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99篇
  免费   4418篇
  国内免费   4872篇
测绘学   2978篇
大气科学   1685篇
地球物理   5764篇
地质学   12185篇
海洋学   2943篇
天文学   332篇
综合类   2042篇
自然地理   2160篇
  2024年   180篇
  2023年   732篇
  2022年   863篇
  2021年   895篇
  2020年   698篇
  2019年   1061篇
  2018年   686篇
  2017年   713篇
  2016年   682篇
  2015年   850篇
  2014年   1430篇
  2013年   1022篇
  2012年   1382篇
  2011年   1335篇
  2010年   1298篇
  2009年   1292篇
  2008年   1300篇
  2007年   1135篇
  2006年   1187篇
  2005年   1140篇
  2004年   926篇
  2003年   1055篇
  2002年   944篇
  2001年   943篇
  2000年   801篇
  1999年   687篇
  1998年   710篇
  1997年   646篇
  1996年   587篇
  1995年   572篇
  1994年   487篇
  1993年   426篇
  1992年   372篇
  1991年   268篇
  1990年   252篇
  1989年   204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74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用耗散结构理论推导出南海热带气旋的移动公式,通过实际应用和实例检验,证明它对估计南海热带气旋路径演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王靖  许涛 《海洋信息》2003,(3):27-28
海上桶形基础平台用桶形基础代替了传统的海上导管架平台的桩基础,被誉为“导管架平台基础工程技术新时代的曙光”,具有节省钢材、海上施工时间短、可重复利用和投资省等优点。本文综合介绍这类平台的工作原理、基本特点以及我国第一座海上桶型基础采油平台的设计、建造、研究等内容。  相似文献   
83.
筒型基础沉贯阻力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炎平 《海洋工程》2002,20(3):23-28
系统地总结国外有代表性工程实践对筒型基础沉贯阻力的研究 ,并将各种方法综合起来 ,提出了加权综合估算法 ,供今后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4.
于1985年,一颗独特的凸缘微玻璃陨石被发现于采自北太平洋(9°33′N,167°00′W;水深4928m)深海沉积物中。使用各种分析方法对它的显微特征、微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凸缘微玻璃陨石的形态和结构与达尔文的凸缘澳大利亚石(或玻璃陨石)和查普曼的人造凸缘玻璃陨石相似,从而揭示了玻璃陨石和微玻璃陨石的凸缘结构是由空气动力消融作用的产物。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5.
平台在海上受风、浪、流、冰等水平载荷作用产生倾斜 ,而土壤粘接力、摩擦力和土抗力是平台的抗拔和抗倾力 ,桶基平台应满足抗拔、抗倾稳定的要求 ,以保证平台的整体稳定性。讨论了桶基平台受水平力作用时 ,桶形基础的破坏模式及其计算方法 ,阐述了抗倾稳定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6.
提出以2,6-二氯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氟硼酸重氮盐热分解、硝化、氟化等步骤,制成2,3,4-三氟硝基苯。优点是工艺简单,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87.
南沙海域万安盆地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在南沙海域万安盆地所采集的地震、重磁资料及钻井、地质资料,对该盆地的地震反向特征,沉积特征、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构造发展史进行了的简要的论述,本文以该区Tg深度资料为基础,并利用CCOP年刊发表的新生代基底深度资料,初步圈定了万安盆地的边界,并对盆地二级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将盆地划分为5坳3隆、坳隆相间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88.
深沪弯古森林遗迹和牡蛎礁的^14C年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明亮  许志峰 《台湾海峡》1991,10(1):101-102
  相似文献   
89.
中国近海,潮流占支配地位,在跃层存在的季节,实测潮流的垂直结构相当复杂.本文将实测潮流分解为平均正压潮流和变差潮流两部分,提出了从能量构成及分配研究潮流垂直结构的方法,并借此方法研究了北黄海实测潮流的垂直变化情况.分析表明:实测潮流的能量之所以在跃层附近集中主要是内潮所致.跃层两侧内潮流的方向相反,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致跃层两侧实测潮流椭圆的旋转方向相反.平均正压潮流与变差流的交叉作用,在潮流垂直结构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这种作用导致潮流能量在整个水柱中的不均匀分配.在跃层上侧的内潮流与整个水柱中变差流之间的总能量比率,比在跃层下侧的内潮流与该变差流之间的总能量比率要大.以强内潮区(L4站)为例:对于全日潮频率,上述对应的比率各为38.82%和29.88%,内潮流的总能量约为变差流的68.70%;对于半日潮频率,上述对应的比率各为26.61%和19.73%,内潮流的总能量约为变差流的46.36%.  相似文献   
90.
本文对北部湾三维潮波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与现有观测资料作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两者相当一致。文中还绘制了M_2和K_1分潮的同潮图,并对其作了讨论。可以断定,北部湾的日潮优势是由日潮共振所引起的。M_2和K_1分潮流的水平分布表明,强流区位于它们各自的蜕化无潮点附近。还讨论了分潮流的铅直结构,可以看出这种结构十分接近实际分潮流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