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简述了搓管机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介绍了CG型全套管设备的组成和参数、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详细分析阐述了搓管机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2.
钱建固  马霄  李伟伟 《岩土力学》2014,35(5):1241-1246
通过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了注浆对接触面特性、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及桩侧摩阻力的影响,揭示了注浆提高桩身侧摩阻力发展规律和抗拔承载机制,并进一步将离心机模型试验的结果与原位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注浆桩侧摩阻力的发挥呈现一个渐进过程,桩身上部极限摩阻力率先发挥,并逐渐向中下部发展;注浆后桩侧极限桩侧摩阻力得到提高,而发挥极限状态所需的桩-土相对位移减小,上拔加载过程中,桩侧上部和下部极限摩阻力增幅较大,中部增幅较小。离心与现场试验一致表明,桩侧注浆显著提高了桩的抗拔刚度及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3.
随着我国输电线路工程逐步进入西部山区,越来越多的输电塔基础需要修建在陡峭的山坡上。然而,斜坡桩基在强风、雪等极端气候的抗拔承载变形特性研究不足,现行规范也尚无完善说明。基于此,开展了平地与斜坡上嵌岩抗拔桩的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荷载-位移曲线、地面变形及裂缝扩展、破坏模式、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及桩-岩相对位移。使用试验结果与ABAQUS数值模拟结果相比较,在验证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斜坡坡度对嵌岩抗拔桩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地与斜坡下的荷载-位移曲线变化规律一致,均呈陡变型。斜坡对嵌岩抗拔桩的承载变形特性具有不利影响,当斜坡坡度在0°~30°范围内变化时,斜坡坡度对极限承载力的削弱影响呈近似线性增加(0%~12.8%)。随着斜坡坡度增加到45°时,斜坡对嵌岩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削弱影响急剧凸显(25.9%)。斜坡上的基岩破坏面主要发生在下坡3.2d(d为桩径)、角度为120°的扇形范围内,逆坡破坏范围约为1d,不同于平地呈对称、复合形的破坏。值得注意的是,当桩顶荷载达到约80%的极限承载力时,平地地表或斜坡下坡出现了可见的裂缝。该研究成果为斜坡上输电塔桩基抗拔优化设...  相似文献   
44.
45.
简述了全回转套管钻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领域。主要介绍了QHZ-2000型全回转套管钻机的设计结构、技术参数、关键技术。分析了全回转套管柱、冲抓斗、清障钻具的结构原理和应用特点。总结了全回转套管灌注桩、全套管清障和全套管拔桩的施工流程、机理和适用范围。研究填补了国内自主研发全回转套管钻机的空白,是一种适合在城市施工的绿色环保、广谱安全的无循环桩基施工新设备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46.
在桩的抗拔课题中,极限抗拔承载力的确定是其重要内容。当抗拔试桩未加载至其破坏荷载时,根据已有的荷载位移数据,用函数模型外推法预测极限抗拔承载力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工程实例为基础,用Grapher4的曲线拟合功能,选用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成功预测出了极限抗拔承载力。通过结果比较,表明指数函数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7.
抗拔桩破坏特性及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何思明 《岩土力学》2001,22(3):308-310
在国内外众多抗拔桩原位及室内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抗拔桩周土体的破裂面方程,以往假设的各种抗拔桩桩周土的破裂形状阳其特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并提出了一个极值原理。  相似文献   
48.
通过沿海地区复杂地层中抗拔桩试桩实例,介绍了抗拔试验桩试验参数与方法以及深基坑中的抗拔桩施工技术:填石夹填土层成孔技术、桩端岩心取样技术与桩基清孔技术。试验表明,抗拔试验参数较为可靠且能满足结构设计的抗拔要求,为抗拔桩在深基坑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9.
钻孔灌注桩抗拔承载力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天津市区五例钻孔灌注桩作为抗拔桩的静载荷试桩结果,分析天津地区钻孔灌注桩作为抗拔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50.
针对砂土地基中不同L/d的抗拔桩进行了模型试验,模型桩采用了3种不同界面,结合界面剪切试验探讨了桩-土界面特性对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极限承载力及残余承载力的影响,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模型桩长径比L/d不同时,每种界面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是类似的,光滑钢桩上拔力达极限承载力后保持不变,粗糙界面模型桩上拔力达极限承载力后降低,直至达残余承载力;抗拔桩达极限承载力时的静止土压力系数K受桩-土界面粗糙程度的影响,界面越粗糙,K值越大;界面越粗糙,抗拔桩残余承载力与极限承载力的比值越小,该比值随L/d的变化较小;对于粗糙界面抗拔桩,残余承载力与极限承载力的差别一部分是由于桩-土界面摩擦角的降低引起的,另一部分是抗拔桩达到极限承载力后作用在桩表面上的水平土压力降低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