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1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藏南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TH)东段发现的首个大型铅锌矿床,但其成因备受争议。本文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硐内具有"同心环带"或"热水蛋"构造的铅锌矿石中的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进行了原位微区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铅锌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在8.88‰~11.83‰之间,平均为10.50‰,总硫同位素组成(δ34S∑S)约为10.07‰。其中:7个黄铁矿(Py)测点的δ34SPy值为10.29‰~11.14‰,平均为10.70‰;6个闪锌矿(Sp)测点的δ34SSp值为10.78‰~11.83‰,平均为11.49‰;5个方铅矿(Gn)测点的δ34SGn值为8.88‰~9.18‰,平均为9.04‰。总体表现为δ34SSp > δ34SPy > δ34SGn,指示硫同位素未达到分馏平衡。利用方铅矿与闪锌矿矿物对硫同位素温度计计算可得,铅锌成矿温度介于224~280℃之间,平均值为259℃。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主成矿期硫源主要来自日当组(J1r)围岩地层,并可能有少量岩浆硫的混入,属受控于地层-构造-岩浆热液作用的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夏隆岗铅锌矿床是扎西康矿集区内新近发现的铅锌矿床.矿床已发现的铅锌矿体受控于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构造.通过系统的钻孔编录,结合脉体穿插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可将矿床热液成矿期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铁锰碳酸盐—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1);石英—方解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2);石英—硫盐矿物阶段(S3).本次研究系统测试...  相似文献   
13.
扎西康铅锌银矿床位于北喜马拉雅大陆边缘褶冲带内,是西藏扎西康整装勘查区中大型铅锌锑银共生矿床之一。矿床赋存于下侏罗统日当组,容矿岩石为含碳钙质板岩、钙质板岩和构造角砾岩,矿体严格受近SN向和NE向断裂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通过岩石物性分析,认为矿体具有中低电阻和中低极化的物性特征。在矿集区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和激发极化法试验,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初始模型,从地质背景、勘查模型角度分析,含矿走滑断裂的围岩具有中低极化率、断裂走向与极化率条带一致的特征;认为在中低极化率区域存在断裂,且断裂走向的垂直方向存在高极化、低电阻区,赋矿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西藏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东段的多金属成矿带内。为探明该矿床控矿构造的电性特征,笔者在矿区布设两条地球物理(音频大地电磁AMT、大地电磁MT)测线进行数据采集,并经过详细的数据处理和反演计算,得到较好的地下电性结构剖面。结合长期野外调查和物性、钻孔资料,解译出9条断裂,其中包含4条含矿断裂和4条隐伏断裂,1个深部隐伏岩体,划定2个深部有利找矿点(即Ft2和F24断裂深部)。  相似文献   
15.
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床是北喜马拉雅金-锑成矿带的典型代表,更是该成矿带内为数不多的已达到大型规模的矿床。扎西康矿床具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组合以及极为复杂的成矿期次,因而其成矿世代的系统划分不仅对该矿床成矿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区带成矿作用的认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文章在总结前人的认识基础之上,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和相互穿插关系,提出了新的成矿期次划分方案,将扎西康矿床的成矿世代分为3期、7阶段和13亚阶段,这种多期多阶段成矿特点显示出扎西康矿床的形成可能是多期流体叠加的结果,并提出晚期锑元素对先存铅锌矿体的叠加改造成因。研究表明这种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在整个区带上具有普遍意义,指示了在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成矿带可能具有寻找铅锌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郑文宝 《地质与勘探》2017,53(1):97-108
扎西康矿床位于北喜马拉雅成矿带内,是目前该带发现的唯一一例大型规模的Sb-PbZn-Ag矿床,该矿床也成为了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但迄今为止,矿床研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问题——矿床成因,尚未得到解决,目前存在的矿床成因观点达四种之多。本文基于成矿流体来源在解决矿床成因问题研究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扎西康矿床15号地质剖面开展岩石地球化学立典研究,并结合矿体中主成矿元素的分带特征,发现SiO_2、Al2O_3、CaO、TiO_2、Ba、Sr、Co、Ni、∑REE等主要分布在炭质板岩(围岩)中,而Fe-2O_3、FeO、MnO、Cu、Sn、δEu主要分布在Sb-Pb-Zn-Ag矿体中;提出扎西康SbPb-Zn-Ag矿体由深部至浅部,成矿元素的分带为Sn→Cu→Zn→Pb+Ag→Sb,具有较明显的由高温向低温的演化规律,重塑了扎西康矿床成矿流体沿着断层破碎带向上运移的演化路径。通过对扎西康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规律研究,文章认为该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在演化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参与,并受到了炭质板岩的改造。根据本文对扎西康矿床成因的认识,得出扎西康矿床与广西大厂锡矿以及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较为相似的认识,建议矿区下一步找矿重点为深部的锡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