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2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453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698篇
地质学   1471篇
海洋学   18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茂汶断裂耿达-汶川段主要发育于以花岗岩为主的前寒武系彭灌杂岩体中,韧性变形特征十分明显,在龙门山主干断裂带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表明它是一个由多条断层组成的一个构造应变强化地带,也是一个具多期活动性的破裂带。  相似文献   
42.
着重总结了我国古大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megasequence,一级层序)和中层序(mesosequence,二级层序),以及一级、二级海平面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国外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进行对比.我国3大古陆(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塔里木陆块)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可划分为两个(MG-1,MG-2).中层序划分为5个(MS-1,MS-2,MS-3,MS-4,MS-5).MG-1包括MS-1,MS-2和MS-3,时限为94~112Ma(寒武纪和早奥陶世),底以巨大不整合为界,顶以著名巨大沉没不整合为限,沉积了我国显生宙大部分的碳酸盐岩,赋存着丰富的油气和各种金属及非金属矿产.MG-2包括MS-4和MS-5,时限为58~68Ma(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底界以巨大沉没不整合为界,为硅质碎屑-碳酸盐岩组合.海平面变化的级别划分对应于层序.中国3大古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的总貌:MGSC-1初期普遍发生快速海进,海平面升高,尔后海平面下降,其间有多期次的小幅度海进和海退变化.MGSC-2则普遍海平面升高,上升幅度大于MGSC-1,尔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3.
四川旺苍早三叠世古地磁学结果及其大地构造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四川北部旺苍地区(32.14°106.17°)早三叠世地层进行了古地磁学和岩石磁学研究,其结果表明剩磁载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另有少量赤铁矿.采样地层岩石高温剩磁分量(D=45.1°,I=18.0°,a_(95)5. 9°),通过褶皱及倒转检验,表明认岩石中获得的高温分量为原生分量.由原生分量求得扬子地块早三叠世虚地磁极为:42.5°N,214.6°E(d_(p)=3.2,d_m=6.1),古纬度为9.2°.认为,华北与扬子地块在自早三叠世期间已基本拼合,现有古地磁结果支持秦岭造山带为陆内造山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4.
扬子板块石炭纪沉积层序及其全球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石炭纪扬子板块内部、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及扬子板块与欧美板块之间的不同级别沉积层序对比研究,编制了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欧美板块石炭纪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在扬子板块内部,上、下扬子区2级沉积层序可以进行对比,但下扬子区海进和海岸上超滞后于上扬子区,由于资料的限制,3级沉积层序的对比还有困难;华北板块Fusulina-Fusulinela带内的一个3级沉积层序和Triticites-Peudoschwagerina带内的四个3级沉积层序,可以和扬子板块同期的3级沉积层序对比;扬子板块和北美中大陆不仅3级沉积层序可以对比,而且在晚石炭世Gzhelian期4级沉积层序也可以进行对比,但由于它们大地构造背景的差异,导致沉积层序组成内容的不同。上述对比结果被认为是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所形成全球沉积记录同时性的证据。并以冰期与非冰期、联合古陆形成前后等方面对相同板块内和不同板块间沉积层序的数量和级别的异同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石炭纪冈瓦纳大陆冰川消长是控制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沉积层序应具全球同时性和可对比性,但局部沉积条件差异也将影响沉积层序组成。  相似文献   
45.
华北地区煤的显微组分结焦性热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西栋  潘银苗 《地球科学》1997,22(2):181-184
为探讨煤的显微组分的结焦性,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镜质组、壳质组和惰性组分别进行了显微镜热台加热试验.在加热过程中,活性组分经历了3个明显不同的变化阶段,即变形阶段、胶质体形成阶段以及固化阶段.随煤变质程度的增加,镜质组的初变温度和胶质体形成时的温度逐渐增大,而固结温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壳质组在低变质阶段因受热而挥发掉,但随煤级增高其变形程度减弱;半镜质组在受热过程中也有变形和少量胶质体形成,而惰性组只发生微弱变化.在低变质阶段,活性显微组分形成的焦炭显微结构以各向同性为主;随变质程度的增高,焦炭显微结构中各向异性成分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46.
黄思静 《地质学报》1997,71(1):45-53
未经蚀变的海相碳酸盐岩的碳,锶同位素组成代表了原始海水的同位素组成,在确定样品末经显著蚀变的基础上,本文测定了上扬子地区晚古生代7条剖面238个海相碳酸盐岩样品的碳、锶同位素组成,分布了它们的测试结果和演化曲线,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可利用的基础参照数据。  相似文献   
47.
扬子地台北缘裂谷系金与多金属成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怀奎 《黄金地质》1997,3(4):36-42
扬子地台北缘大多数金矿床集中集中在裂谷系古陆隆起内外接触处,经历了复杂的地壳结构演化,形成新的金矿类型和矿化组合,具多源性,以深源为主,浅源次之,再次是陆源,控矿构造含同生构造与封闭聚矿盆地等多种成矿作用的叠加。  相似文献   
48.
大别山沙村中生代A型花岗岩和基性岩的源区演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A型花岗岩的成因虽存在不同的认识模式,但对大别山沙村A型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其物质源自大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含有古老地壳信息。结合被侵入基性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资料,推测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地球化学性质与下扬子地幔相似。花岗岩中锆石SHRIMP法U-Pb年龄为119.0±3.2Ma,说明其岩浆侵位于早白垩世,与邻近的基性岩侵位时间相近但稍晚。在三叠纪因大陆俯冲碰撞增厚的岩石圈在早白垩世被拉张减薄,含有古老地壳成分的扬子陆下岩石圈地幔及其上覆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不同成分的碰撞后岩浆岩。其中部分基性岩浆分异结晶成为辉长岩,而A型花岗岩可能是同一地幔源区物质小比例部分熔融后分异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49.
传统型铂族矿产,系指与镁铁质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铂族矿产资源。华力西运动时期,扬子地台西南缘沿超壳深断裂带发生的大陆裂谷作用,为来自上地幔的镁铁质(拉斑玄武岩质)岩浆的上涌和侵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前提条件。含铂基性超基性岩的时空分布,受到大陆裂谷作用的主要发生发展时期和裂谷活动带的控制。通过对典型矿床特征及其成矿作用的探讨,论述了扬子地台西南缘主要的铂族矿床类型;并从四维成矿的角度,阐述了对区域成矿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50.
在中下扬子地区地壳区域性滑动层位岩石物性力学参数研究的基础上,对上扬子地区地壳的相应岩层进行了系统的定量测试。其滑动层位各种参量在塑性、韧性和粘性上所表现出特征的规律,在我国南方型数字地层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比性。同时,也揭示了地壳的构造分层性,并可作为上扬子板块浅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的重要依据和建库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