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井底压力对岩石破碎的影响机制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德帅  冯江鹏 《岩土力学》2011,32(Z1):205-208
钻井液井底压力与地层孔隙压力是影响岩石破碎的重要因素,由于岩石具有一定的渗透率,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钻井流体与地层流体之间会相互影响,导致靠近井底的地层孔隙压力发生变化。实际的地层孔隙压力随时间与距离变化的规律可以使用一维不稳定渗流模型来描述和计算。在此分析基础上,综合分析地应力、井底压力及钻头牙齿吃入地层产生的应力,计算出任意平面上所受的剪应力和正应力,然后使用摩尔–库仑准则来判定岩石的破坏。建立这样一个综合各种因素的井底岩石破碎模型,可以将各种因素尤其是实际井底压力差的作用清楚地表达出来。该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欠平衡钻井提高钻速的力学机制,并为随钻地层孔隙压力监测dc指数法的适用范围提供明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大通孔开闭式钻头\[1\]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工况下的速度场进行分析,获得了最佳钻进风量,并发现流场中存在“阻塞漩涡”。对最佳流量工况下的压力场进行分析,发现流场中还存在“抽吸压差”。获得了“阻塞漩涡”和“抽吸压差”对排渣和散热的影响机理,为钻头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为松软突出煤层全孔筛管护孔瓦斯抽采技术在煤矿中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渗透率演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王环玲  徐卫亚  杨圣奇 《岩土力学》2006,27(10):1703-1708
利用伺服试验机对灰岩和砂岩进行了应力应变全过程渗透性试验,研究了岩样变形和破坏过程中的轴向应变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岩样环向应变对渗透率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岩样变形破坏前后渗透压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岩样渗透率与应力状态密切相关,渗透率的峰值滞后或超前于应力应变峰值,这与岩石介质本身的特性有关;渗透率-环向应变曲线与渗透率-轴向应变曲线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岩石环向变形比轴向变形更能灵敏地反映渗透率的演化规律;岩样变形破坏峰值前后的渗透压差与时间均遵循负指数关系。最后对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渗透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使用流体压差法建立根缘油气藏动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缘油气藏(深盆油气藏) 是紧临源岩存在的烃类聚集, 是在高勘探程度下所发现的油气藏类型.由于它在成藏机理及存在方式上的特殊性, 常规意义上所采用的动力平衡方程不再适合于对其成藏平衡作用过程的分析.结合根缘油气藏地质特征及其演化特点, 采用对连续油气柱上升力的分解分析方法, 讨论了流体压差的平衡问题, 建立了位于源岩上部的根缘油气藏的动力平衡方程.   相似文献   
15.
南海海面温度的年际模态及其与季风强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COADS和OISST海洋气象资料的分析,以南海的海面温度异常(SSTA)为指示因子,在研究年际尺度上的南海与大尺度ENSO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季风强迫下Ekman抽吸对SSTA年际变化的贡献。研究发现,南海SSTA滞后5个月时与:Nifio 3的SSTA相关系数最大,且其年际变化依方差贡献大小,分别有42.7月、25.6月及36.6个月的周期,这3个年际模态基本上能够描述海面温度的年际变异,为南海在大尺度ENSO背景下存在区域响应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应用Krause—Turner混合层温度方程对南海异常暖事件的研究表明,除了经向风应力异常,Ekman抽吸也是影响SSTA年际变异的主要因素,在某些异常年份甚至是主导因素,为南海SSTA年际变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黄莉  郭成香 《海洋预报》2007,24(3):26-30
2006年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Bilis)在移动路径上与1961年6120号超强台风(Lorna)非常相似,但0604号强热带风暴所造成的降水却远远超过6120号超强台风。此次0604号强热带风暴之所以能经历长途的、长时间的强降水,其根本原因在于高空北风层的降低和急流轴左侧风速梯度最大处,促使中低压发展,使热带低压在西南移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减弱填塞,相反得到补充发展。另一关键原因是对流层中低层为正涡度辐合上升区,而对流层高层为辐散区,致使产生了强烈的抽吸效应,对流云团得到发展,从而产生持续性暴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过程的储层应力及其稳定性,运用线性多孔弹性力学和岩石力学知识,考虑水合物储层原始应力、孔隙压力、渗流附加应力及降压开采水合物过程中水合物饱和度的变化,建立了降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力学模型,结合墨西哥湾某处水合物藏的基本参数,对降压开采水合物储层应力变化和开采过程的储层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井底压力是影响水合物储层应力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渗流附加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储层的应力;水合物分解储层应力发生变化,储层应力在井壁处的波动最大,井壁处是整个储层所受轴向偏应力最大的位置,因此井壁处是优先发生剪切破坏的位置;为了储层的稳定性,降压开采水合物生产压差应小于2.19 MPa。  相似文献   
18.
针对黏性土淋洗效率低下问题,提出了人工冻结法协同竖井淋洗原位修复污染土壤的方法.通过垂直布设冻结板,水平冻结土体的竖井淋洗模型试验,研究冻结过程中土中温度场、水分场分布及融解期的排水方式,探讨了人工冻结法协同竖井淋洗原位修复污染黏性土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利用人工冻结法,使未冻土侧水分或淋洗液在"冻吸力"作用下向冻结锋面迁移,然后利用塑料排水板完成融化水(淋出液)与土壤分离的方案可行,能够解决抽液过程中抽液井和注液井之间土体容易形成渗流通道出现优先流,导致淋洗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分步冻结模式下,未冻土侧水分在"冻吸力"作用下向冻土侧迁移,冻结-吸水量为22.78 L,融化-排水量为24.60 L;经历一次冻融循环后,相同冻结模式下冻结-吸水量达到30.40 L,在负压抽吸模式下排水量达到44.21 L.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原位修复污染黏性土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采用1979~201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线性趋势、距平、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季节转换时间的长期趋势和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平面气压场一年中存在两次季节转变,20°N~50°N海平面气压场冬夏季节转变的时间在第20候左右,而夏冬季节转变发生在第51候。并且海平面气压场的季节转换时间存在纬度差异与经度差异。通过趋势分析,发现海平面气压场由冬季型转变到夏季型的时间存在显著的趋势变化,并且在近35年内是趋于提前,其气候倾向率为-0.33候/10 a;夏季型转换为冬季型的时间趋于延后,气候倾向率为0.25候/10 a。季节转换时间的Mann-Kendall突变检测结果表明,海平面气压场由冬向夏的转换时间在1997~1998年间发生了突变;夏季型转换为冬季型的时间尚未发现显著突变。最后通过对季节转换时间的小波分析与小波功率谱的显著性检验得出,冬夏季节转换的时间具有显著的15 a周期变化;夏冬季节转换时间8 a周期振荡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20.
利用江西省83个站1970—2010年春季(3—5月)降水资料和NOAA的Ni觡o 3.4区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ENSO事件对江西省春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ENSO在衰亡年对江西省春季降水有显著的影响,ElNi觡o衰亡年春季江西地区降水偏多,易发生暴雨天气过程,江西北部和南部降水偏多最为显著;La Ni觡a衰亡年春季江西地区降水偏少,不易发生暴雨天气过程,江西东南部降水偏少最为显著。结合对应天气形势分析发现,El Ni觡o(La Ni觡a)衰亡年春季低层(850 hPa)南海的水汽输送偏强(偏弱)、上升运动偏强(偏弱)以及高层(200 hPa)辐散抽吸偏强(偏弱),是造成江西地区降水偏多(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