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91篇
  免费   1921篇
  国内免费   2947篇
测绘学   2950篇
大气科学   524篇
地球物理   1467篇
地质学   7927篇
海洋学   766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1033篇
自然地理   691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456篇
  2022年   488篇
  2021年   604篇
  2020年   461篇
  2019年   643篇
  2018年   460篇
  2017年   526篇
  2016年   499篇
  2015年   506篇
  2014年   715篇
  2013年   579篇
  2012年   740篇
  2011年   694篇
  2010年   592篇
  2009年   633篇
  2008年   628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501篇
  2005年   450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407篇
  2001年   403篇
  2000年   376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289篇
  1997年   304篇
  1996年   270篇
  1995年   237篇
  1994年   237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61年   3篇
  1954年   4篇
  1949年   3篇
  194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22.
由于观测条件的变化,观测值方差将产生随机波动。本文根据Bayes估计理论,推导了线性模型待估参数的分布函数及观测值方差估计公式,并将其用于位移检验。计算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置信度下,本方法更符合实际。文中还对参数估值的统计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24.
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的一种新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5.
在阐述西部大开发中科技主导地位的基础上 ,从科技应用成效二重性的视角 ,探讨了关注西部科技伦理的必要性 ,并初步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科技伦理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6.
叙述密县—鹿邑断层、临汝—老城断层、凡城—沈丘断层、封丘—商丘断层、汤阴断层、青羊口断层的物理场特征,并结合煤田地质特征,说明它们对河南聚煤盆地后期的改造作用,从而为煤田预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7.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土地资源在大开发中显得优为重要,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大开发中保护好、利用好土地资源,使土地资源服务于大开发。笔者就共和县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8.
南宋以来太湖流域大涝大旱及近期趋势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其 《地理研究》1987,6(1):43-52
本文研究南宋以来太湖地区大旱大涝并对近期大旱大涝趋势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29.
东南沿海地区地温场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四个方面讨论了东南沿海地区地温场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1.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其中着重讨论了岩浆岩的分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2.测温资料的分析和处理;3.地温分布的主要特征;4.控制地温场的主要因素。本文除对深部地壳结构及区域地质构造等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外,还就岩浆岩中特别是燕山期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及其蜕变产生热对地温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从而认为东南沿海地区的地温场形成模式主要有传导型的地温场和传导附加以对流型的地温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30.
井孔水位微动态形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井孔地下水位微动态是地壳附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壳中产生附加应力的主要因素有地球固体潮、大气压力变动、降雨与地表水体的荷载及断层活动等。井孔水位微动态形成的基本过程是:产生附加应力→含水层变形与孔隙压力变化→含水层—井孔间产生水流运动→井孔水位发生升降。本文从岩土力学与地下水动力学的观点,对于上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