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8篇
  免费   594篇
  国内免费   741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327篇
地球物理   842篇
地质学   1330篇
海洋学   682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34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4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81.
徐锡伟  钱瑞华 《地震地质》1994,16(4):355-364
通过实地考察、槽探和浅层地震探测等手段以及对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超采环境的分析,详细地研究了大同铁路分局地裂缝带的三维构造特征,指出现今处于发展中的地裂缝带是由东向西扩展的,扩展速率为260~520m/a,地裂缝带两侧的差异升降运动速率达22.1~24.4mm/a,主地裂缝带的水平拉张速率约1.11~11.6mm/a,垂直错动速率0.2~8.57mm/a,左旋错动速率1.87~3.57mm/a。地裂缝带的活动方式为无震蠕滑型,扩展中的地裂缝是一种无震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82.
曹文俊  杨健 《气象科学》1994,14(1):84-89
本文用由实测的温风梯度资料及脉动量资料所得的稳定度,与利用湍流热通量参数化方案的M-O长度(L)间接计算法所得的稳定度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3.
硅酸盐和氧化物矿物的溶解速率,在远未达到平衡的条件下,其实验活化能随pH值的变化达几十个kj/mol。在远比零净质子电荷点更酸性或更碱性的pH条件下,实测的Eexp值从大于50kj/mol变化到在PZNPC附近但未必在PZNPC点的很小的值。我们通过经验的溶解速率定律与产生正表面电荷的质子吸附的条件平衡常数相结合的方法,解释了这种矿物溶解速率随pH值发生的变化。利用条件平衡常数中的静电势项,对矿物  相似文献   
184.
非平衡吸附放射性核素迁移数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射性核素在以水作为载体于多孔介质中迁移时,吸附与解吸作用不容忽视.吸附与解吸为一非平衡过程,本文建立了考虑非平衡吸附的放射性核素迁移数植模型,模型中对于水动力弥散方程和非平衡吸附关系式的耦合,采用数值离散、直接代入的方法使数值求解便于实施.利用现场核素迁移试验观测资料对所建立的非平衡吸附核素迁移数值模型进行了检验,充分说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5.
岩石流变模型在孕震过程和前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国民  梁北援 《地震学报》1987,9(4):384-391
本文用岩石流变模型讨论了地震孕育过程,以定常应变速率为地震孕育过程的基本条件.在解析解的基础上,计算了孕震过程中应力、应变、应变速率和能量等各种特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震孕育过程的阶段性.本文还着重讨论了孕震过程中的各种前兆现象,探讨了多种前兆异常的综合机制,并初步给出了前兆现象和孕震过程之间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186.
以江西德兴斑岩铜矿床之细矿脉为研究对象,文章介绍了细矿脉剖面采集及研究的工作方法,着重讨论了自矿脉至围岩元素的空间展布特征。成矿元素Cu、Ag、S和控矿元素Fe、Rb、K都属确定性分布型。对照元素的扩散和渗滤理想模式,得到如下认识:在成矿成晕的地球化学过程中,成矿元素Cu、Ag、S以及Fe以扩散作用为主,控矿元素K和Rb以渗滤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87.
冻土抗压强度对应变速率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室内采用人工冻结的方法,制备冻土试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的实验研究。获得不同应变速率及不同温度的压力-应变曲线,在给定的温度下,研究了强度与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得出:σc=(α+βθ)(ε/ε0)^n。在给定的应变速率范围内,研究了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得出表达式σc=σ0+K(ε/ε0)^m|θ|,并给出了相应参数α、β、n及σ0、K、m的取值范围,应用上述公式进行强度计算,与实测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88.
不同温度条件下乙酸对长石溶蚀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本文报道了不同埋藏温压条件下乙酸对条纹长石溶蚀过程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1)在条纹长石溶蚀过程中,K、Na、Al优先释放,Si是最后释放的元素。2)在相对低温的条件下,长石溶出主要元素的比例远远偏离其化学组成,在相对高温的条件下,则接近其化学组成。3)在条纹长石中.钠长石比钾长石更容易分解。4)温度升高对条纹长石中Si的影响最大,其温度效应分别是K、Al、Na的9.2,8.6和5.4倍。5)不同温度区间Si,Al的温度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别,Al主要在小于95℃区间释放,而Si主要在大于95℃区间释放,此时将有约2/3的Si不能加入到高岭石中。因而在埋藏成岩过程中,自生SiO矿物沉淀造成的孔隙封堵作用主要发生在地温大于95℃的埋深中。6)相对高温高压的实验中获得了蛋白石等自生SiO矿物的沉淀,进一步证明Si主要是在高温区间释放的。  相似文献   
189.
工程岩体开挖后改变了原来的赋存条件与环境,沿硐壁岩体表面卸荷由于应力的重新调整,表现在波速上升的下降,即岩体性状发生变异。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异程度加大,而变异的速率却逐年下降,文章根据黄河上游某水电工程坝址平硐壁不同时间(几个同点位)弹性波速测量结果,拟合了波速年下降率D(%)与开挖一测定时间间隔N(a)的函数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进行岩体波速的反算,求得了开挖时岩体的波速值,反映其本来的性状,对一  相似文献   
190.
复杂地形条件下三维多源浓度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大气扩散模式很多,主要的是高斯模式及对它的各种订正形式。高斯模式的前提条件是污染物浓度符合正态分布,是适用于开阔平坦地形上的中小尺度模式:由于高新模式的局限性,对于复杂地形和复杂流场情况下的天气扩散问题,更多地采用烟团模式或K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