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652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197篇
地质学   1625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3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21.
岩体风化程度量化分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岩体风化程度分带,是常用于区分地壳表部岩体工程地质性质优劣的一种较老的岩体质量分类,由于参与风化带划分的因素中定量指标较少,因而造成分带的误差较大。从风化岩体裂缝发育程度的变化、岩体完整性的变化和岩体结构的变化出发,研究用岩体裂隙间距、岩石质量指标、岩体完整性系数和原有的定性因素,对风化岩进行量化分带。  相似文献   
122.
开平向斜—清凉山背斜地质构造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城市地质》2001,13(1):45-47
运用地质力学原理,揭示了开平向斜-清凉山背斜地质构造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3.
用转换波检测煤层裂隙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找出的煤层纵波场和转换波场和转换波场与煤层裂隙状态变化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综合使用纵波和转换波检测煤层裂隙的可行方法,对有效开展转换法地震勘探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4.
利用煤层裂隙地震各向异性寻找煤层气气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层气是以吸附状态储集在煤层的微裂隙、裂缝中,煤层既是煤气的源岩层,也是煤层气的储集层。由于煤层裂隙的存在,将导致煤层的各向异性;根据横波分裂理论:横波通过方位各向异性介质时,横波将发生分裂现象,分裂为两个偏振方向近乎正交的横波,即传播方向平行于裂隙方向的快横波和传播方向垂直于裂隙方向的慢横波。本文介绍了煤层裂隙引起的横波分裂现象的实验室研究及实际野外试验成果。实际结果表明,利用转换横波探测煤层裂隙是可行的。本文最后给出了试验煤层裂隙发育范围和裂隙发育方向。  相似文献   
125.
张健俐 《地下水》2001,23(3):118-120
以淄川区洪山、寨里煤矿为例 ,分析矿区隐伏灰岩裂隙岩溶水在煤矿闭坑后的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矿区隐伏岩溶水水质恶化突发于煤矿全面闭坑以后 ,污染范围与老空积水区一致 ,污染重点呈点状分布 ,主要污染组份与老空水相同。煤矿闭坑后老空水位上升高于隐伏岩溶水 ,并从连通部位补给隐伏岩溶水 ,造成串层污染  相似文献   
126.
岩体裂隙线贯通率的计算机模拟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浩  吴晓玲  朱焕春 《岩土力学》2001,22(3):350-352
通过对工程范围内岩体裂隙的现场统计,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岩体裂隙网络进行平面模拟,在此基础上,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按概率统计学的观念,理论上提出了一种确定岩体裂隙搭接范围的方法,并据此对岩体裂隙的线贯通率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27.
祁东留书塘铅锌矿地质特征及资源远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赋存于中泥盆统棋子桥组碳酸盐岩中,受总体呈近SN走向的F1挤压破碎带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走向长4 500 m,宽1~5 m,平均品位(×10-2):Zn 5.91、Pb 0.22、Ag 126.95 g/t,富矿体Pb+Zn最高达24.83×10-2、Ag 506.02 g/t。围岩蚀变有硅化、重晶石化等,铁帽可视为直接找矿标志。资源量预测表明,经过进一步勘查,可望找到一个Pb+Zn达 n×102 万t、Ag n×103 t的铅锌多金属脉状充填矿床。  相似文献   
128.
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媛  速宝玉 《水科学进展》1996,7(3):276-282
系统综述了裂隙岩体渗流分析的各类模型,从各类模型所反映的渗透机理出发,阐明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及其工程应用情况。集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和离散裂隙网络模型优点的等效-离散耦合模型是有实用前景的裂隙渗流模型。  相似文献   
129.
长江中下游铁帽金矿矿石分为四种类型:蜂窝状矿石、松散土状矿石、胶状矿石及块状矿石,前三者金含量较高。主要载金矿物为针铁矿、水针铁矿、赤铁矿、水赤铁矿,铜的次生矿物(铜蓝、蓝铜矿、辉铜矿、孔誉石)、石英以及残留的原生硫化物等,表生金、银矿物以金、银金矿为主,多呈显微金,个别为细粒、中粒金。粒度从原生矿石带→次生金富集带下部→次生金富集带上部有增大的趋势,表生金的成色为828-982,一般为921,大大高于原生带中的金,金、银的赋存状态以吸附状态以独立的金、银矿物两种形式存在,自然金一般呈包体金、粒间金、裂隙金等形式嵌布于载体矿物中。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