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3篇
  免费   1295篇
  国内免费   2562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483篇
地质学   7882篇
海洋学   19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30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484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278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76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48年   5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6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6篇
  1942年   8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红山铜矿床位于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弧,是在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向西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中型规模的矽卡岩矿床。通常,矽卡岩体就是铜矿体或铜矿化体,主要呈似层状、层状、脉状及透镜体状产于大理岩与角岩接触带或局部在角岩中,未见其与侵入岩直接接触。通过对不同成矿阶段所形成的石榴石、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解石等典型矿物以及大理岩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发现矽卡岩的最主要组成矿物石榴石的δ^18OSMOW范围为6.2—8.3‰,反映了矽卡岩可能直接继承隐伏斑岩体的氧同位素组成。根据磁铁矿的氧同位素组成(5.5—7.1‰)所计算的磁铁矿化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SMOW为13.1—14.7‰(400℃)或12.5—14.1%。(500℃),暗示有富集δ^18O的CO2溶入到成矿流体中。硫化物的δ^34SCDT范围4.45—6.20‰,说明矿床具有高度均一的硫源,并且在硫化物的结晶沉淀过程中,流体中硫同位素分馏很弱。由此推测主成矿期成矿流体的δ^34S∑S为5.6±0.6‰。矿床中的大理岩的δ^13CPDB为2.0—2.2‰,δ^18OSMOW为24.0—24.8‰,说明大理岩是由海相碳酸盐岩经重结晶作用而成。成矿晚期阶段形成的方解石脉的δ^13CPDB范围是-2.4—1.7‰,δ^18OSMOW范围是16.3—22.4‰,表明其C和O主要来源于大理岩。总之,我们推测红山矽卡岩很可能主要是由中酸性岩浆浅成侵位时局部同化碳酸盐围岩所形成的一种富含钙质成分的次生岩浆就位于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之间的构造薄弱带冷凝固结而成,矽卡岩型矿化与深部斑岩型矿化具有共同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  相似文献   
32.
长江中下游金属矿找矿前景与找矿方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文津 《中国地质》2008,35(5):771-802
本文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点,提出今后深部找矿的主要对象是:找隐伏含矿岩体及有关的各类矿体,找岩体中的大型斑岩型矿床,找受岩体和五通砂岩联合控制的层状矿;讨论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应用中要注意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强调应发挥包括重力、磁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岩性探测仪及多种天然地震法和化探方法等综合方法的作用,并与地质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密切结合;讨论了方法应用试验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文章最后一部分是从本区大地构造的演化探讨了区域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前景,认为这一地区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挤压造山带及其前陆区,在岩石圈强烈挤压下形成地壳增厚和深部物质的挤出折返,使深部的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层推到地壳浅部;深部生成的柯石英等高压超高压矿物及地幔熔融岩浆同时上侵;生成大量钙碱性岩浆并存储在中地壳部位,通过长期与中下地壳金属物质进行交换,形成矿液的集中优势,通过后期出现的张性断裂构造而进入地壳表层,再经过与围岩发生物理化学成矿作用后沉淀成矿。归纳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造山带一种新的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33.
四川木洛稀土矿床碳酸岩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洛稀土矿床成因上与碳酸岩-碱性杂岩密切相关。碳酸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CaO/(CaO+MgO+FeO+Fe2O3+MnO)比值在95.7%~99.6%,为方解石碳酸岩。碳酸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Zr、P,高Zr/Hf和La/Nb值,低Sm/Nd和Rb/Sr值,暗示岩石来自富集地幔EMI。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木洛碳酸岩是在峨眉山地幔柱地幔遗存物经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再次活化的产物,但碳酸岩熔浆在上侵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碳酸岩-碱性岩熔浆带来大量稀土元素,并在喜马拉雅造山期造山运动派生的局部引张部位成矿。  相似文献   
34.
长江河口洪水造床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多年实测资料统计 ,长江口年径流总量 92 4 0亿m3,年输沙量 4 .86亿t,洪季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71.7%和 87.2 %。如遇洪水年 ,当洪峰流量超过 6 0 0 0 0m3 s时 ,中、下游河道水位明显抬高而进入防汛警戒状态 ,河床有明显冲淤变化 ;洪峰流量超过 70 0 0 0m3 s时 ,新生汊道及切滩串沟频频出现 ,给河口治理及深水航道开发带来重要的影响。从长江河口河槽演变基本特征及南港、北槽底沙输移强度引证长江洪水在河口地区的造床作用  相似文献   
35.
对被重新修正后的Goat直墙波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对其无因次波浪力随基床肩宽和相对波变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oat法计算的无因次波浪力随基床肩宽的变化有一最不利肩宽,此不利肩宽与相对波高无关;在同一水深条件下,Goat法计算的无因次波浪力随对波高的增大而增大。此两点与试验数据不符。  相似文献   
36.
强潮河口围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针对强潮河口边界地形复杂、岛屿众多、悬沙分布在口门以上、河段存在高含沙量浑浊带以及底沙级配分布宽的特点,给出了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非均匀悬沙、底沙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及动边界处理技术,对计算中经常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计算的18个潮位站潮位过程与原型吻合良好,8个断面的46条垂线同步流速、流向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连通域复杂边界条件下非均匀不平衡悬沙与底沙的长时期的底床变形模拟问题。以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海工程为例,应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强潮河口围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问题,包括该工程引起的潮量变化、各水道流速变化及长时期的底床变形。  相似文献   
37.
黄河下游综合性治理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环 《海岸工程》1992,11(2):1-29
黄河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沙河,现行黄河口沉积了64%的泥沙,造成河口不断地摆动和改道,给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治理黄河是当务之急。本文在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1)提出利用黄河本身所具有的自然条件治理黄河,即采用高压泵冲刷泥沙,使拦门沙的泥沙随流而向深海运移;(2)为了防止大水刷槽淤滩,小水塌滩淤槽,本文采用垃圾坑治理河道下游淤床现象。作者认为该措施是可行的,既节省了开支,又稳定了流路。  相似文献   
38.
该文对目前工业上生产纳米碳酸钙的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对一步碳化法、两步碳化法、多段喷雾碳化法、旋转填充床碳化反应器碳化技术制备链形、纺锤形、球形、立方形等不同形状的纳米碳酸钙材料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总结  相似文献   
39.
40.
以微量元素、稀土元素、Sr和Nd同位素变异特征为依据,确定鲁苏榴辉岩为多成因、多来源和多阶段,指出主要是在印支期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挤入的上地幔碎片以及不同原岩类型的壳内高压变质岩碎块。燕山晚期的区域构造热事件使得某些榴辉岩的同位素体系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