恐龙蛋科, 2个属及6个种;在厘定南雄盆地和丹霞盆地的岩石地层后, 统一提出了一套白垩纪地层单位名称。另外通过对羽状蛋化石的研究, 揭示出恐龙蛋到鸟蛋的进化, 是由于蛋壳棱柱层产生了变异, 出现了从‘层状结构’到‘羽状结构’的转变;与现代鸟禽类对比后确认, 恐龙蛋的棱柱层相当于鸟禽类的鳞片层(带);具有羽状结构的蛋化石是恐龙蛋演化到鸟蛋的一种中间类型。  相似文献   
87.
周世全  王德有 《河南地质》2001,19(3):191-197
《河南西峡白垩纪蛋化石》一书的核心,是弃用按地层规范正式命名又被广泛应用于河南省的高沟组、马家村组及寺沟组地层单位名称,恢复使用河南省地质局石油队1960年创名、后在1961年自己又废弃的走马岗组、赵营组及六爷庙组。西峡盆地并不是“南北两翼地层对称”的“一个完整的向斜盆地”,由此,导致了该书作者对地层划分及沉积相等分析的“失误”。《河南西峡白垩纪蛋化石》实质上主要讨论了地层,又喧宾夺主地用大量文不对题的篇幅描述了广东、山东、湖南等地的蛋化石。  相似文献   
88.
河南省恐龙蛋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89.
日前从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成果汇报交流暨十大科技进展评选会上得知,我国江西发现两枚晚白垩世含胚胎骨骼恐龙蛋化石。恐龙蛋骨骼前肢长后肢短,明显具有窃蛋龙类的特征。专家经过对恐龙蛋化石形状、壳面纹饰和壳壁显微结构的研究确定它们属于广东河源的黄氏河源龙。江西白垩世含胚胎骨骼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开启了我国含胚胎恐龙蛋化石研究的先河。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