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21.
投资环境地图集是一种基于投资环境评价理论的、为投资主客体双方服务的、关于区域或国家现状及发展信息的综合性专题地图集 .其内涵选题的关键系区域特征选题 .图集应使读者对投资环境确立具体的概念 ,获得投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2.
张少尧  时振钦  宋雪茜  邓伟 《地理研究》2018,37(12):2554-2566
基于成都市主城区各街道的流动人口数据,分析2010-2015年流动人口规模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居住空间分异程度,并从流动人口行为决策的视角选取影响变量,分析其对居住自选择的影响程度及其空间差异,据此揭示居住自选择中的空间权衡过程,探讨流动人口的空间权衡对其居住自选择和居住空间格局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2010-2015年,成都流动人口在主城区南部和城市中心快速增加,其集聚态势为西高东低;流动人口相较于本地户籍人口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居住空间分异性;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比、居住区面积、房租、公交、企业及生活服务设施对流动人口居住自选择有明显影响,且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比、居住区面积和房租影响显著,但影响关系受流动人口空间自相关影响显著;地理加权回归结果显示不同变量对居住自选择的解释能力存在空间差异性,流动人口通过不同变量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权衡不同区域,以此完成居住自选择并最终形成居住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23.
空间距离是影响传统商业区位的关键因子.但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CT)的迅速普及,空间距离对经济活动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限制越来越小,时间成本的影响地位日益凸显.然而,时间成本是否成为电子商务区位发展的核心机制,仍有待商榷.以成都市为例,通过建立O2O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与时/空距离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的空间关系,尝试回答这一问题.结果表明:① 整体上,时间成本对成都市O2O电子商务空间发展的影响地位已经高于空间距离,成为了其区位核心机制的首要因素.② 基于空间距离的成都市O2O电子商务区位发展更自由,但对时间距离更敏感,市场规模更严格地按照时间距离区位优势度进行分布,这导致其与时间距离区位优势度的空间匹配性更好,依赖性更高.③ 随着城市"中心--边缘"的空间过渡,时间成本对O2O电子商务区位的影响基本不变,空间距离的影响逐渐减弱,时间成本的影响地位得到相对提升;空间距离和时间成本分别成为影响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O2O电子商务区位发展的核心因子.④ 当前,受信息化,城市化,商业决策者和消费者等的影响,空间距离对O2O电子商务区位的影响仍不能忽视,其区位核心机制由时间和空间共同决定.⑤ 消费者和供应商的利益诉求,以及ICT的便捷性,是时间成本对O2O电子商务区位发展影响地位整体上高于空间距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4.
基于牛顿力学引力模型构建城区商业片区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将商业用地中经济联系密切的集约利用片区与低度利用片区进行关联,借助集约利用商业片区对低度利用商业片区的经济牵引作用,辅以交通优化策略,增大关联片区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实现了对低度利用商业片区集约利用潜力的充分挖掘,同时缓解了集约利用商业片区交通与人口承载压力。该开发模式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解决当前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25.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博物馆发展的制度环境呈现根本变化,探究博物馆发展状况及其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对于指导博物馆发展、丰富博物馆研究的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市为例,采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和文本分析等质性方法,对成都市博物馆发展的过程、特征及空间效应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① 成都市博物馆主要经历了国有化发展、非国有化发展和产业化发展三个阶段,在数量与类型、规模与等级、功能与产业、迁移与集聚等方面呈现出显著变化。② 制度变迁通过改变参与主体及其认知、行为进而作用于博物馆发展,当前参与博物馆发展的主体日渐增多,且其目的、行为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转变较大。③ 成都市国有博物馆发展的空间效应与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空间效应差异较大,前者主要是单个国有博物馆对其周边区域的产业类型、用地性质的影响,后者主要为多个民办博物馆通过集聚对整个集聚区的产业与功能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6.
运用开放数据平台提供的城市基础信息数据和居民日常出行活动的位置签到数据,借助GIS技术建立城市街区空间形态测度体系,引入空间回归模型,揭示成都市主城区658个街区的空间形态与街区活力之间的关联关系,辅助城市街区空间设计和优化,指导精细化的城市规划实践。结果表明:街区空间形态与空间活力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城市空间形态指标和社会经济属性因素可以较大程度地解释街区活力的空间变异特征。其中,功能多样性对街区活力的营造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最强,而建筑密度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容积率。  相似文献   
127.
基于MapInfo的成都市大气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建立了成都市大气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解决了长期以来大气污染源空间位置与其基本属性不能在地图上同时直观地表现出来的问题,该系统能将成都市环保部门日常监测到的大气污染源数据以图形的形式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并能进行图形与数据的交互,可快捷地对查询结果进行空间分析和统计。  相似文献   
128.
成都市城市扩展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樊淑云  彭文甫  毛欢  潘荟交  周介铭 《测绘科学》2015,40(2):102-108,127
为了揭示成都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变化,该文以成都市多时相、多源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RS与GIS技术提取城市扩展信息,基于空间叠置和缓冲分析技术、运用城市扩展模型对1978年—2010年成都市城市扩展的时空分异特征与城市扩展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8年—2010年,成都市城市扩展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呈"紧凑型圈层式"扩展模式,中心城区扩展主要方向是西北、西和西南;1978年—2002年和2002年—2010年两时段城市扩展时空差异显著;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发展是成都市城市扩张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9.
在全面收集地质和工程勘察资料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需要防范关注的7类地质问题以及需要统筹保护的4类地质资源。根据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约束性地质要素(地质问题、地质资源)和地质结构在垂向上的差异,将成都市0~200 m地下空间划分为0~30 m、30~60 m、60~100 m、100~200 m 4个层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都市地下空间分区、分层开发利用建议,编制了《支撑服务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地质环境图集》。图集范围覆盖成都市中心城区、高新西区、高新南区、国际生物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天府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等重点地区,包括39张图件和1个地质调查报告。图集为成都市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城市空间优化拓展、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以及国土空间开发、空间转型升级和城市集约、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地质依据,对于全国其他城市开展同类图集编制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0.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空间数据库平台的支持下,对成都市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在1995-2000年间,耕地与建设居民用地、耕地与林地、林地与草地以及水体与耕地等之间的转换强度较高.耕地减少10972hm2,林地减少2220hm2,草地增加8042hm2,建设居民用地增加4830hm2,水体增加323hm2.减少耕地的主要去向是建设居民用地、草地和林地;减少林地的主要去向是草地.人口总数,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工业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建设居民用地同步增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与耕地同步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