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37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1175篇
海洋学   212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在详细的地质工作基础上,在扬子地台西缘会泽铅锌矿带新发现含矿层位筇竹寺组中,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同时配合物探,进行1∶5 000的大比例尺找矿工作。通过对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浓集区进行找矿工程查证,异常浓集中心与新发现矿体吻合较好,表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区找矿效果显著,值得在邻区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92.
中、上扬子北部盆-山系统演化与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南方中生代经历了中国大陆最终主体拼合的陆缘及其之后的陆内构造演化。晚古生代末期,在秦岭—大别山微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存在向西张口的洋盆,即勉略古洋盆。中三叠世末期开始,扬子板块相对于华北板块发生自南东向北西的斜向俯冲碰撞作用,扬子北缘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发育陆缘前陆褶皱逆冲带与前陆盆地系统。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中国东部的大地构造背景发生了重要的构造转变,中、上扬子地区处于三面围限会聚的大地构造背景。在这种大地构造格局下,中、上扬子地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发育陆内联合、复合构造与具前渊沉降的克拉通内盆地系统。自中侏罗世末期开始,扬子北缘前陆带与雪峰山—幕阜山褶皱逆冲带经历了自东向西的会聚变形过程及盆地的自东向西的迁移过程和收缩过程。扬子北缘相对华北板块的斜向俯冲导致在中扬子北缘的深俯冲及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俯冲之后以郯庐断裂—襄广断裂围限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地块在晚侏罗世向南强逆冲,致使扬子北缘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前陆盆地被掩覆和改造。  相似文献   
993.
发生在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结束了中上扬子地区自伊迪卡拉纪以来以一个稳定的古地理单元、而且多数时间沉积浅水碳酸盐岩的漫长的地质历史。该地质事件受控于秦岭造山带的大规模造山隆升和华北板块的向南强烈挤压,并在华夏地块的北西向挤压,以及印支板块的向北挤压的共同作用下,在习称的"扬子地台"的相对较为稳定的基底上于晚三叠世形成一个从残留海相盆地到具有前陆性质的陆相磨拉石盆地的演变序列;而且,这个特别的盆地演变序列与松潘—甘孜地块上发育的晚三叠世前陆浊积盆地的形成和消亡过程存在时间上的对应性。因此,对中上扬子区印支运动的地层学效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沉积盆地格局演变的系统描述,为窥视古特提斯洋消亡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而且为重新审视长期以来作为前陆盆地典型代表的、由龙门山造山带的造山隆升所形成的"四川盆地西部前陆盆地"假象提供了一个思考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4.
中上扬子寒武系蒸发岩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上扬子区寒武系蒸发岩层位上属龙王庙阶和毛庄阶至张夏阶,分布在成都以东、贵州遵义以北和武陵山以西,形成四川长宁、重庆永川-江津、湖北利川、武汉4个沉积中心,是早古生代海相油气的重要盖层。经深井揭露,寒武系蒸发岩为石膏和石膏夹石盐,有三种岩石类型:粉砂质白云岩、白云岩与石膏互层、石膏夹石盐。地表以盐溶角砾岩、石盐假晶、次生石膏为标志,川东有少量盐泉出露。寒武纪时中上扬子区蒸发岩沉积具有构造和古地理障壁及岩相障壁,西部除龙门山前分布有岛链状的古陆外,早寒武世末川中古隆起已具雏形,并由西向东迁移扩大;黔中古隆起至中晚寒武世可能为水下无沉积区,具有局限障壁作用。早中寒武世碳酸盐浅滩分布在构造障壁的东侧。构造、古地理和沉积相展布,使中上扬子区转化为局限、封闭或半封闭构造古地理环境,是该区沉积蒸发岩的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扬子地区主要8个省市22条具有代表性的梁山期沉积地层剖面资料的前期整理,对具有代表性的腕足动物化石丰富的剖面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列出了化石清单,共鉴定出了腕足动物27科47属74种。通过对梁山组主要剖面的腕足动物群性质进行分析,总结了扬子区梁山组腕足动物群的特征。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在研究区梁山组内,自上而下建立了一个腕足动物组合带:Tylopleta—Orthotichia chekiangensis组合带,为中二叠世中期的早期,并对研究区组合带的腕足动物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描述。描述了梁山组腕足动物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利用腕足动物的综合性,初步探讨了梁山期沉积的地质时代特征等。  相似文献   
996.
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李增学  余继峰  郭建斌  韩美莲 《沉积学报》2003,21(2):288-296,306
研究了含煤地层中海侵事件沉积序列,即海侵沉积与煤层直接接触的组合特点,总结了海侵事件和海侵事件成煤特点,提出了陆表海聚煤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理论及海侵事件成煤机制。研究表明,陆表海盆地充填沉积序列中,既有海退成煤作用又有海侵成煤作用发生,而且,海侵事件为陆表海盆地海平面变化的典型特色,海侵的突发性是海侵事件的基本属性,其沉积具有等时性。海侵事件导致盆地事件型聚煤作用发生。本文还深入讨论了海侵事件成煤机制及其在含煤地层层序地层界面识别、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南方早三叠世岩相古地理分异演化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早三叠世中国南方的岩相古地理总体上表现为“两隆两凹”的格局,即西部以康滇古陆为核心的中、上扬子地块,东部以华夏古陆为核心的华夏地块,两地块之间为扬子古海洋。两古陆附近沉积滨浅海相碎屑岩,其间的古海洋内为碳酸盐岩台盆,岩相分带显著。中国南方早三叠世的岩相古地理取决于扬子扳块与华夏板块的裂离和拼合。由Induan期到Olenekian期,中、下扬子地区的北部缓慢抬升,下扬子地区由较深水转化为局限碳酸盐岩台地。与此同时,西南部的康滇古陆下沉,东部的华夏古陆隆升,导致岩相向西推移,右江地区表现为活动性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998.
梅冥相  张海  孟晓庆  陈永红 《中国地质》2006,33(6):1292-1304
上扬子区特别是贵州及邻区的下寒武统发育完整,是一套从黑色页岩系到碳酸盐岩的地层序列。寒武系与震旦系之交的台地淹没事件之后。在研究区域普遍形成一套以牛蹄塘组为代表的缺氧盆地相黑色岩系,随着沉积环境的逐渐变浅,在下寒武统顶部发育一套以清虚洞组为代表的碳酸盐岩地层。因此。下寒武统组成一个二级层序.其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海侵-海退旋回序列。在二级层序之中,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垂直叠加形式。自下而上三级层序由“凝缩段(CS)+高水位体系域(HST)”序列演变为“海侵体系域(TST)+凝缩段(CS)+高水位体系域(HST)”,层序界面类型由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界面演变为明显的暴露间断面,意味着二级层序的相序组构与三级层序存在相似性。上述时间变化在不同的空间古地理背景之中形成了一些差异,从北西向南东,古地理背景由浅变深,下寒武统厚度变薄,向东南变为一个难以进行三级层序划分的凝缩序列。以不同古地理背景的典型剖面的层序划分为基础。根据三级层序的两大属性——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可以建立研究区域能反映出地层记录中“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的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表明.研究区域的下寒武统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地层序列,代表以凝缩序列为基底的碳酸盐台地生长与形成过程;伴随着寒武纪早期的快速海侵作用事件所造成的生态空间的拓展.为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奠定了古地理基础,同时意味着沉积环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事件之间的较为密切的关系以及若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9.
黔东北地区寒武系清虚洞组钙质风暴岩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黔东北铜仁-江口地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部发育一套特征典型、序列特殊的钙质风暴岩.该风暴沉积的底面侵蚀构造清楚,板片状泥晶灰岩砾石呈菊花状排列,发育丘状交错层理、负载构造、递交层理和小波纹层理等沉积构造,为典型的浅海风暴岩.该风暴沉积序列的最大特点是含有大量钙质鮞粒.另外,不同的、类似于近源和远源的风暴沉积序列出露于同一剖面的相邻层位,可能反映了风暴登陆路径或者风暴流强度的差别.该风暴沉积的发现,对建立与黔中和湘西北同期地层的沉积学对比剖面、探讨风暴沉积模式的空间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上扬子区长兴期海平面变化与腕足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勇  刘梅  王占磊  陈伟 《中国科学D辑》2005,35(12):1150-1155
统计分析了上扬子区四川兴文长兴期地层的沉积环境和腕足类化石分布, 并以海平面升降沉积旋回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基础, 对旋回中的腕足类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 指出, 在海进序列中本区腕足类物种多样性要高于海退序列; 本区长兴期腕足类物种辐射起步于早长兴初期, 物种多样性出现四次峰值(早长兴中期、早长兴晚期、晚长兴初期、晚长兴后期)、其中又以晚长兴后期为顶峰期. 晚长兴末期物种多样性急剧快速下降, 预示着本地区长兴末期大多数繁盛于古生代的腕足动物类群的灭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