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吕新刚  周志强 《气象》2015,41(10):1260-1267
比较了三种假相当位温(θse)计算式的精确度,分析了θse对沙瓦特指数(SI)计算的重要影响,提出精度较高的SI计算实用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干绝热过程中位温和比湿守恒性质迭代求解抬升凝结高度处温压变量;计算起始气块的θse;然后基于湿绝热过程假相当位温的守恒性质,采用Stackpole迭代方法计算湿绝热上升到500 hPa的气块温度,进而计算SI。研究发现,θse的误差是SI计算误差的重要来源,采用准确的θse计算方案非常重要。经计算比较,发现θse的Bolton公式和李任承公式计算精度较高,而经典的Rossby公式计算得到的θse表现为系统性偏低,偏低量随气块温湿的增加而增大。相应地,采用Bolton公式计算θse所得到的SI之精度最高,与查表值703个算例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仅0.45℃,李任承公式效果与之接近;而传统的Rossby公式相应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66℃。与前人的SI算例对比表明,本方案计算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在预报业务中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A Climatology of the Southwest Vortex during 1979–200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Using a new vortex detection and tracing method, a dataset of the Southwest Vortex(SWV)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Japanese 25-year Reanalysis(JRA-25) reanalysis data during 1979–2008. The spatiotemporal features of the SWV are derived from the dataset. In comparison to other seasons, summer yields the least SWVs, but with the highest probability that they will migrate from their region of origin. SWVs mostly emerge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Sichuan Basin and the southeas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Migratory SWVs mainly move along either an eastward or southeastward path. Detailed composite analysis of warm-season SWVs shows that the subtropical high is a key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of migratory SWVs. Furthermore, the steering wind at 700 hPa dominates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migratory SWVs. Potential stability diagnosed by pseudo-equivalent potential temperature ? se is of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the evolution and movement of SWVs. On the other hand, migratory SWVs possess relatively greater strength than stationary SWVs, due to a stronger low-level jet with enhanced baroclinicity and moisture transport providing more energy to support the growth of SWVs along their paths of movement.  相似文献   
33.
正所谓"四自"指的是村集体自定设计、自筹资金、自主施工、自我管护。2013年年底,攸县柏市镇凤塔村被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确定为全省土地整治"四自模式"的试点之一。然而,村民的施工水平、资金保障、监督验收等问题,还有待考验。就试点而言,尚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继续探索、实践,才能形成可供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34.
利用非静力平衡的中尺度模式WRF,对2009年6月3~4日广东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发生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高空槽、切变线和低空急流是主要影响系统;弱冷空气南侵触发中尺度对流降水系统生成.降水集中区域多出现在假相当温度垂直梯度随时间变化较大并且有明显水平风切变的区域.湿位涡MPV对强降水的落区...  相似文献   
35.
利用NCEP的1°×1°再分析资料、FY-2E逐小时TBB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湘中地区2010年5月12-13日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以及中尺度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试图从多角度揭示这次大暴雨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高空南支槽,中低层切变以及地面冷空气是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作为暖湿气流的载体,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条件和水汽条件;冷空气侵入高能不稳定的暖湿气团,是触发暴雨不稳定能量释放的热力机制;z-螺旋度的空间分布能反映暴雨发生时大气的动力特征,中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与低层正涡度的空间结构,有利于高低层形成"抽吸作用",从而使上升运动得到发展和加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高分辨率的云顶亮温TBB资料对降水的强度及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6.
长江源区当曲流域高寒湿地类型划分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8~2010年多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面向对象的图像分类方法,对青藏高原长江源地区当曲流域高寒湿地信息进行了提取,系统分析了该地区高寒湿地的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并构建了适宜于高海拔河源地区的湿地分类系统.结果表明:①当曲流域高寒湿地共分为8种类型,湿地总面积为8 548.03 km...  相似文献   
37.
下侏罗统日当组是扎西康Sb-Pb-Zn-Ag多金属矿集区重要的赋矿地层和矿源层。为探讨日当组成矿元素的初始富集机理,本文开展了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日当组各类岩石的SiO2、MgO、K2O、Rb、Zr等指示的陆源背景与世界平均页岩相近,推测陆源输入很可能不是成矿相关元素富集的主因;岩石的Fe3+/TFeO0.5,U、V、Cr、Co和Ni的富集系数小于5,Ce无明显负异常,指示沉积过程中氧化-次氧化的底层水条件,成矿元素并非缺氧-硫化底层水条件下的矿物自生富集;P和Ba的富集系数大多小于1,反映了一种正常偏低的古生产力条件,指示成矿元素也非高生产力条件下生物富集。据地层中As、Sb、Ag的富集和部分岩石出现Eu正异常,以及区域上该地层中发育蚀变安山岩和热水沉积硅质岩夹层的地质事实,推测海底热液活动很可能是扎西康矿集区日当组赋矿地层中成矿元素富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
云南景洪东南地区出露一套泥盆纪地层,前人将以粗粒碎屑岩为特征的部分命名为怕当组,根据腕足类化石确定其地质时代为中泥盆世;以碎屑岩、凝灰岩为特征部分命名为南光组,根据植物化石划归上泥盆统。本研究发现,粗粒碎屑岩层序位于剖面上部,南光组位于剖面下部,两者构成完整的浊积扇层序。粗粒碎屑岩层序中发现晚泥盆世标准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otophloeum rhombicum),说明两者地质时代均为晚泥盆世。故建议废除怕当组,两者合并为上泥盆统南光组,属于深海浊流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39.
夏季青藏高原雷暴天气及其天气学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尤伟  臧增亮  潘晓滨  李毅  安成  李安泰 《高原气象》2012,31(6):1523-1529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00-2009年夏季(6-8月)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雷暴天气各要素的垂直廓线特征,在此基础上,修正了K指数,并对修正后的K指数(KM)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高原雷暴中心主要发生在高原西南侧的日喀则、高原中部腹地那曲、拉萨一带以及高原东部地区,夏季高原中部雷暴中心区随月份向西南转移,其东侧的雷暴中心区随月份向南偏移,雷暴中心位置向南偏移且雷暴的月平均频数减少,高原上由南向北雷暴发生的时段不同,高原中部和北部的那曲、沱沱河雷暴峰值的出现时段比南部的拉萨早3~6h;高原南部的定日和拉萨雷暴日大气低层存在逆湿现象。高原地区雷暴日500~400hPa之间为不稳定层,400hPa以上为稳定层,400hPa处假相当位温为最小值,雷暴日平均风向为西南风;对KM指数检验表明,大多数雷暴日KM>10℃,占总雷暴日的92.7%;当KM<0℃时几乎无雷暴发生,KM指数对雷暴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0.
崔玉良  渠洪杰  陈英富  王森 《地质论评》2019,65(6):1299-1314
华北克拉通北缘内蒙古赤峰北部朝阳沟村地区的原认为是志留纪的八当山流纹岩,现测得其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77.3±3.3 Ma,应当属于早二叠世。岩石化学分析表明,流纹岩SiO_2含量为75.24%~76.07%,K_2O和Na_2O含量分别为3.40%~5.31%和3.66%~4.88%,属于高钾钙碱性火山岩。岩石具高Al_2O_3(12.92%~13.28%)、低CaO(0.13%~0.47%),铝饱和指数(A/CNK)为0.99~1.06,显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特征。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锆石ε_(Hf)(t)均为负值,为-10.7~-16.1,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736~2016 Ma,表明该火山岩起源于华北克拉通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朝阳沟村地区八当山火山岩主体岩性为中酸性火山岩,其形成于早二叠世古亚洲洋向南俯冲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包含华北克拉通北部和白乃庙岛弧带)之下的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