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4篇
  免费   948篇
  国内免费   1912篇
测绘学   1865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011篇
地质学   4934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79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RMR法与Q法是国内外八、九十年代岩体质量和参数估算的常用方法,然而RMR法和Q法对质量较差的岩体不太实用,而RMi法是一种既适用于软岩又适用于硬岩的岩体质量评价和参数估算方法。本文在介绍RMi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贵州省鱼简河水库坝基岩体变形模量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52.
There are many thrust-related structures occurring in the Paleozoic strata of the Niushou Mountain in the central part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The fault-related folds are the typical structures in this area. 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ut these structur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he processes by which these structures of the Miboshan Formation were formed are reconstructed, and the strata underwent about three stages of deformation: (1) horizontal shortening, (2) folding, and (3) thrusting. And the fact that the Niushou Mountain is the leading edge of an old thrust sheet was proved, the Niushou Mountain, the Daluo Mountain and the Xiaoluo Mountain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front part of this old thrust zone, so the Niushou Mountain and the Ordovician strata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Ningxia now are likely allochthons. In the period from middle Ordovician to Devonian, the areas of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Ningxia belonged to the back-arc foreland basin of North Qilianshan orogen, which was adjacent to the continent in the north. In the later part of the early Paleozoic period, the Niushou Mountain was formed after the closure of the back-arc foreland basin.  相似文献   
153.
通过在水布垭水利枢纽地下厂房中进行变形试验,研究了厂房区岩体的变形特性,采用反分析法进行粘弹性反分析,反演出地应力、弹性模量及粘性参数,并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对反算值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4.
岩体变形模量的尺寸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土工程中,现场岩体的承压板试验和变形试验可看作是不同尺寸岩体的变形试验。在某工程的现场岩石力学试验中,对同一组试点的岩体先后进行了承压板变形试验和承载力试验,研究了岩体变形模量的尺寸效应,结果表明,岩体变形模量主要受岩体中的裂隙发育状况控制,当岩体质量较好时,可以由承载力试验曲线来确定岩体的变形特性,这一做法具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5.
闪长岩强风化带做高层建筑天然地基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营业办公楼的工程实践,将常规勘察与原位测试相结合,运用野外钻探、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多种手段,对闪长岩强风化带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和深入地研究,并通过对承载力、沉降变形的验算,得出其作为高层建筑的天然地基是可行的。实践证明,与桩基础处理方案相比,节省资金近200万元,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基础施工难度,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也提出了研究岩石风化带所遇到的问题:由于采取原状试样及制样难,导致对其物理力学性质了解不够。  相似文献   
156.
溪洛渡水电站坝址区岩体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了溪洛渡水电站坝址区岩体柔性板法蠕变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给出了岩体蠕变模型及其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7.
打桩挤土的现场试验研究及土体位移的计算公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打桩挤土使周围土体发生位移,对周围其他桩及附近原有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产生破坏。本文通过典型工程打桩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运用小孔扩张理论结合回归分析方法导出了计算土体位移量的经验公式。运用该公式可定量预估挤土程度,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8.
洪家渡水电站左坝肩高边坡稳定及加固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洪家渡水电站左坝肩高边坡开挖高度310 m,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左坝肩高边坡施工期岩体应力应变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现场变形观测资料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从而对左坝肩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59.
饱水黄土隧道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松树湾隧道位于饱和的砂粘土中,土体的稳定性极差,施工难度较大。为此,在隧道施工期间,通过土工试验、隧道收敛和围岩内部位移的现场监测、隧道变形的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等手段,对该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大量试验数据。研究成果对隧道的施工组织和支护参数的确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类隧道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0.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地铁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介绍了以TCA自动化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和广州地铁“非地铁施工时地铁结构变形监测”项目的现场方案及优化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可以胜任地铁结构变形监测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