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1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795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74篇
地质学   2252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茂汶断裂耿达-汶川段主要发育于以花岗岩为主的前寒武系彭灌杂岩体中,韧性变形特征十分明显,在龙门山主干断裂带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表明它是一个由多条断层组成的一个构造应变强化地带,也是一个具多期活动性的破裂带。  相似文献   
62.
胶南地块的隆升—伸展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石学及同位素地质学研究均表明,含榴辉岩的胶南地块在高温高压变质后经历过快速降压过程。这一过程在构造上 表现为隆升-展构造。这种构造在胶南地块有两种形:其一为地块内部的垂向缩短、水平向伸展构造,以浅色脉体的变形为特征,并反映出从深层次向浅层次的转化;另一为地块为部的正型构造带,  相似文献   
63.
着重总结了我国古大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megasequence,一级层序)和中层序(mesosequence,二级层序),以及一级、二级海平面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国外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进行对比.我国3大古陆(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塔里木陆块)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可划分为两个(MG-1,MG-2).中层序划分为5个(MS-1,MS-2,MS-3,MS-4,MS-5).MG-1包括MS-1,MS-2和MS-3,时限为94~112Ma(寒武纪和早奥陶世),底以巨大不整合为界,顶以著名巨大沉没不整合为限,沉积了我国显生宙大部分的碳酸盐岩,赋存着丰富的油气和各种金属及非金属矿产.MG-2包括MS-4和MS-5,时限为58~68Ma(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底界以巨大沉没不整合为界,为硅质碎屑-碳酸盐岩组合.海平面变化的级别划分对应于层序.中国3大古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的总貌:MGSC-1初期普遍发生快速海进,海平面升高,尔后海平面下降,其间有多期次的小幅度海进和海退变化.MGSC-2则普遍海平面升高,上升幅度大于MGSC-1,尔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4.
四川旺苍早三叠世古地磁学结果及其大地构造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四川北部旺苍地区(32.14°106.17°)早三叠世地层进行了古地磁学和岩石磁学研究,其结果表明剩磁载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另有少量赤铁矿.采样地层岩石高温剩磁分量(D=45.1°,I=18.0°,a_(95)5. 9°),通过褶皱及倒转检验,表明认岩石中获得的高温分量为原生分量.由原生分量求得扬子地块早三叠世虚地磁极为:42.5°N,214.6°E(d_(p)=3.2,d_m=6.1),古纬度为9.2°.认为,华北与扬子地块在自早三叠世期间已基本拼合,现有古地磁结果支持秦岭造山带为陆内造山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5.
根据对调查资料,航卫片判译和已有文献的综合分析,研究了西秦岭北缘断裂东段和海原断裂南段的走滑转换,变形及其与陇山地块的相互作用。XQLF以几何学结构复杂和多期活动为特征,主带各段呈左阶斜列。HYF南段的陇县-宝鸡断裂由4条断层组成70km的宽带,中更新世以来表现为左旋增滑运动。  相似文献   
66.
喜马拉雅及邻区的莫氏面起伏与上地幔密度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重力资料3维反演方法,并运用该方法使用布格异常对喜马拉雅及其邻区进行了反演,给出了该区域内莫氏面的大尺度变化图象和上地幔异常密度的分布。结果显示,喜马拉雅山脊带虽然海拔很高,但其地壳厚度较小。  相似文献   
67.
扬子板块石炭纪沉积层序及其全球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石炭纪扬子板块内部、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及扬子板块与欧美板块之间的不同级别沉积层序对比研究,编制了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欧美板块石炭纪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在扬子板块内部,上、下扬子区2级沉积层序可以进行对比,但下扬子区海进和海岸上超滞后于上扬子区,由于资料的限制,3级沉积层序的对比还有困难;华北板块Fusulina-Fusulinela带内的一个3级沉积层序和Triticites-Peudoschwagerina带内的四个3级沉积层序,可以和扬子板块同期的3级沉积层序对比;扬子板块和北美中大陆不仅3级沉积层序可以对比,而且在晚石炭世Gzhelian期4级沉积层序也可以进行对比,但由于它们大地构造背景的差异,导致沉积层序组成内容的不同。上述对比结果被认为是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所形成全球沉积记录同时性的证据。并以冰期与非冰期、联合古陆形成前后等方面对相同板块内和不同板块间沉积层序的数量和级别的异同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石炭纪冈瓦纳大陆冰川消长是控制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沉积层序应具全球同时性和可对比性,但局部沉积条件差异也将影响沉积层序组成。  相似文献   
68.
黄思静 《地质学报》1997,71(1):45-53
未经蚀变的海相碳酸盐岩的碳,锶同位素组成代表了原始海水的同位素组成,在确定样品末经显著蚀变的基础上,本文测定了上扬子地区晚古生代7条剖面238个海相碳酸盐岩样品的碳、锶同位素组成,分布了它们的测试结果和演化曲线,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可利用的基础参照数据。  相似文献   
69.
扬子地台北缘裂谷系金与多金属成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怀奎 《黄金地质》1997,3(4):36-42
扬子地台北缘大多数金矿床集中集中在裂谷系古陆隆起内外接触处,经历了复杂的地壳结构演化,形成新的金矿类型和矿化组合,具多源性,以深源为主,浅源次之,再次是陆源,控矿构造含同生构造与封闭聚矿盆地等多种成矿作用的叠加。  相似文献   
70.
程万正 《内陆地震》2004,18(1):20-28
分析了雅江地块的构造环境、地震活动和震兆异常,探讨2001年雅江6.0级地震、2002年新龙5.3级地震发生后雅江地块的强震趋势。重点对理塘-德巫断裂带,新龙、白玉、德格及贡觉一带地区的异常地震活动图像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存在强震填空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