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地震泵抽吸作用与油气运聚成藏物理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泵抽吸作用是在断裂活动开启过程中,引发流体进入断裂带,并发生垂向运移的作用方式。在裂隙递进扩张形成优势裂隙并进一步发展成大的断裂面的演化过程中,地震泵抽吸作用发生,围岩中的流体在相对负压抽吸作用下进到断裂带中,之后主要在构造应力和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向上运移,并向着邻近断裂的封闭程度差、体积大、物性好的储层中充注运移,运移效率远远高于达西流和扩散流。断裂周期性破裂活动的特征决定了油气沿断裂的垂向泵吸运移呈周期性、间歇性和脉动的特点,同时也决定了油气易于在断裂错开的最新层位聚集成藏。通过克拉2气田天然气运聚成藏过程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紧邻圈闭的盐下断裂为有效的天然气运移通道,穿盐断裂为无效的天然气运移通道,天然气在地震泵抽吸作用下沿断裂运移速度快、效率高,在断裂活动的短时间内可以大规模运聚成藏。  相似文献   
72.
基于分层注水数学模型的油藏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模拟油田注水开发历史,提高分层动用状况及剩余油模拟结果的可靠程度,根据油田分层注水资料,分析水嘴的嘴损特性,建立考虑启动压差、水嘴直径等嘴损特性的分层注水数学模型,计算分层注水井各层段嘴前流压,实现嘴损方程与井—网格压力方程的耦合;考虑分层注水油藏数值模拟线性系统生成,实现井筒流动与井—油藏流动相耦合,提出分层注水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PBRS(并行黑油模拟器)实现数值模拟功能.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反映分层注水开采开发效果,对缓解油田层间动用矛盾、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高压深气井裸眼试气期间,由于井内液柱压力较低,不能很好地支撑井壁,裸眼段可能发生井壁坍塌。在非均匀构造应力作用下井壁周围地应力分布的基础上,考虑井壁周围地层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应力场和高压流体渗流引起的渗流应力场,并结合Mohr-Coulomb准则,可以确定防止高压深井试气期间井壁坍塌的井内当量流压,依此指导垫液、压井液的密度和高度,可确保测试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4.
乌效鸣  郑文龙  邹玉亮 《地球科学》2020,45(9):3502-3508
为了解决松科2井深部高温高压严重龟裂型硬质散岩成井困难的问题,结合力学分析计算、实物模拟实验,明确了封堵环厚度影响因素;经过合理遴选组配,验证了细粒高强度骨架与耐高温软质悬浮体作为随钻泥浆封堵剂的封堵效果;对现场作业压力进行了计算和针对性控制.建立了三颗粒桥组骨架自锁楔卡的力学模型,推导出了单个桥组的抗破坏能力公式.相比于基浆,乳化沥青、氧化沥青、磺化沥青能够使得高温高压失水量降低率达到56%、44%和48%.颗粒尺寸及强度、裂缝宽度、压差等因素均对封堵环的厚度具有重要影响,而刚性封堵剂重晶石、超细碳酸钙和可变形封堵粒子乳化沥青的复配使用,可起到快速封堵效果.基于上述分析和试验,配合现场技术对钻进作业中的井内压力进行了有效控制,实现了适度正向压差下的挤扶防塌功效.籍此,获得了五开井段(5 910~7 018 m)裸眼钻进井壁稳定的重要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75.
宋中华  田慧  宋帅 《测绘通报》2020,(6):153-155
顶管施工作为非开挖的一种施工方式,由于节省资源被广为使用。但由于顶管施工会造成管道周围的土体变形,从而使土体产生移动,地面发生沉降,因此,一种有效、准确的沉降监测方式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根据顶管施工的一般规律,利用高精度的Trimble S9/S9 HP全站仪和圧差式静力水准仪进行沉降监测的方案布设,从实际的观测结果来看,此种方案能够有效准确地反映沉降情况,在实践生产中具有较大意义,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6.
通过SODA再分析资料和AVISO观测资料研究了斯里兰卡穹顶区(SLD)的迁移和消散机制.斯里兰卡穹顶区是孟加拉湾西南部的一个气旋涡旋,主要出现在西南季风(5-9月)期间,与西南季风海流侵入孟加拉湾同时存在.正风应力旋度引起的Ekman抽吸是形成SLD的主要原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LD区域的风应力旋度与Ekman抽吸存在较强的正相关(r2=0.93,p>0.5).此外,结果表明SLD在发展过程中的移动主要受正风应力旋度移动的影响,SLD的消减与该正风应力旋度减弱和西传的暖Rossby波有关,而冷Rossby波的传播有益于SLD的发展.在SLD消减时期,孟加拉湾涡旋(BBD)独立发展并进一步与SLD融合,回归分析发现BBD区域的Ekman抽吸与当地风应力旋度的关系密切(r2=0.76,p>0.5),这表明了BBD在形成阶段由局地的风应力主导.9月之后,风应力旋度减弱,BBD和SLD开始了合并过程.动力方面,EKE分析显示SLD衰退的同时,BBD的EKE大幅增加;热力方面,10-11月时,由Ekman抽吸引起的SLD和BBD次表层冷水汇合,清晰地表明了二者之间的热动力学联系.  相似文献   
77.
78.
库车前陆冲断带盐下深层气藏埋深大, 普遍发育超压。通过收集大量盐下深层压力实测数据, 开展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揭示其与气藏的形成及分布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 库车前陆冲断带盐下深层压力分布为85~127 MPa, 压力系数分布为1.5~1.9, 为超压特征。平面上, 地层压力和压力系数分布表现为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征。侏罗系烃源岩距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顶部为1 500~4 000 m之间, 平均为3 000 m, 源储压差在70 MPa以上, 超压流体为天然气强充注成藏提供动力条件, 是形成高效气藏的必要条件。平面上, 盐下深层大气藏(田)的分布与超压分布区叠置;纵向上, 气藏群位于超压集中发育的封闭楔形冲断体内, 成排成带分布。  相似文献   
79.
考虑三向地应力差时不同钻井条件下井底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底压差和三向地应力是钻井过程中影响井底岩石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从而影响钻井机械钻速。主要针对欠平衡、平衡、过平衡和气体钻井4种钻井条件下三向地应力对井底应力分布进行定量研究。在井底岩石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正断层模型下的三向地应力、液柱压力和孔隙压力因素时的井底岩石流-固耦合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三向地应力差相同时,井底面岩石最大主应力与井底压差无关,井底面岩石最小主应力随井底压差增大而增大;不同钻井条件下井底面最小主应力与水平最小地应力无关,且随水平最大地应力增大而减小;不同钻井条件下井底面最大主应力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无关,当井底压差存在时,其随水平最小主应力增加而减小后逐渐趋于稳定;当气体钻井时,其与水平最小主应力也无关。针对走滑断层和逆断层模型时的井底应力场尚需进一步研究。不同井底压差和三向地应力时井底岩石应力分布的定量化研究为实际钻井条件下钻头破岩机制研究和快速高效破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0.
一、岩浆的被动侵位 岩浆的被动侵位标志着下部岩浆房的压力并不一定很大,上侵的原因是由于上部压力减少,岩浆受到抽吸作用进入了就位的空间。岩浆基本上是起到充填空间的作用,表现在与围岩的关系上是接触界面极不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