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0篇
  免费   678篇
  国内免费   1299篇
测绘学   262篇
大气科学   133篇
地球物理   208篇
地质学   4179篇
海洋学   475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275篇
自然地理   257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81.
新疆双峰山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特征与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峰山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北部西伯利亚板块陆缘晚古生代岛弧南部边缘,靠近克拉麦里板块缝合带.该矿区早石炭世浅海相玄武一安山质熔浆喷溢转为陆相流纹质熔浆喷发初期,火山热泉沿NW-NWW向线形管道(F2)形成以低Au品位硅质岩为中心的蚀变矿物晕(带);火山间隙性隐爆,潜火山热液于硅质岩裂隙间发育微细石英(冰长石)网脉,构成矿体.这两个成矿阶段同源同位的蚀变矿物晕(带)套叠,显示双峰山矿床蚀变分带与成矿模式,从上至下为隐爆硅质角砾岩化带、低Au品位硅质岩化带、石英(冰长石)网脉带(矿体)、黄铁矿蒙脱石化带和青磐岩化带.铅、硫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等研究表明,该矿床成矿流体与晚古生代岛弧早石炭世流纹质熔浆的陆相喷发相联系:火山热泉循环形成蚀变晕阶段加入大气降水,潜火山热液成矿阶段发育的低温微细石英网脉含冰长石和绢云母,它是一处晚古生代火山地区冰长石-绢云母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2.
西南地区铀资源现状与找矿前景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陈友良 《铀矿地质》2004,20(1):1-3,15
本文概述了西南地区铀资源现状,简要介绍了滇西、川西高原、川北、黔中4个铀成矿区的基本特征,并对西南地区的找铀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3.
钻孔资料管理和自动成图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系统介绍了根据铀矿勘查生产和科研需求建立钻孔数据库的方法 ,对钻孔数据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 ,同时也介绍了通过数据库接口对钻孔数据库进行自动成图的技术方法 ,并且在GIS平台中成功地实现了柱状图的全自动绘制和剖面图半自动绘制。该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科研效率。  相似文献   
184.
桂宝林 《云南地质》2004,23(4):421-433
煤层气盆地、煤层气系统、煤层气区带的存在及发育程度是煤层气藏形成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恩洪盆地和老厂一圭山盆地老厂煤矿区具备了形成煤层气藏的条件。研究其形成煤层气藏的特定条件,总结其煤层气藏模式,是煤层气勘探目标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5.
地下深部流体的来源与演化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地球化学领域的探索前沿和研究热点之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为开展深部流体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样品,构建了探索地下流体的研究平台。中给出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He、Ar、N2、O2、H2、CH4、CO2流体地球化学剖面。CCSD主孔CH4浓度的变化与H2浓度的升降没有显相关性;CO2浓度的变化与钻井条件下的氧含量无显相关性;CO2浓度与CH4浓度的关系有三种情况:CO2浓度与CH4浓度不相关、CO2浓度与CH4浓度负相关、或CO2浓度与CH4浓度正相关;氦浓度的增加与CO2和CH4浓度的上升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大气中N2、O2、Ar浓度太高,掩盖了井中N2、O2、Ar气体组分浓度变化,通常情况下N2、O2、Ar浓度变化难以作为深源气体的判据。CCSD流体与KTB流体中氧.氮关系基本一致,氧、氮线性相关(r=0.97),表明这两种气体主要来源于大气。KTB中的CH4与乙烷、N2表现出非常强的线性关系,而在CCSD流体中CH4与乙烷、N2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性。两个地区间的流体成因、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等方面可能有所不同。在CCSD主孔中,目前已发现存在大量的CO2,及少量CO、CH4、C2H6、C3H8、C4H10和He、N2等气体。已确定300~2000米主孔出现多处来自于地下的气体异常,包括甲烷和C2~C4等烃类气体,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根据流体各组分间相关性研究,可以判定异常中氧主要来源于大气,N2、Ar和CO2有一部分源于大气,一部分来源于地下。在流体显异常时,甲烷等烃类气体、氦、一氧化碳和绝大部分CO2来源于地下。出现显地下流体异常处,在岩石中存在裂隙、晶洞、破裂面、断层;它们作为流体迁移通道或存储空间,可能是流体存在的必要条件。某些CO2和He气异常与碳酸盐和铀矿石等围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6.
王卫东  宋庆春 《华北地质》2004,27(3):144-148
新近系地下淡水是下辽河三角洲地区的盘锦市和辽河油田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处于封闭到半封闭环境,包括明化镇组(Nm)和馆陶组(Ng)两个含水岩组。天然状态下,地下水位接近或高于地表;开采条件下,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形成区域性降落漏斗,地下水流场均发生显著变化,形成汇向开采区的向心流场。开采明化镇组地下水为主的盘东水源地,开采初期水位下降速率为1.61~5.19m/a,至1996年降至0.63~1.03m/a;馆陶组地下水为主的各水源地,开采初期水位下降速率为2.10~4.21m/a,至1996年减至1.49~2.05m/a。这是由于地下水流场变化,导致明化镇成水体内侵和下移所致,该地地下水中Cl^-的不断增高也证明了这一点。至1998年。平面上,成水体每年增加3.18km^2,盘东水源南部,成水体内侵速率已达每年220m。垂向上成水体年下移速率一般每年0.5~1.67m。进行新近系地下水动态特征和演化趋势研究,将为合理开发利用宝贵的淡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7.
黑龙江东安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安金矿床是黑龙江省新近发现的大型浅成热液金矿床。受断裂和隐爆角砾岩带控制,赋存于中生代陆相火山-侵入岩及晚印支期碱长花岗岩强硅化带中。成矿与火山-侵入岩作用有密切成生关系。通过对矿区内矿化围岩和基底岩石的金丰度和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以及对石英中包裹体测温、盐度、液相成分、氢-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变质岩;成矿温度为144℃~348℃;成矿深度约0.2km~1.0km;成矿时代为中燕山晚期,为一浅成热液低硫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8.
黑龙江省东宁县洋灰洞子铜矿床成矿岩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洋灰洞子铜矿床的成矿岩体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其成矿地质背景,着重研究与铜钼矿床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体和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岩性特征、岩石类型、岩石化学特点、成岩时代、物质来源及侵位方式等,确定了该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为洋灰洞子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189.
塔里木盆地西部古岩盐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钾条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盐盆地,为我国最有远景的找古钾矿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多年野外实地调查和大量岩盐样品的化学分析,特别是岩盐中可以指示沉积阶段的Br×103/Cl系数等区域分布特征,联系前人研究资料,分别从构造环境、地层和岩相古地理、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成钾条件分析。结果表明,莎车盆地西部喀什坳陷和库车盆地中部拜城坳陷宏观地质特征均有利于钾盐沉积;岩盐地球化学组成相对于正常海相沉积表现出明显的贫Br特征,属海陆交互相或海源陆相沉积。相比之下,莎车盆地的喀什次级坳陷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找钾远景区。  相似文献   
190.
扬子克拉通周边及其隆起边缘的铅锌矿床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准地台为大型克拉通碳酸盐发育的地区,从震旦系到中三叠统为典型盖层沉积,其中许多地层中不乏碳酸盐沉积。新中国建国以来,在其周边及其隆起边缘的碳酸盐地层中,陆续发现了许多层控铅锌矿床。近几年来,随着地质大调查的开展,又发现一批很有希望的铅锌矿化集中区。笔者总结了这些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将这些矿床与国外的MVT矿床进行对比,探讨它们的矿质来源、成矿溶液、成矿机制和成矿控制因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