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0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彭山地区燕山晚期形成的钙碱性花岗岩体与区内有色金属矿产的形成具有直接成因上的联系。四个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岩控矿特点反映出矿床均受到了穹窿体系中层间滑动断裂及次级断裂的控制。矿田中部分矿床的硫同住素、铅同住素的分析数据表明,矿床的Sn,Pb,Zn矿物质与岩体具有同源性,岩体的侵位过程为矿床的形成带来大量的矿物质。对成矿机制的研究显示板块作用产生的剪切力是造成区内深部岩石重熔的源动力,而早期形成的断裂体系及后期形成穹窿构造为矿物质的运移提供了有利的通道,在完善的循环对流机制配合下,成矿物质在迁移过程中发生较为充分的分异作用,各类矿物质在相应的物化环境中结晶沉淀,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2.
武功山岩浆热穹窿伸展滑覆构造是在加里东期褶皱基底上发育而成,其构造形迹在时空组合结构上规律有序,具垂向分层、横向分带的特点,是华南地区典型的岩浆热穹窿伸展滑覆构造。  相似文献   
83.
安康牛山地区的海相火山岩构成安康隆起的主体。经两年的研究取得了如下认识和成果:①火山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郧西群火山岩可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岩石类型计有石英角斑岩、钾石英角斑岩及其同质火山碎屑岩;耀岭河群为细碧岩、钠长辉绿岩及其同质火山碎屑岩,火山岩组合为石英角斑岩-细碧岩,缺失中性角斑岩类,前者为钙碱性系列,后者为拉斑玄武岩系列,含钙碱性系列分子。火山岩具双模式特点,为裂谷环境产物。加里东晚期或华力西早期侵位的酸性侵入岩为岛弧环境产物。②首次研究并划分出七条韧性剪切带,在空间上呈近南北,和南东-北西两组方向,推测其为共轭韧性剪切带组合。③论述了恒河以东,付家河以西地段的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猴子崖-牛山主峰一带为一大型构造穹窿。④本区火山变质岩的变质矿物有七种组合类型和两个变质相。⑤本区首次发现了高压变质相系的蓝片岩(钠钙闪石绿片岩)。这对阐明安安隆起、平利隆起,乃至整个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⑥基于Ma区和Pan区铜银矿点和矿化地段的发现和金银铜矿化特征、成矿条件的分析,初步认为本区已知的火山热液脉型和火山变质热液脉型铜矿不具备形成工业矿床的地质条件,金矿产成矿因素较为复杂,其成矿前景尚欠明确,银矿产尚有一定的成矿潜在前景。笔者等确立的找矿指导思想是以银为主的金银铜综合找矿。  相似文献   
84.
安康牛山地区的海相火山岩构成安康隆起的主体。经两年的研究取得了如下认识和成果:①火山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郧西群火山岩可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岩石类型计有石英角斑岩、钾石英角班岩及其同质火山碎屑岩;耀岭河群为细碧岩、钠长辉绿岩及其同质火山碎屑岩,火山岩组合为石英角斑岩-细碧岩,缺失中性角斑岩类,前者为钙碱性系列,后者为拉斑玄武岩系列,含钙碱性系列分子。火山岩具双模式特点,为裂谷环境产物。加里东晚期或华力西早期侵位的酸性侵入岩为岛弧环境产物。②首次研宄并划分出七条韧性剪切带,在空问上呈近南北,和南东-北西两组方向,推测其为共轭韧性剪切带组合。③论述了恒河以东,付家河以西地段的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猴子崖-牛山主峰一带为一大型构造穹窿。④本区火山变质岩的变质矿物有七种组合类型和两个变质相。⑤本区首次发现了高压变质相系的蓝片岩(钠钙闪石绿片岩)。这对阐明安康隆起、平利降起,乃至整个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⑥基于Ma区和Pan区铜银矿点和矿化地段的发现和金银铜矿化特征、成矿条件的分析,初步认为本区已知的火山热液脉型和火山变质热液脉型铜矿不具备形成工业矿床的地质条件,金矿产成矿因素较为复杂,其成矿前景尚欠明确,银矿产尚有一定的成矿潜在前景。笔者等确立的找矿指导思想是以银为主的金银铜综合找矿。  相似文献   
85.
青藏高原新生代造山型金成矿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形成在大洋俯冲过程的造山型金矿已被广泛研究,而对随后的大陆碰撞阶段形成的造山型金矿研究较少。青藏高原是最年轻的大陆碰撞事件的产物,为揭示大洋俯冲-大陆碰撞完整构造演化背景下的造山型金成矿系统的成因提供了难得的研究窗口。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存在三个金成矿带:(1)在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初期(60~43Ma),在正向碰撞带的挤压构造中,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带;(2)在大陆侧向碰撞带的大规模走滑剪切环境中(32~21Ma),发育受剪切带控制的石英脉型和浸染型矿体为主的金矿带;(3)在中新世印度大陆岩石圈回撤背景下(19~15Ma),喜马拉雅穹窿带普遍发育与Sb矿化有关的浸染型和细脉型金矿带。矿床矿化-蚀变和成矿流体特征综合表明三个矿带成矿深度具有逐次变浅的系统变化规律。碰撞造山环境造山型金成矿作用发生在峰期变质和退变质之后,脉动式的成矿作用多数和印度-欧亚板块汇聚速率的多期下降具有同步性,和大洋板片断离和大陆板片回撤等地幔扰动事件同期。岩石圈结构控制了流体的运移和成矿位置,深部成矿流体在较厚岩石圈的压力下沿板块边界上涌至岩石圈厚度梯度处就位。石英脉型金矿金属沉淀受到地震泵模式和流体不混溶作用控制,浅成蚀变岩型主要受到水岩反应的控制。三个金矿带黄铁矿δ34S中值大多是0左右,与不同时期的围岩地层无关;成矿流体δ18O整体上与富集地幔产生流体的氧同位素一致;与成矿有关的黄铁矿的40Ar/36Ar和3He/4He值表现出明显的地幔来源特征;矿石硫化物PGE特征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和岩浆热液不同的地化属性。矿床地球化学特征、金矿化整体滞后于区域进变质并与地幔扰动事件具有同步性均表明青藏高原金矿成矿流体和金属主体来自于地幔。文章进一步为造山型金矿石氢氧同位素的时空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解释,始新世金矿δD值降低指示了有超临界流体的加入,始新世至中新世金矿床δ18O值增高则可以解释为晚期有更多俯冲的大陆物质交代地幔。成矿流体的深来源以及已有造山型金矿的中-浅成矿深度显示青藏高原具有较大的寻找造山型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86.
熊先孝  黄巧 《广西地质》1997,10(2):13-20
文章是在研究海州-大悟含磷岩系及其磷矿底板岩石中不同类型混合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的基础上,探讨了变质-深熔过程中稀土元素的活动性状。混合岩穹窿由变沉积岩、混合岩及混合花岗片麻岩组成。在穹窿变质岩带,揉流褶皱成矿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7.
江浪穹窿二叠系地层中发育一套顺层产出的变玄武岩,主要由角闪石(~80%)、斜长石(~15%)与少量的石英(3%)、磁铁矿(~2%)等组成,具有明显的枕状构造。为深入探讨变玄武岩的岩石成因,本文对其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变玄武岩具有低的Si O2(平均44.14%)与Ti O2(平均1.79%)含量、高的TFe2O3(平均13.95%)和Mg O(平均11.64%)含量,Mg#值介于65.6~58.3;稀土配分型式显示为轻微的右倾型,Ce异常(Ce/Ce*平均0.89)与Eu异常(Eu/Eu*平均1.03)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Nb、P、Zr和Hf;低的La/Sm值(2.71~2.26)、(Th/Ta)PM值(1.36~1.14)与(La/Nb)PM值(1.78~1.33)。综合分析认为,该套变玄武岩属于洋底玄武岩,可能是古特提斯洋的洋壳残余。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混有少量的富集地幔组分,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没有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与峨眉山低钛玄武岩(LT1)的对比显示,该套变玄武岩并非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  相似文献   
88.
安徽怀宁县洪镇变质核杂岩原岩时代与形成机制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硕  朱光  吴齐  陈印  张帅  王薇 《地质论评》2016,62(3):585-603
大别造山带东侧、扬子板块上安徽怀宁县的洪镇变质核杂岩,以往认为是早白垩世NE—SW拉张形成的科迪勒拉型变质核杂岩,其核部的董岭杂岩长期被认为是变质基底。然而,该核杂岩所指示的拉张方向与中国东部一系列早白垩世伸展构造指示的NW—SE拉张相矛盾,从而需要对这一重要伸展构造进行再研究和认识。本次11个样的锆石定年表明,董岭杂岩内变形—变质岩体的侵位时代为829~812 Ma,而变火山岩的原岩时代为761~754 Ma,后者属于扬子板块上的新元古代南华纪盖层。锆石生长边揭示了董岭杂岩内一期127 Ma的热事件,应为旁侧同期洪镇岩体侵位的热影响结果,并影响了董岭杂岩内韧性剪切带白云母~(40)Ar/~(39)Ar年龄值。该区董岭杂岩两侧在早白垩世发育了两组北东走向、倾向相背的正断层,南侧与西侧分别上叠同期的怀宁和潜山断陷盆地。断层擦痕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这些早白垩世伸展构造是在NW—SE拉张中发育的,而不是前人认为的NE—SW拉张。综合分析表明,该区在早白垩世两组倾向相背正断层活动与洪镇岩体侵位、隆升的共同控制下发育为伸展穹窿构造,并非科迪勒拉型变质核杂岩。  相似文献   
89.
江西武功山岩浆核杂岩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武功山地区发育的穹窿状地质体,其组成结构和成因机制与经典的变质核杂岩似乎有相似之处,也由内核和外壳组成,并具三层式结构特征,但其内核主要为花岗岩,核内和核外的地层几乎同时代,并无"古老变质核",它的形成机制主要是岩浆底辟强力侵位引起地壳局部隆升和伸展滑覆。所以,将其改称为"武功山岩浆核杂岩"更为贴切。文章主要从武功山穹窿状地质的组成和形成时代及成因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它的基本特征,论证了将其改称为"岩浆核杂岩"的理由,并探讨了滑覆构造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90.
片麻岩穹窿是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的共同结果,是造山带的重要构造元素。本次在松潘-甘孜地体内鲜水河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北东侧雅拉雪山发现一个片麻岩穹窿,核部为弱面理化花岗岩,边部为面理化花岗岩,紧邻断裂带的花岗岩发生糜棱岩化。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雅拉雪山片麻岩穹窿核部弱面理化花岗岩和边部面理化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51±0.82 Ma,14.39±0.23 Ma,14.25±0.34Ma和18.2±1.3 Ma,因此,该片麻岩穹窿形成于18~14 Ma。鲜水河剪切带中的糜棱岩以及花岗岩脉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57±0.34Ma和16.73±0.97Ma,代表断裂剪切作用时代。该片麻岩穹窿的形成时代与鲜水河断裂带的活动时代基本一致,它是鲜水河断裂带在左行剪切作用过程中岩体部分熔融,并在转化挤压作用下隆升形成的。它的形成代表了鲜水河断裂深部的剪切作用时代,深部的剪切熔融促使了断裂带向南东方向扩展,促进了川滇地块的旋转运动,调节了青藏高原物质的东移,进一步促使了青藏高原东缘上地壳加厚和山脉隆升以及河流下切作用,使片麻岩穹窿分别在12~5.5 Ma和4.4~3.1 Ma期间,发生快速冷却,冷却速率分别为~61℃/Ma和~146℃/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