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8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501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1474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矿山安全防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学科,而其中的地质条件和成灾机理研究是事故防控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但是,目前还没有系统地研究安全地质的学科和工作机制。因此,提出应建立矿山安全地质学新的交叉学科。针对矿山建设和采掘安全生产的需求,介绍了矿山安全地质学的概念、内容框架、研究方法、主要矿山安全地质问题、安全地质问题风险评价等,并对矿山安全地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防控关键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和展望,同时,本文还简要综述了本期深部矿山安全地质专辑收录的主要文章在矿山安全地质方面的创新性工作,期望为深部矿山安全地质理论研究与灾害防控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2.
原生地质体在煤岩层采掘条件下将发生变形破坏,相关物理属性(应变场、渗流场、化学场、温度场、地球物理场)随之改变,为了对变形破坏机理进行精细化分析需对场源特征进行重构反演,因此,亟需一种高灵敏度、性能稳定且分布式的监测系统对上述场源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基于光纤传感测试技术自身的优点(分布式、稳定性高、抗电磁干扰等),可以弥补常规电阻式和振弦式传感器的不足,能够对采场围岩变形进行动态监测,获得的海量数据体为围岩变形场、应力场的恢复和重构提供支撑。详细介绍了布拉格光纤光栅(FBG)、光时域反射技术(OTDR)、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BOTDR)、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BOTDA)、布里渊光频域分析技术(BOFDA)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条件,阐述了其在顶底板变形破坏、支承压力、断层活化监测、煤柱稳定性监测及破碎岩体注浆加固稳定性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测试技术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的热点,指出了后期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建立井上下一体化多参量信息融合监控预警平台,构建多相多场融合判别技术体系,为透明化智慧矿山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3.
为了解决薛虎沟煤矿复采煤层回采巷道受双重采动影响下的支护问题,经现场观测,部分巷道顶板存在上部空巷与煤体并存现象,增加了支护难度。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2-106A2巷道在双重采动影响下围岩稳定进行了受力状态分析,并对原支护方案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原支护方案不能满足此条件下的巷道稳定,需要对巷道顶板和右帮(2-106B工作面侧)采取补强支护。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2-106A2巷道采取补强支护方案后的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补强方案合理。另外,在现场采用十字布点法对2-106A2巷道受双重采动影响230 m这段巷道进行了围岩变形量观测,巷道顶板下沉最大量195 mm,左、右两帮移近量分别为124 mm、265 mm,巷道顶板破碎区变形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84.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复杂条件下开采的水害问题日益严重。复杂条件下煤层回采过程顶底板破坏动态监测对于工作面突水预测、采煤方法改进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并行电法监测技术,结合双模式电极数据采集方式,同时在采煤工作面进行煤层顶、底板全空间地电场特征监测研究,获得了煤层围岩顶底板采动前后电阻率及自然电位同步响应特征。研究表明:顶底板跨孔电阻率监测动态变化可以显示孔间电阻率随采煤工作面逐步推进的动态变化情况,可有效表征顶底板破坏带发育范围,同时顶板垮落造成的电阻率变化程度大于底板破裂引起的电阻率变化程度;自然电位数据可分辨顶、底板岩层及裂隙张合形态、以及破裂程度,研究区域内顶板自然电位值明显高于底板自然电位值,且顶板的破裂引起的自电位变化强度明显大于底板破裂引起的自电位变化。采用多参数对煤层顶底板采动破坏进行同步动态监测,对保障采动工作面安全回采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86.
针对构建海底DEM高效率、高精确度的要求,对比分析了海量多波束水深数据的抽稀方法。利用格网分块结构高效组织海量多波束水深数据,分别采用三种数学模型内插网格节点水深值,实现了不同网格尺度下的数据抽稀。实验证明:所提分块索引策略能提高多波束数据抽稀效率;距离加权内插模型能有效提高海底DEM模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7.
皖南多高山峻岭,绝大多数煤层赋存在山上,倾角45°左右。龙潭煤系一般含煤1~3最上的C煤层在绝大部分地区可采,平均厚度1m左右,最厚达2~3m。解放后,通过大量山地工程和近百万米钻探工程,对本区地质构造、煤系煤层已基本控制。已探明储量1.2亿吨,尚待勘查的储量约有1.3亿吨,它们大多分布在高山区,用钻探很难施工,有的根本上不去。据煤田二队资料,即使是条件较好的地点,1989年钻探每米成本已达120元。由于钻探手段本身的限制,所取得的地质资料有时又不能满足工业评价,因此,有必要将传统的以钻探为主的方法改为与地方联合巷探为主的方法,并采取有偿转让给煤炭生产用户或联营的办法搞活地质队。  相似文献   
88.
文章以漯河市为例说明了城市地下水最大可采资源的确定和开发管理中遵循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情况,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道路的必要性。全文分3个方面介绍了开采条件下的人工串层补给,随机边界条件及地下水管理模拟中常见的几个核心问题的处理。文章最后强调,地下水数值模拟中辅以同位素年龄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