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0篇
  免费   629篇
  国内免费   912篇
测绘学   175篇
大气科学   326篇
地球物理   270篇
地质学   3020篇
海洋学   35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10篇
自然地理   20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4年   1篇
  1939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下二叠统的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的二叠系是该区可能的储集体。对这套岩系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的研究尚属首次.笔者通过多种分析手段,发现和论述了该区下二叠统碎屑岩的十多种成岩作用,列举了六种识别次生孔隙的有用标志,强调溶解作用在形成次生孔隙中的重要作用,并建立了成岩模式。  相似文献   
992.
滇西宁蒗-丽江地区泥盆系白云岩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韩征  余秦玉 《沉积学报》1990,8(2):51-58
本区泥盆系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物,以白云岩为主。其形成机理以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为主。以白云岩镜下结构为飘浮菱面体结构、接触菱面体结构、直边镶嵌结构及缝合镶嵌结构。阴极发光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混合云化形成的白云石从中心到边缘,Fe++、Mn++富集,K+贫化,形成白云石雾心亮边的特点,阴极发光则表现为具核心和环带。在地下成岩及深埋环境中,巨晶白云石在单偏光下具褐色环带,阴极发光下因富铁而呈黑红色-不发光。  相似文献   
993.
994.
山东蓬莱、临朐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痕量元素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支霞臣 《地质论评》1990,36(5):385-393
本文报导了鲁东蓬莱地区五里桥—赤山剖面和鲁西临朐地区鹁鸽山—角页山—尧山剖面新生代大陆碱性玄武岩主要元素和稀土等25种痕量元素的含量。与海洋玄武岩化学体系对照,讨论了鲁东和鲁西玄武岩的成因及其地幔源区的特征。石榴石橄榄岩型地幔的部分熔融和镁铁矿物的结晶分异在两地玄武岩形成中有重要作用。鲁西玄武岩的地幔源区较鲁东的相对富Mg而贫Fe、Na、K和P,富相容元素Ni、Cr、V和Sc,贫不相容元素LREE、Sr、Zr和Nb。鲁东玄武岩的地幔源区曾在近期内发生过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995.
996.
华南陆壳改造系列花岗岩类型划分和成岩物质来源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本文将华南陆壳改造系列花岗岩进一步划分为同造山混合花岗岩和岩浆花岗岩型、非造山陆壳重熔型和同碰撞型3类。根据锶、钕同位素测定值,依壳、幔二元混合模型方法计算了3类花岗岩源区物质的构成:第一类型为上壳端元占78.6—89.7%,亏损地幔端元占15.0—10.3%;第二类型为上壳端元占63.7%,亏损地幔端元占36.3%;第三类型上壳端元占100%。均以上壳端元为主。  相似文献   
997.
试论层状铜矿的三种主要成因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仁民 《地质论评》1995,41(2):112-120
层状铜矿是铜矿资源中仅次于斑岩铜矿的重要矿床类型,包含多种成因机制,历来有同生与后生之争。本文归纳了这类铜矿的3种成因模式,即“沉积-成岩”、“沉积-喷气”和“沉积-改造”模式,讨论了它们的不同特征和机制,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文中对“沉积-改造”模式进行了重点讨论,并强调了这一成矿作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区域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初步构想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区域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是适应当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我国区域农业景观类型多种多样,十分复杂。且有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土壤污染加剧、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等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提出了区域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框架和方法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9.
天堂山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广东省龙川县,是近年发现的一处以锡为主的中型多金属矿床。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南岭成矿带的东段,河源深断裂带与大东山—浰源—罗浮东西向深断裂带交汇处附近,中生代大长沙火山岩盆地中南部边缘。矿区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中亚群下段的中酸性火山岩。矿区内的火山角砾岩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隐爆角砾岩在矿区中东部地表有出露,钻孔中也有分布,厚度一般几米,角砾成分主要为火山岩,胶结物主要由硅质、绢云母和同成分火山岩碎屑组成,岩石具较强的绿泥石化,地表的隐爆角砾岩中无矿化;矿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在剖面上具多次喷溢—喷出—间歇—喷溢(伴随局部隐爆)—喷出的火山韵律特征。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受区域应力场控制,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向F1和F2断层、近南北—北北西向断裂带二组。矿区内侵入岩不发育,仅于中部偏西和南东部出露石英斑岩脉,钻探工程揭露表明矿床深部存在隐伏花岗岩体,其顶部为石英斑岩,并且石英斑岩多发生强烈的气液蚀变。  相似文献   
1000.
安徽金寨县沙坪沟钼铅锌矿田两期成岩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金寨县沙坪沟钼矿床是近年来秦岭-大别成矿带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已探明钼资源储量234×104t。在沙坪沟钼矿床外围发育多处铅锌矿床(点)。本文通过对外围3个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同位素定年,获得120±2Ma的成矿年龄,而钼矿床成矿年龄则在115~111Ma,显示出矿田内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早于钼矿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控矿构造、赋矿围岩及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分析,认为斑岩钼矿床和铅锌矿床为两个独立的成矿系统,热液型铅锌矿成矿系统形成早于斑岩型钼矿成矿系统。据地质勘查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矿田岩浆岩分为两期,第一期为早白垩世早期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是热液型铅锌矿成矿系统主要赋矿围岩,第二期为早白垩世晚期石英正长岩和花岗斑岩,是斑岩型钼矿成矿系统的主要赋矿围岩。矿床C、H、O、S等稳定同位素相关研究表明热液型铅锌矿成矿系统和斑岩型钼矿成矿系统均是两期岩浆热液演化的结果。因此矿田存在两期成岩成矿作用。两个成矿系统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不同,斑岩型钼矿成矿系统矿石铅同位素比值相对较高,变化范围大。铅锌矿床为早于斑岩钼矿床的独立成矿系统的认识合理解释了沙坪沟钼矿床为单一钼矿体,不含铅锌铜等不同于东秦岭斑岩钼矿床地质现象。区内两期成岩成矿作用均发生于晚侏罗─早白垩世构造体制转换阶段及以后伸展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