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4 毫秒
21.
英峰岭剖面红土的粘土矿物和化学特征与成土环境关系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徐义芳  朱照宇 《地球化学》1999,28(3):281-288
地球化学与粘土矿物学研究表明,广东雷州半岛英峰岭多期红土是拉弱武岩红土化初级阶段的产物,由剖面底层至顶层,红土成熟度依次递增。各层红土中主要粘土矿物含量和粘土的Fe2O3含量,以及工土和粘土的氧化,淋溶,富铁铝等化学特征系数与红土埋深之间呈波动起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南海西部大陆边缘南段发育万安盆地和湄公盆地,二者仅以昆仑隆起相隔,万安盆地以生气为主,湄公盆地以生油为主,造成二者油气差异性的原因有待探究。在已有的油气勘探资料和现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湄公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热流背景、构造格局、沉积环境和生烃母质等特征进行剖析和类比,探讨2个盆地油气形成差异性的原因。研究认为,造成二者油气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在于热流背景、构造格局、沉积环境以及生烃母质的不同。受断裂活动影响,万安盆地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值均高于湄公盆地。万安盆地主力烃源岩时期是渐新世-早中新世,主要发育断拗型盆地湖沼-海湾相沉积,渐新世生烃母质主要为湖沼环境的藻类、水生植物以及高等植物的混源,早中新世生烃母质主要来自红树林等陆源高等植物,以Ⅱ_2-Ⅲ型干酪根为主,生气为主。湄公盆地主力烃源岩时期为渐新世,主要发育断陷型盆地湖相沉积,生烃母质主要来源于中深湖相的藻类和水生植物,以Ⅰ-Ⅱ型干酪根为主,生油为主。因此,断裂活动的差异控制了热流背景,构造格局的差异控制了沉积环境,沉积环境的差异控制了生烃母质,生烃母质的差异控制了油气类型。  相似文献   
23.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油层组的黑色泥岩、油页岩等黑色生油岩薄片中的生烃母质,因黑色石油、沥青等黑色有机质的覆盖或不透明,导致其在偏光显微镜透射光系统下观察常局部或整体呈现为黑色。因此,建立一种黑色生油岩薄片中生烃母质有效观察的方法,对致密油、页岩油的生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子探针薄片和偏光显微镜的反射光系统观察黑色生油岩中生烃母质特征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克服黑色生油岩薄片中生烃母质因被黑色有机质覆盖或不透明,而在偏光显微镜的透射光系统下局部或整体呈黑色的弊端,能够对生烃母质的大小、形态、结构、分布和物质成分等特征进行整体且清晰的观察。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利用偏光显微镜反射光系统观察黑色生油岩电子探针薄片中生烃母质特征的方法,简单有效,易在致密油、页岩油的生烃研究领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4.
漠土系列     
《地球》2014,(2):87-87
中国西北荒漠地区的重要土壤资源.包括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和龟裂土等.共同特征是:具有多孔状的荒漠结皮层.腐殖质含量低.石灰含量高.且表聚性强,石膏和易溶性盐分在剖面不大的深度内聚积,存在较明显的残积粘化和铁质染红现象以及整个剖面的厚度较薄和石砾含量多(龟裂土和灰漠土除外)等。在成土过程中主要表现为钙化作用(石灰聚积)、石膏化与盐化作用、弱的铁质化作用.同时风成作用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25.
苏中平原南部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江苏省中部平原南部选取一个30 km×45 km方形区域为研究区,按照套合采样方法,采集178个耕作层土样,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机械组成,运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研究苏中平原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利用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探讨区域内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8.51±7.80 g/kg,变异系数为27.31%,属中等变异强度;地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构变异占主导作用,各向异性显著,在39°和219°方向上变异程度最剧烈,土壤有机质含量自东北向西南呈递减趋势。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主要受土壤质地、成土母质、地形等因素影响,其中土壤质地是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6.
油气生成过程中粘土矿物的催化作用及其机理是油气成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已有大量模拟生烃实验证实了粘土矿物对生烃母质的热解具有催化作用,但对粘土矿物的催化活性位  相似文献   
27.
周云龙 《华东地质》2022,43(1):124-132
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东田地区开展了土壤垂向剖面野外地质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了南安市石井—东田地区土壤厚度空间分布图,探讨了该区土壤厚度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石井—东田地区土壤厚度背景值以20 cm和15 cm的土壤层为主,其次为土壤厚度背景值为35 cm和10 cm的土壤层.福建沿海地区土壤厚度空间变异的主要影...  相似文献   
28.
湖沼相富硒土壤的发现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浙北平原土壤调查与研究,发现一种新类型富硒土壤,其特征为环太湖周边断续出现。土壤硒全量为(0.084~1.296)×10-6,平均值为0.399×10-6,标准离差为0.037,变异系数为0.094;土壤有效硒与有机质关系密切,与土壤pH不相关;在土壤有机质丰富和氧化条件下,稻米、玉米、豆类和叶菜类等农产品富硒效果较好。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富硒土壤的形成与湖沼相沉积有关,据此提出湖沼相富硒土壤新类型。  相似文献   
29.
东北黑土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沉积物,在对红土母质和黄土母质上发育的两种东北黑土剖面土壤进行小于2μm粘粒的化学组成和XRD衍射分析基础上,研究这两种母质上发育的东北黑土的粘粒矿物组成。结果表明红土母质上发育的东北黑土风化脱硅作用较强,以1—1型或2—1型粘粒矿物为主,主要含有伊利石、蛭石、高岭石,上层土壤粘粒中含有少量绿泥石,母质层含有大量的蒙脱石,不含有绿泥石。在成土过程中,伊利石大量存在,少量绿泥石逐渐形成,蒙脱石向蛭石转化;黄土母质上发育的东北黑土以2—1型粘粒矿物为主,主要含有伊利石、蛭石、高岭石、少量的绿泥石,母质层粘粒中含有长石,经过脱硅作用逐渐消失,有些土壤的母质层粘粒中也含有蒙脱石,粘粒矿物分布相对均匀,矿物间的转化和演化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30.
热带土壤发育过程的定量研究—以海南岛北部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成敏  龚子同 《地球科学》2001,26(3):315-321
海南岛北部不同时期喷发的玄武岩上发育的土壤构成一个成土年代系列, 由此可以定量地探讨发育过程中土壤性质随风化成土年龄增加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土体厚度、B层厚度、RR指数、w(REE)、w(Ba)/w(Nb)、w(Fed)/w(Fet)、w(Fed)、w(Feo)/w(Fed)、土壤硅铝率、土壤硅铁铝率、频率磁化率等土壤性质与风化成土年龄具有确定的相应关系.根据土壤发生学原则, 得出土壤性质与风化成土年龄两者间的统计方程.对于成土环境相同或相近地区可从这些方程由土壤性质推断相对风化成土年龄和发育程度, 也可由风化成土年龄估计土壤特性, 研究成土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